玉壺存冰心經典語錄?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玉壺存冰心經典語錄?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這首送别詩,開篇就以寒雨道出傷感之情。“連江”是雨水成片灑落江面,水天一色的景象。“入吳”指的是三國鼎立時期,江蘇一帶都是吳國之地。“平明”是在天剛剛亮的時候。“楚山孤”意指春秋戰國時代,鎮江一帶本屬楚國,詩裡的山便是楚山。此時此刻,不論是吳國的江水還是楚國的山巒,江還是那條江,山還是那座山,但是王朝早已經更叠,頓生蒼涼懷古之感。冰心,不是冰冷的心,而是純潔的心。玉壺,是道教的說法,意指自然無為的清淨之心。一片冰心在玉壺,就是告訴世人自己的初心從未因外界的扭曲而改變。
話說唐朝開元天寶年間的一天早晨,潤州(今江蘇鎮江)西北的芙蓉樓上,來了兩位飽學之士。一位是大名鼎鼎的詩人王昌齡,另一位是他的朋友辛漸。
昨夜的漫江寒雨已經漸漸弱了,秋風蕭瑟、枯葉漫卷。二人登樓懷想滾滾逝去的長江水,遙望西北那座亘古未變的楚山。王昌齡感歎道:“辛兄,此去經年,不知何日還能重逢。”今日,辛漸就要從這裡渡江北上,取道揚州到洛陽去,現在船已經停泊在岸邊就要出發了。
辛漸說:“昌齡兄情深意長,你從江甯(今南京)一路護送我到潤州,昨晚已經盛情為我餞行,今日又來送我離去,如此深情厚誼叫我如何回報!這幾日我們暢談痛飲,這些年來你受的委屈和折磨我都感同身受。希望今後你能放開胸懷,好好保重自己!”
王昌齡不拘小節,詩文針砭時弊,諷刺權貴,受到上級和同僚的指責排擠,遭受不少無中生有的诽謗。他一生志願報效國家,卻從未受到重用,對現實的不滿和憤慨,都在詩作中表露無遺,因而動辄得咎。幾年前他被貶官至嶺南荒夷之地,後又被任為江甯丞,終是屈居于下級官吏。
此刻,他感到惆怅的是辛漸走後,自己身邊又少了一個知心朋友。辛漸問:“昌齡兄,我此番去洛陽,你有什麼話要我帶給親友嗎?”王昌齡沉吟片刻,目光炯炯地說:“昨夜為你餞行,我已做了一首詩: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雲深。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索性再作一首,表達我的心迹。洛陽的親友如果問起我的情況,請你告訴他們:我的心,好比是玉壺裡一片冰淩那樣的潔白,決不會被功名利祿的欲念和别人的謗議所左右!”他對着浩浩江水,高聲吟出第二首《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辛漸被真摯的情懷打動,連連贊道:“好詩!好詩!‘一片冰心在玉壺’,這表明你始終堅持清白自守的節操,實在令我欽佩!這首詩,足可告慰洛陽的親友了。你送我的大作是難得的珍寶啊!”
二人再三道别珍重,辛漸登上了江邊的船,揚帆遠去。徒留岸邊的王昌齡,遙望遠處孤立的楚山,感慨自己也像楚山那樣孤零零的。在他兩次遭貶、長年谪居的情況下,他多麼需要親友的慰藉,如今滿腹心事無人訴說,凄切的心情可想而知。
王昌齡晚年時,又被貶到更加偏僻的龍标(今湖南黔陽)去當縣尉。後來發生了“安史之亂”,他回鄉途經亳州時,竟被刺史闾丘曉殺害了。元朝辛文房作《唐才子傳》記載王昌齡之死:“以刀火之際歸鄉裡,為刺史闾丘曉所忌而殺。”
就是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大詩人,雖然兩次科考及第,但仕途卻非常不順,一生都是在貶谪中宦遊,十分坎坷。但正因如此,他的一片冰心才更加難能可貴。
相關鍊接:
王昌齡,字少伯,盛唐著名邊塞詩人。他生于公元698年,卒于公元757年,享年59歲。史書記載他的籍貫有兩種說法,一說為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另一種說法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
王昌齡其詩以七絕見長,有“詩家夫子王江甯”之譽,被後人譽為“七絕聖手”。代表作有《從軍行七首》《出塞》《閨怨》等。
來源:渭南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