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風吹,雪花落,冬天裹挾着寒意,如約而至。
世人眼中的冬天,是什麼樣的呢?是凋零了最後一抹生機,再不見半點妩媚的顔色?是寒冷沁骨, 讓人戰戰兢兢,無所适從?
然而這并不是冬天的全部。冬天,亦有着詩情畫意,蕭瑟中,隐隐透着生趣,簡約裡,也包含着悠情,寒意襲來,卻驅不盡世間的溫暖。
古時的文人們,熱愛着自然與四季,歌頌春天,贊美夏日,感恩秋天,卻也同樣為冬天寫詩填詞。
給冬天寫詩,品味它獨特的魅力。
一、給白雪
冬天的第一首詩,應該寫給雪花。沒有皚皚白雪的點綴,冬天真的就隻剩下無味的蕭條。
是雪,讓枯寒的世界變得飽滿,變得生動,充滿溫情和靈氣,雪落下來時,人們的心裡總是驚喜和更多的期盼。
已訝衾枕冷,複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唐·白居易《夜雪》
雪,總是在夜間下起來的。好像是為了第二天給人們一個驚喜。氣溫更低了,即使在被窩裡,詩人也感覺到冷空氣的強烈來襲,不由得有幾分驚訝。又發現窗戶分外明朗,才知道,是下雪了。夜已深,雪也下得深了,雖然它不像雨聲那樣喧嚣,也不像雷鳴電閃那樣強勢,但漫天飛舞着,片片堆積着,詩人聽到了竹子被折斷的聲響,知道是積雪壓斷了翠竹,可見雪下得有多緊,而且一直沒有停的意思。
想想,一覺醒來,天地間變作素白一片,像蓋了厚厚的棉絮,誰會不歡喜呢?還有哪個季節可以像冬天這樣渾然一色?
二、給明月
皎皎的月光,曾經照過春秋,到了冬天,月還是那輪明月,而季節已改,流光遽然。
春月溫柔,秋月清冷,而冬月,又是怎樣的呢?
沉沉更鼓急,漸漸人聲絕。
吹燈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清·袁枚《十二月十五夜》
這是月圓之夜,也是一年中最後一個月圓之夜。但很少有人出門賞月了,因為夜已深,而嚴寒的天氣更讓人避之不及。詩人聽到沉重的更鼓聲,漸漸地世界陷入一片沉靜,聽不到人語。該睡覺了吧,将燈火吹滅,這才發現,窗戶反而更透着亮光了!怎麼回事?原來是大月亮照着厚厚的雪!月色明,積雪白,好像月光也化作了雪,這樣一個晶瑩明朗的世界,宛如夢幻。
雪明亮了人間,而月色讓整個宇宙都澄明,黑夜仿佛已不存在,處處潔白不染塵埃。
三、給梅花
梅花是冬天當之無愧的花神,作為歲寒三友之一,其形,其姿,其香,其品格曆來倍受世人推崇與贊美。
梅花綻放的時候,往往也是最寒冷的時候。一樹傲然而立的梅花,為世界增添了動人的顔色。而它的芳香,更是清幽怡人,又被稱為“暗香”。
那縷縷暗香,會帶給人驚喜,不覺點頭,哦,是梅花開了!
牆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宋·王安石《詠梅》
這首詠梅詩簡單易上口,樸實無華。
詩人表示院角有幾枝梅花綻放了,是白色的吧。遠遠地看到不會誤将它當作雪,是因為暗香早已襲來,沁人心脾。嗅着花香,賞着梅花,這小院頓時就有了盎然的生意。有梅花陪伴着,度過寒冷的冬日,直到春天,既是詩意,也是平淡日子裡的幸福。
四、給冬天的山
冬天的山,不像别的季節那樣色彩豐富,風情萬種。它變得沉寂,如同有些嚴肅的長者,讓人不大敢靠近。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唐·祖詠《終南望餘雪》
終南山的北面景色秀麗,山峰上的積雪好像是浮在了白雲之中。天氣晴朗的黃昏,林梢的陽光又增添了幾分明朗的光芒。而雪化後,城裡變得更加寒冷了。
山之巍峨,雪之厚,是冬天終南山的基調,好像成了永恒。那一抹陽光,卻開始融化着高山上的積雪,原來世界不是巋然不動的,光陰悄然流動。總有一天,明媚的春天會铩羽而歸。
五、給寒江
千裡冰封,也封住了匆匆的流水。江,成了寒江,天地間一片素淨。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在詩人筆下,這是一個失去了顔色和聲音的世界,清冷得森寒。千山萬徑,都沒有人迹和聲響,一切都蟄居起來了,把世界還給冬天。
然而令人歎絕的是,江面上的一隻小船上,穿着蓑衣,戴着鬥笠的漁翁,卻依然在垂釣。他是在釣什麼呢?如此惡劣的環境,他卻全然不放在心上,仿佛一尊雕像一樣,久久地伫立在那裡。
江水裡,有沒有魚不重要。漁翁堅持的,是自己的人生信仰,不會因為世情險惡而退縮,也不會因為無人理解而糾結。他這一釣,就是千年,他清傲不媚俗的風骨,在寒江裡越發孤獨,卻也無憾無悔。
六、給冬天的城市
冬天的城市,減了繁華,減了熱鬧,但這并不代表它是無味無趣的。
天津橋下冰初結,洛陽陌上人行絕。
榆柳蕭疏樓閣閑,月明直見嵩山雪。
——唐·孟郊《洛橋晚望》
冬景亦堪賞。詩人在洛陽的傍晚,頗有興緻地欣賞着這座城市的模樣。橋下剛剛結了冰,路上就沒有行人的蹤迹了。人們都宅在家裡了吧。而詩人眼中的風景,卻是如一幅簡淡的水墨圖,榆樹柳樹枝條稀疏,樓閣也沒有了曾經的熱鬧,月亮出來,照着嵩山上的雪,又添了幾分明淨。
比起漫天飛花,車水馬龍,冬的甯靜與簡素,也是值得欣賞的。删繁就簡後,得到的,亦是心情的平靜。
七、給兒童
冬天什麼人最高興?不是寫詩的人,而是玩鬧的孩童。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钲。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宋·楊萬裡《稚子弄冰》
兒童的樂趣,無時無刻不在。而冬天的歡樂,更有不同。一個小孩子,早晨起來在結着冰的銅盆裡剜取冰塊,拿彩絲穿上當钲來敲。敲出的聲音就像 玉磬一樣動聽,穿越過了樹林,突然冰塊掉在了地上,就像玻璃碎裂時的聲響。
詩人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還有一顆未泯滅的童心。兒童的快樂,他看得津津有味,也樂在其中了。冰落地而碎時的那一刻,他的心情也一定和兒童是一樣的,有些沮喪,但很快過去,玩樂繼續。在兒童的眼中,這世界如冰一般晶亮,歡喜也是晶亮的。
八、給朋友
在嚴寒的天氣裡,還有什麼比和朋友相聚更暖心的呢?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唐·白居易《問劉十九》
有朋友來,自然是要盛情相待。紅泥做的小火爐旺旺地燒着,新釀的酒溫上,與朋友談笑風生。看外面的天氣,是要下雪了,屋裡暖融融的,酒也溫好了,詩人的興緻非常高,舉起杯對朋友說:“老朋友,喝一杯吧!”
無論是春暖花開,還是北風呼嘯,真正的朋友,總是能帶給你溫暖和感動。一杯酒,就是一輩子。
後記
古人的冬天,一邊觀風景,一邊寫詩。一邊取暖,一邊寫詩。
就算是在最寒冷的季節,在最冷清的環境裡,人們總有辦法尋找到美麗的詩情,也總會充滿期待,等待春天的回歸。
冬日雖寒,亦有佳處,過好每一天,哪裡不是詩,何處不似畫?
-作者-
禾雨,喜歡詩詞的女子,在四季中尋找一個個美麗的細節,願時光留下溫暖的記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