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雨凝(北京十一學校高二學生)
在我的藝術成長過程中,藝術博物館中的點滴常令我記憶深刻、感到快樂。
有一次去法國盧浮宮,我是光着腳跑下來的。因為換了一雙新鞋,剛進盧浮宮不久,我的腳就被磨破了。媽媽說背着我,但是令人眼花缭亂的作品那麼多,哪裡來得及看完呢。我看着勝利女神仿佛屹立在海邊山崖之巅,迎着海風,那前傾展翅欲飛之态,被海風吹拂的衣裙貼着身體,衣裙褶紋構成疏密有緻、生動流暢的運動感,呈現出生命的飛躍。當時我就在想,如果女神丢失的頭和手臂都還完整的話,不知雕像又會給人什麼樣的感受呢?殘缺本身就帶給人無限想象,猶如斷臂的維納斯。藝術的殘缺美好像并沒有影響我們對美的理解,反而給人以新的感官認識,有着更為生動的審美張力。在偌大的盧浮宮找到蒙娜麗莎并不難,隻要看人流的方向、看哪個展廳人最多便知。在擁有世界最神秘微笑的《蒙娜麗莎》畫作面前,當我看到一張尺寸并不是很大的西方油畫作品被全世界慕名而來一睹芳容的人們圍得水洩不通時,400多年前的蒙娜麗莎仿佛看着我,她的眉毛淡得幾乎看不見,她并不是一個标準的美人兒,但坐姿優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她的笑容真的讓人心動,無論站在她的正面還是兩側,她的目光總是盯着你,似乎在向你眨眼睛。那麼安靜、祥和、充滿善意,像是母親的微笑。我一直對這件作品為什麼如此著名和偉大心存疑惑,因為早在達·芬奇之前,歐洲油畫的創始人、尼德蘭畫家凡·艾克兄弟更擅長畫肖像,已完全擺脫了中世紀那種拘謹的傳統,而能真實地再現人物的外貌和個性特征,《喬凡尼·阿爾諾芬尼夫婦像》就是他們的代表作品。我在英國國家美術館看到這件作品時,深深為作者驚人細膩的油畫技巧所傾倒。直到三年前我在英國白金漢宮看過達·芬奇特展後,他的手稿之精微,涉獵之廣大,博學和觸類旁通的學習精神,才讓我真正認識到《蒙娜麗莎》為何舉世聞名、經久不衰。如同外星來客的達·芬奇,怎麼會擁有如此高的才華和智慧呢?從他留下的7000多頁的手稿可以看出答案隻有一個:他是一個超級勤奮的天才。
海的眼淚(雕塑)李雨凝(14歲)
當我走在存有人類曆史和藝術史的博物館中,我常常感到自身的渺小和人類的偉大。藝術在人的成長中,可以幫助我們完善自我,豐富自我,提高審美素養,讓我們的觀察方式發生改變。最重要的,是激發了人的創造力。從審美素養上來說,會更加懂得色彩的搭配、建築的設計靈感、各種藝術作品的表達形式……從觀察方式來說,很多人把細節看得更加重要,但藝術家一定會把整體放在第一位。“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觀念是藝術家的智慧,影響我将這種觀念運用到日常生活中。藝術不直接告訴我們答案,但是藝術啟發我們踏上探索和發現的旅程。
對于創造力而言,我認為有創造力的人會擁有開放包容的心,會擁有對未知事物的勇敢嘗試和對已知事物的不斷探索的能力,會懂得如何更好地思考、想象和表達。藝術還可以鍛煉人的毅力,讓人修身養性。如同練習書法,任何事情都沒有捷徑可言,必須要付出時間和精力。慢慢地,寫字成了我的一種愛好。在我心情煩躁的時候,鋪開紙張,拿出筆墨,将墨水揮灑于宣草之上,宛若遊龍飛翔于山林之間。
在我的成長中,藝術對我的影響體現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我會時常帶着美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事物,會聯想名家大師藝術作品中的畫面以及使用的手法。在旅行中,我會時常攜帶着一個素描本,用來記錄看到的美麗風景,以及旅行中見到的有趣建築。在參加中國青少年雕塑大展時,我對海洋生态和地球環境格外關注,大膽嘗試用超輕黏土和生活中的塑料垃圾來完成創作了一條被漁網困住的身上滿是塑料垃圾的鲸魚。她是我們的朋友,但是生态的破壞,讓她失去了家園。大自然不需要人類,人類需要大自然。我希望用藝術的方式表達青年一代的人文關懷和我們的信念。
“藝術是什麼?藝術是感情的表露,藝術使用的是一種人人都能理解的語言。”從古典派的拉斐爾到印象派的凡·高,從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到倫勃朗的《夜巡》,從米開朗琪羅的《大衛》到羅丹的《思想者》,從畢加索的《格爾尼卡》到齊白石的《祖國萬年青》。我在藝術這片汪洋大海中暢遊,感受它的魅力。藝術豐富了我的生活,使我的成長更加美好。
《光明日報》( 2021年08月08日11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