壟斷 ,經濟學術語,一般分為賣方壟斷和買方壟斷。賣方壟斷指唯一的賣者在一個或多個市場,通過一個或多個階段,面對競争性的消費者;買者壟斷則剛剛相反。理論推斷壟斷者在市場上,可以根據自己的利益需求,調節價格與産量,但至今為止沒有确切案例提供支持。
托拉斯
托拉斯是壟斷組織的高級形式之一。由許多生産同類商品的企業或産品有密切關系的企業合并組成。旨在壟斷銷售市場、争奪原料産地和投資範圍,加強競争力量,以獲取高額壟斷利潤。參加的企業在生産上、商業上和法律上都喪失獨立性。托拉斯的董事會統一經營全部的生産,銷售和财務活動,領導權掌握在最大的資本家手中,原企業主成為股東,按其股份取得紅利。參加的資本家為分配利潤和争奪領導權進行劇烈的競争。
托拉斯是指你奪取同業間的控制權來達到壟斷目的。
代表的壟斷企業:國家電網、自來水公司、微軟
卡特爾
卡特爾指獨立的同業間通過定價協議,供貨協議達到壟斷目的。卡特爾是最早出現的、也是最簡單的壟斷組織形式。它是生産同類商品的大企業,通過簽訂關于産品價格、銷售市場、生産規模等協定而建立的壟斷組織。比較流行的卡特爾有三種:①劃分銷售市場的卡特爾;②規定統一價格的卡特爾;③規定生産規模的卡特爾。
代表的壟斷企業:APPLE STORE、歐佩克、Wintel聯盟
辛迪加
辛迪加是指同業間把銷售跟購買原材料的部門統一起來,在銷售市場形成壟斷,在原材料購買市場也達成壟斷。參加辛迪加的企業,其商品銷售、原料購買,都必須由總辦事處統一辦理。
代表的壟斷企業:超市、藥店
康采恩
康采恩是由不同經濟部門的許多大企業聯合組成的壟斷組織。參加康采恩的既有單個的企業,又有其他的壟斷組織如辛迪加、托拉斯;既有工業企業,又有商業企業、交通運輸企業以及銀行和保險公司等。其中最大的銀行或企業則是這個龐大複雜組織的核心。
康采恩是一種規模龐大而複雜的資本主義壟斷組織形式。它以實力最雄厚的大壟斷企業或銀行為核心,通過大銀行或大工業企業,采用參與制掌握股票控制額,使其他參與者從屬于自己,從而得以控制比其本身資本大幾倍甚至幾十倍的資本,在經濟上占據更有力的地位,攫取高額壟斷利潤。
代表的壟斷企業:kfc、德克士、三星集團、招商局、中信、華潤、保利
壟斷的危害:
壟斷與競争天生是一對矛盾,由于缺少競争壓力和發展動力,加之缺乏有力的外部制約監督機制,壟斷性行業的服務質量往往難以令人滿意,經常會違背市場法則、侵犯消費者公平交易權和選擇權。這是一條規律,中國與外國都一樣。
價格壟斷拉高整個社會成本壟斷性行業所從事的一般都是與決大多數人、行業息息相關的公共事業,例如電信、郵政、自來水、電力、煤氣、鐵路、航空等等。因為這些行業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所以這些行業的服務價格的高低便關系到整個社會的成本。這些行業的整體效率直接關系到其他産業參與國際競争的能力。
計劃經濟時代電信、鐵路等部門過去都屬于國家行政部門,而這些部門進入市場的時候,本身卻仍具有壟斷地位,一旦在市場中開始追求利潤,就會通過壟斷定價把大量消費者利益轉移到手中,使特權部門、特權公司拿到遠遠高于競争市場價格的利潤。結果提高了整個社會的競争成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