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沙人張應龍事迹?【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治沙人張應龍事迹?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人民滿意的公務員】
光明日報記者 羅旭
三九天,暴風雪,風卷着雪粒極速飛舞,将天地刮得一片迷茫,東北人将這種天氣叫作“大煙炮兒”。
2021年12月5日,在“大煙炮兒”的籠罩下,車打滑掉進溝裡,手機信号又十分微弱,58歲的李國臣在車上足足凍了10個小時。
38年的執着,38年的堅守,記不清經曆了多少次類似的驚心動魄,基層公務員李國臣将初心與忠誠,銘刻在祖國的北疆邊防線上。
作為黑龍江省雞西市密山市委辦公室國安室一級主任科員、市委邊防辦常務副主任,李國臣主要負責統籌、協調邊防建設、邊境管控等工作,是密山市乃至全省邊防戰線上的“老黃牛”“活電腦”“硬核戰士”。
1984年,李國臣從部隊轉業,被分配到密山市二人班鄉工作,擔任武裝部助理員,從此和邊防工作結了緣,一幹就是38年。
二人班鄉的邊防巡邏路,曾是有名的“水泥路”,一場雨後,道路泥濘,坑窪不平,越野車都難以通行。就是在這樣的道路上,李國臣帶領着巡邏人員日複一日、深一腳淺一腳地巡護着。
如何修好邊境巡邏路,成為李國臣最大的心結。他多方協調有關部門和沿途鄉鎮出車出料,動員邊民出工出勞,自己帶頭參戰,把路升級成了砂石路,道路兩側栽上白楊樹,從此巡邊再也不怕路難行了。
2015年9月,李國臣被調到市水産總站任副站長,工作由管理陸界轉到管理水界。面對興凱湖漁民誤越邊境捕撈時常發生的問題,他開動腦筋,創新方法,把不同鄉鎮和農場的漁船船尾分别塗上紅、黃、綠等不同顔色,并在船上安裝全球定位系統(GPS)。管理人員在辦公室就能掌控漁船的具體位置,抵近邊境就能及時預警。
“服從組織安排,這是我的責任。”2019年5月,領導找李國臣談話,想讓他負責市委邊防辦的日常工作。愛人勸他,55歲的人了,找個清閑地方養老吧。這一夜他輾轉反側,“邊防無小事”,其中的風險和壓力他比誰都清楚,可是組織上的信任和責任卻讓他怎麼也放不下。從那以後,一個個邊境執勤點成了他的辦公室,266公裡綿延的邊境線成了他魂牽夢繞的“心頭事”。
作為一名老邊防,李國臣在工作上一直推崇新思路,積極采用硬核新科技。幾年來,他千方百計推動密山市在全省陸界率先安裝周界安防系統,并将監控視頻信号率先接入省級平台,讓密山市邊境物防技防能力實現了大提升。
同事祁兵說:“跟着李國臣幹工作,就是拼命。”密山市邊境管理大隊大隊長蓋然說:“和李國臣巡防,一整就到後半夜。巡防的次數與頻率不斷增加,也不斷創造出新的工作速度、新的工作熱度、新的工作高度。”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國對俄邊境口岸城市相繼出現疫情。面對密山市邊境點多線長、外防輸入壓力大的實際情況,李國臣精準研判、科學布防,推進邊境全線閉環巡邏管控,形成“防走私、防偷渡、防越境、防非法捕撈、防疫情輸入”的嚴密防護網,築牢了密山市的疫情防線。
2022年2月1日,李國臣突發嚴重頭暈目眩,醫生命令他必須住院治療。此時,正值疫情防控關鍵時期,李國臣知道工作崗位上離不開人。于是,他違背醫囑,白天巡防,晚上點滴。
2月14日,積勞成疾的李國臣昏倒在邊防路上,醫生診斷為腦梗死。轉院至省城哈爾濱治療後,經過三天三夜、72小時搶救,他才蘇醒過來,但出現吐字不清的命名性失語障礙。
醒過來的那一刻,李國臣急切地打着手勢,女兒“翻譯”出他最想說的話——代他在“密山邊防指揮群”留言,叮囑邊防的同志,薄冰期到了,要将湖中的鐵絲網移至岸邊,避免危險與損失。病榻上的李國臣,用對事業的赤誠與執着,诠釋了“甯讓生命透支,不讓使命欠賬”的铿锵誓言。
堡壘無言,卻凝聚着強大力量,旗幟無聲,卻能鼓舞磅礴鬥志。紮根邊防38年,李國臣以為民負重前行、默默奉獻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人民滿意公務員的使命擔當。
《光明日報》( 2022年09月04日02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