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涿州為燕之涿邑。
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年),秦滅燕後,于涿邑置涿縣。
西漢高帝六年(前201年),分廣陽郡南部、钜鹿郡北部及恒山郡一部,置涿郡。郡、縣治所均在今涿州城區。
新王莽始建國元年(9年),改涿郡為垣翰郡。
東漢建武元年(25年),複改垣翰為涿郡。靈帝中平五年(188年)涿縣屬幽州。
三國魏黃初七年(226年),涿郡改稱範陽郡。
西晉武帝泰始元年(265年),範陽郡改稱範陽國。幽州刺史遷返薊。在原陽鄉侯國地建苌鄉縣,屬範陽國;
東晉十六國時,涿地先後屬後趙、前燕、前秦及後燕;
南北朝時,北齊天保七年(556年)廢苌鄉、方城2縣并入涿縣;
隋開皇元年(581年),析涿縣西境原遒縣地置範陽縣,屬昌黎郡(今易縣)。
大業三年(607年),幽州改名為涿郡(治所在今北京)。
唐武德元年(618年),罷涿郡改稱幽州,武德七年(624年)涿縣改名範陽縣。安史之亂後範陽郡又稱幽州;
張飛廟、張飛古井張飛,字翼德,東漢涿郡涿縣人,故裡在涿州城南張飛店(現名忠飛店)。為三國蜀漢大将,與劉備、關羽結為異姓兄弟,共同收複漢室江山,以成霸業,後人為紀念漢桓侯張飛而建立張飛廟。清乾隆皇帝下江南禦筆親題:“雄赳赳吓碎老曹肝膽,眼睜睜看定漢室江山”。
張飛古井位于涿州城西南約 5公裡忠義店村張飛廟内。忠義店,為漢桓侯張飛故裡,故當地俗稱張飛店,元至正二十二年 (公元1362年 ),敕封張飛為 “忠顯英烈靈惠助順王 ”,于張飛故裡建張桓侯祠和張桓侯古井。《日下舊聞考》記:桓侯故裡在縣西南十裡忠義店,有專祠在官路東。距廟數步有石碣二。一日 “桓侯故裡 ”,一日 “桓侯古井 ”。
盧氏宗祠
盧氏宗祠 : 位于涿州城東 15 裡的盧家場村。 2001 年始建, 2002 年 11 月建成對外開放。山門為仿唐式建築,高約 7 米,山門匾額上書“範陽盧氏宗祠”,山門以内東西殿各三間,東為範陽堂,殿内供奉盧植像,倆側牆壁上有盧氏起源和盧氏祖訓和盧氏家訓。西殿為敦睦堂,内有盧氏宗祠各項活動的照片。此外内有盧植墓。盧氏家族祭祖之地,且有廣泛而久遠的社會影響。範陽盧氏使“涿州名揚天下”、涿州是“世界盧氏祖先的基地”,海外盧氏宗親中,有韓國的兩位總統盧泰愚、盧武铉。每年海内外盧氏宗親到此尋根祭祖。
涿州雙塔
涿州雙塔,是涿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築,位于涿州市老城内東北隅(現屬雙塔辦事處天橋街轄區),兩塔均為舍利塔,南北對峙,南塔稱 “智度寺塔 ”,北塔稱 “雲居寺塔 ”。
雙塔建于宋遼年間,古有“雙煙直奪青雲路、金元遺迹恨吞胡”的詩句,雙塔是佛教文化的産物。雙塔分南北兩塔,北塔為雲居寺塔,南塔為智度寺塔,雙塔巍峨多姿,近看玲珑精巧,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精湛的建築藝術。雙塔均為八角形磚仿木構樓閣式舍利塔,彼此相距 300米。南塔五級,通高 44米,始建于遼太平十一年( 1031年)。北塔六級,通高 56米,始建于遼大安八年( 1092)。雙塔時代特征明顯,頗具遼代建築風格,在國内有一定影響。
在風和日麗的天氣裡,遠看雙塔正象幾縷青煙在蔚藍的天幕上袅袅升起,稱作“雙塔晴煙”,為涿州古八景之一,是涿州古老文明的象征。現已成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永濟橋
永濟橋始建于明萬曆二年( 1574)名曰“巨馬河橋”,萬曆十六年( 1588)重修,天啟六年( 1626)橋毀又重建。明崇祯後,河道南移,遂于清乾隆二十五年( 1760)在舊橋南建新橋,改名“永濟”。橋端築引橋,下有涵洞 22個,引橋總長 660米。因橋拱跨度大砌築采用中國起拱技法,造型優美,遠望恰似一條彩虹橫跨兩岸。清末、民初時被譽為涿州八景之一,名曰“拒馬長虹” ,現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我國古建築專家羅哲文先生題此橋為“中國第一長石拱橋”。
三義宮景區
三義宮景區坐落于涿州市松林店鎮樓桑廟村,是曆史上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故地。景區占地面積 60餘畝,建築面積 10000餘平方米,為三進院落式景區。三義宮,原為“三義廟”,又稱“漢昭烈帝廟”,是為紀念三國時期劉備三兄弟在此結義而建。始建于隋代,唐、遼、元、明、清等時期均有修葺,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曆史。明正德三年( 1508年)武宗皇帝朱厚照親賜玺書“敕建三義宮”。整座廟宇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文化底蘊豐厚。
三義宮從 1996年恢複重建,共修建了 7個大殿、山門、九龍碑、結拜石、内外宮牆等。采用明代傳統三進院落布局,由外向裡依次為山門、馬神殿、關羽殿、張飛殿、正殿、退宮殿、武侯殿、少三義殿,按原有形式内塑 87尊塑像。 2011年底被河北省旅遊局評為 AAA級景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