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的月亮又大又圓,今夜的月色如銀水潑地,一片朦胧清明。今天是農曆七月十六。今年北京沒有霧霾的天氣多起來了,晚上常常能夠看到月亮。我有半夜在小區路徑上散步的習慣,今年看到了不少次月亮的陰晴圓缺,彎彎的月亮、飽滿的月亮,清醒時看月,酒醉後也看月。幾多陰晴圓缺之後,不知不覺就進入秋天了,七月的圓月升起來了,随着月亮一起升起的,是樹叢中、牆腳下,唧唧鳴叫的秋蟲。
夏天也看到過圓月的時候,五月十五和六月十五的月亮。那個時候天氣悶熱捂汗,即使半夜,一打開門,也是熱浪撲面。流着汗在圓圓的月亮下散步,再加上那呱噪的知了聲,讓人産生一種焦躁,把靜心賞月的情愫生生摁了下去,趕緊回家躲在空調底下。
浪漫也是有季節的,冬天的浪漫可以穿上棉大衣和雪花一起嬉戲,春天的浪漫可以在繁花叢中踩着落英牽手,夏天的浪漫可以一葉扁舟在荷紅葉綠中弄笛,唯獨秋天的浪漫,除了葉紅果熟,可以和月亮密切相關。冬天月亮太冷,春天的月亮太浪,夏天的月亮太燥,隻有秋天的月亮、豐滿、明快、優雅、沉靜,給人一種不自覺的融入,月光好像侵入肌膚一樣的涼爽。
農曆七、八月份,人們在果實和稻粱豐收之後,終于可以有一份閑心,擡頭看看高懸的明月,想想和明月相關的節日或者儀式,為農耕社會的單調,增加一些生命的活力和喜悅。于是我們有了七月初七的七夕,七月十五的中元節,八月十五的元宵。這三個節日,兩個都和愛情相關,七月初七牛郎織女相會,八月十五是嫦娥奔月的傳說。
在七、八月份這樣一個氣溫宜人、秋高氣爽、空氣澄明的季節,在這樣一個稻粱豐收、倉廪殷實的時光,夏天的燥熱已經過去,冬天的嚴寒還沒有來臨,人們沒有理由不放下心中的遠慮近憂,先悠閑一下,或浪漫一把,或感歎一下人生的易逝。于是,“渌水淨素月,月明白鹭飛。郎聽采菱女,一道夜歌歸。”“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七月初七,因為牛郎織女相會,我們把它叫中國情人節了。其實這是商家炒作、年輕人起哄帶來的結果。當然這樣做也沒什麼不好,多一份自己的情人節,總比2月14日不三不四跟着洋人過情人節好。但七夕傳統上的含義和情人沒有太多關系。七夕節又叫做乞巧節,是家裡的姑娘向織女請求心靈手巧的日子。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記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漢代畫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圖開襟樓,人俱習之”。這其實也和婚姻有關,女孩心靈手巧了,自然得到男人和公婆的喜歡,生活也就會更加浪漫幸福一些。
七月十五,中國傳統上叫中元節,是道教中紀念地官的節日。由紀念地官想到地獄,想到鬼神,于是就有了鬼節的說法。其實中國民間,七月十五是紀念祖先的日子。我小時候記得到了七月十五這一天,父母會在桌上擺上碗筷,做上三葷三素,倒上家釀米酒,請祖宗回來享用,然後跪拜燒紙,再送祖宗回去,讓祖宗确保一家平安,五谷豐登,家族興旺。中國老百姓樸素的幸福生活的,也通過滿月時候的祭祀表達了出來。其實七月十五的月亮,一點都不比八月十五的差,但因為傳統的緣故,幾乎沒有詩詞歌頌七月十五的月亮的。
人們一提到秋天的月亮,想到的就是八月十五的月亮。記得小時候中秋節算是個大節日,其主要原因是可以吃到月餅。現在一到中秋節,月餅就過剩成堆,最後當垃圾一樣扔掉。我們小時候,一年中最期待的東西,就是春節的魚肉、端午節的粽子和中秋節的月餅。
從八月初一開始,月亮還沒有出來,伸手不見五指,就開始期待月亮一點點圓起來。到了中秋節那一天,全家搬上凳子小桌,坐在院子裡,母親就用一個圓盤,把幾個月餅端出來,這是全家一年中難得的歡樂和歡聚時刻。中秋節前天天在農地裡勞作,中秋後又需要為全家過冬奔忙。隻有中秋節,在記憶中是純粹美好輕松愉快的節日。
現在幾乎全人類都進入了城市讨生活,已經沒有忙和閑之分。絕大多數人一年四季忙得屁滾尿流,連擡頭看一眼天空的機會都沒有,更不用說有那份閑心坐下來好好喝茶、吃餅、賞月了。我們在物質生活比過去豐富很多的同時,極大犧牲了一份悠閑和懶散所帶來的精神的滿足和升華。不過,生活是不能少一份這樣的悠閑的,在城市生活中我們需要努力去尋找,就像植物的成長需要尋找陽光一樣。适當的悠閑和懶散,對于我們的生命有别樣的意義。隻要我們的心能夠靜下來,我們的腳步能夠慢下來,我們的欲望能夠弱下來,那每個月的月亮都是好月亮。“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挂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今天剛好是個好天氣,今天的月亮如此明亮,今天的我,剛好有一份悠閑的心景,于是,七月十六的月亮,成了我今年看到的最美的月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