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關注丨每天學點新鮮知識
清代時,北京城有句俗話叫,“貝勒爺,有三寶,扳指核桃籠中鳥”。關于貝勒爺,經常看電視劇的人一定不會陌生。但是很多人對此抱有疑問,貝勒爺到底是個啥?
清代爵位共分十二個等級,貝勒是第三級,全稱“多羅貝勒”,在貴族中屬于較高的等級。按照規定,清代的爵位可以世襲,但每次世襲需要降一級,也就是說貝勒爺的子嗣還能當九代貴族。
這樣的等級不必擔當公職也自然不愁吃穿,在百姓的眼中就成了每天玩樂度日的纨绔子弟,所以就有了上文的民間俗語,而這三樣東西也确實是與貝勒爺形影不離的“标配”。
扳指
扳指其實早在商代就已存在,稱為韘(shè),但扳指最終為人熟知,确實依賴于清王朝的推廣。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扳指是一種保護手指的工具,佩戴于拇指。一般拉弓弦時用拇指扣住弓弦,在放箭時,弓弦急速回彈,箭翎快速射出,極易傷害手指。扳指的存在就是為了防止這種傷害。
青白玉扳指 清代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滿族作為一個善獵的民族,扳指也就成為了民衆中最實用的飾品之一。最早的扳指是鹿的骨頭做的,之後天下太平,戰争趨于減少,扳指開始有了另一個功能——炫富。水晶、玉、翡翠、碧玺、琥珀等都是貴族喜歡的材料。
翠扳指 清代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金珀光素扳指 清代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貴族用扳指象征權勢地位,也體現滿洲貴族的尚武精神,到了清代後期成為了純粹的裝飾物。皇帝有時候也會賞賜扳指給有軍功的武将。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普通旗人佩戴的扳指,以白玉為多。貴族扳指以翡翠為多。以大小厚薄區分,又有文扳指和武扳指之别,武扳指多素面,常見白玉素面或琥珀素面扳指,而文扳指的外壁多有詩句或花紋。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核桃
文玩核桃的起源已經不甚明确,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清代是它的巅峰時期,上至皇帝,下至富裕的百姓,都願意品品這“貝勒爺”手中的雅趣。
文玩核桃對核桃的品相要求很高,在之下又有許多種分類,比如官帽,虎頭,獅子頭等等,都是根據核桃的外形定下的稱呼。
“官帽”
“獅子頭”
核桃經過一定時間的把玩,表面會具有瑩潤的色澤,即所謂的“包漿”,内行的“貝勒爺”從包漿的程度,一般就能看出文玩核桃的把玩長短了。
籠中鳥
美鳥必有佳籠相配。清代中期,随着政局的穩定,國家日益富足,在這種經濟背景下,籠養一些禽鳥自然也就成為滿清纨绔子弟的重要活動。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當時,清宮造辦處組織全國的能工巧匠專門為宮中制作鳥籠,品質達到了很高水平,在乾隆時期到達鼎盛。宮裡火了,最先效仿的是京城内的文人士大夫,自然也少不了“貝勒爺”們。
竹雕鳥籠
從紫檀竹編,到琺琅鎏金,再到鑲玉玳瑁甚至象牙,一套套配置齊全的華貴鳥籠在清代無不窮盡材料之極,彰顯使用者的尊貴。
掐絲琺琅柱式鳥籠
玳瑁鑲象牙精制鳥籠
碧玉詩文八寶鳥籠
象牙六方鳥籠
這三種寶貝為今天的人們窺探清代貴族生活的一角提供了可能,這些不計成本的享樂如今已成為文物,封存了一個時代,一群人的記憶。
🌿
|掃一掃 支持觀複嘟嘟 |
☟喜歡就點贊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