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期的《南周頭條播報》節目中,我們邀請了當周重點報道的作者,以音頻口述的形式,為你呈現不一樣的頭條視角,包括獨家解讀、報道延伸、幕後故事,精彩推薦等。
在這裡,有解讀有新知,有溫度有思考,在這裡,“聽”懂中國。
*點擊播放,收聽本期南周頭條播報·記者解讀
早培班在北京雞娃圈可以說是“神一樣”的存在。許多家長對它如數家珍,即使她們的孩子還沒上幼兒園。
為了沖刺早培班,有母親從職業精英主動告别職場,成為全職太太。因為要保證有足夠可支配的時間,陪孩子上各類輔導班。
百裡挑一進入早培班後,一些非超常兒童,仍然繼續要依靠輔導班跟上節奏。一位參與了多名早培孩子培訓的北京理科老師表示,如果不是超常兒童,卻以早培為目标,一年的培訓費和競賽費能達到一百萬。
本以選拔超常兒童進行早期培養的班級,為何吸引了每年上萬名孩子參加?百裡挑一的錄取率背後,家長需要付出什麼,孩子的感受是什麼?
本期頭條播報,給你解答。
————————————————————
音頻完整版文字:
南方周末的讀者朋友們你們好,我是本期封面報道《揭秘早培班:超常兒童是如何煉成的?》的作者梅嶺。
這篇文章,寫的是被譽為北京“雞娃”天花闆的人大附中早培班,這個本以選拔超常兒童進行早期培養的班級,為何吸引了每年上萬名孩子參加?百裡挑一的錄取率背後,家長需要付出什麼,孩子的感受是什麼?
早培班在北京雞娃圈可以說是“神一樣”的存在。許多家長對它如數家珍,即使她們的孩子還沒上幼兒園。
人大附中早培班,指的是本應上小學六年級的孩子,被人大附中提前招進中學進行“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項目”的實驗。
它的招生對象是具有北京市戶籍和學籍,且具有特殊才能和創新潛質的五年級學生,他們在某一方面或某幾方面明顯超出同齡人。入學後,早培班計劃用3年到3年半的時間,完成小學六年級至初、高中的全部課程。
早培班的目的,是選拔超常兒童進行早期培養,但近年來,低齡版的早培班從一年級開始招生,被民間稱為“早早培”。
早早培和早培的考試,時間上看卡在兒童幼升小,小升初的重要節點,而學校也承諾,符合國家政策等,經學校綜合評價優秀的學生可直升人大附中高中部。
在目前大派位的機制下,以及人大附中在北京拔尖的教學地位,對家長有很大的吸引力。有家長也表示,從小就與最優秀的孩子在一起學習,這樣的環境也很難得。
由于人大附中從未公開過早培班的錄取率、選拔标準、教學内容等具體細節,所以多年來都是靠家長自己總結,以及後期培訓機構的介入。有早培班的孩子認為,在教育機構摸透了考核方式後,早培就變得雞娃了起來。
互聯網上,關于早培班考試真題披露非常多,這是靠家長、培訓機構、教育論壇等渠道總結。我從一位前學而思的老師那裡買到了過去五年的早培考試真題,打開後十分震撼,考試内容涵蓋英語、語文、科學、神測,科學題中考察方向包括物理、光學、基本粒子等,已經覆蓋了六年級到初三内容。
其中神測題可以理解為智商測試。有的頭部教育機構設立了公開的,針對早培班神測題的短期沖刺班,也有的兒童在應對一年級的早早培智商測試中,拿到了145。
試題篩選後,大批的孩子會被淘汰,剩下的孩子會進入早培班的夏令營,也稱為“入營”,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現學現考”的選拔過程,老師上午講授初高中課程,下午就開始針對這些考試内容進行測試。
經過這層層考試後,每年會有180名從上萬名北京孩子中脫穎而出,進入“天牛班”。
我們采訪到兩位從人大附早培畢業的孩子,她們目前都就讀于中國的頂尖高校。但她們表示,自己并不屬于超常兒童的範圍。
談到對早培班的感受,她們認為,聰明的孩子太聰明了。對于少數的,在很小的時候就在某些學科展示出天賦和興趣的孩子來說,早培班的環境很輕松。但對于傳統的學生而言,早培的教育會帶來困難。
其中一個畢業生講了一個細節,她第一次在早培班聽到“勻變速直線運動”時很茫然,這時她才12歲。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這是高中的物理知識,她用了半年的時間反複練習才逐漸的理解。
另一個早培的孩子,在高中時轉去了正常的班型準備高考,離開了早培。
她們講述了自己10年前的補課強度:從三年級開始上奧數,四年級,除了每周六上午在當時人大附中開設的培訓班上課外,還有兩門奧數,兩門英語,一門語文。此外還要準備如奧數競賽等各類比賽。
一位參與了多名早培孩子培訓的北京理科老師表示,如果不是超常兒童,卻以早培為目标,一年的培訓費和競賽費能達到一百萬。
他舉例,這樣的兒童,周末一般要報英語班、物理班、語文班,以及2-3個數學班。而數學班在雙減前,一般是3個小時一節課,2-3節課意味着6-9個小時過去了。這樣的班級收費,在100元-1000元/小時。
這位老師還透露,他見過為了沖刺早培班,有母親從職業精英主動告别職場,成為全職太太。因為要保證有足夠可支配的時間,陪孩子上各類輔導班。
百裡挑一進入早培班後,一些非超常兒童,仍然繼續要依靠輔導班跟上節奏。這位老師在親曆了太多雞娃的極端案例後,對我表示,他很恐育。
有與早培相關的業内人員對我提到,六年級學微積分,對于人大附中早培的孩子來說“有點晚了”,正常應該是在四年級。也有讀者在看到了稿件後,請共同的朋友來詢問,孩子應該如何培養,才能上早早培?
在采訪的過程中,對于如何定義早培班的問題,我得到了截然不同的回複。一些觀點認為,早培班就是掐尖的選拔,本質是在挑選優秀學生作為儲備。而另一些觀點相反,認為它的培養目标不隻是高考,而是把超常兒童聚集在一起,更有利于他們的發展。
對于就讀早培班的感受,也千人千面。接受我們采訪的早培畢業生認為自己的童年都在考試、做題、補課中度過。但稿件發布後,也有早培畢業生表示,早培不是這樣的,就讀的經曆很愉快。
這些截然不同的觀點和感受,或許與早培班的最終定義、參與者、以及存在的根本原因有着直接的關系。教育是一個太過于複雜的話題,錢學森之問的答案是什麼?也還将繼續。
點擊閱讀詳細報道:解密早培班:家長說沒見識過人大附中的早早培,都不配談“雞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