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體驗師 @Jellt,首發于糖紙衆測。
感謝倍思、糖紙和甜甜醬,第一次被 pick 測評耳機,還是有點小緊張的。
那麼我們言歸正傳,本次的測評品是倍思上個月剛剛發布的新品真無線藍牙耳機,小極光 Storm 系列半入耳主動降噪耳機 Storm 3,從這段時間的體驗感覺下來,我個人還是比較驚喜的,接下來展開說說。
開箱
Storm 3 的外包裝還是非常簡潔的,包裝上除了必要的介紹就沒有别的什麼了。
可以看到灰色的内盒會比外封稍微長了那麼一點點,可以很方便地把内盒抽出來,直接提住小耳朵,其實内盒也能滑出來——阻尼,該有的都有的!
不過我還是覺得外包裝比較平淡,因為打開内盒的封印,看到 Storm 3 的一瞬間就被吸引了。
Storm 3 的最外表并不是簡單的白色塑料殼,而是混合了珠光色的烤漆,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那種。真的不愧為【倍思小極光】,白天的極光應該是什麼樣子?應該就是這個樣子(詩情畫意音效起)。
來張特寫看看效果。
外觀設計上,倍思把 Logo 放在了充電倉的背面,以此突出了正面的整體性。
指示燈、充電口和電源鍵設計在了底部,方便在充電和操作按鍵時觀察指示燈的狀态。我覺得這樣直觀的設計在操作和觀察上會給用戶帶來更多的便利。
按鍵的配合度以及邊緣的圓角都不會像 AirPods 那樣容易藏污納垢。
由于 Storm 3 半入耳式的,盒子裡自然沒有了各種 size 的耳塞。倍思在耳機本體的外形上也下足了功夫,半入耳式的舒适體驗誰用誰知道。
回到開箱本身,内容物除了耳機本體,還有一份使用說明、一張保修卡、一張貼紙和一根 A-C 的充電線。
貼紙是挺萌的,但是總感覺跟耳機的風格不太搭(笑)。
連接
開完箱,自然要趕快用起來了,而使用的第一步,自然還是要先連上。
第一次連接隻需要打開蓋子,在手機的藍牙列表裡就可以連上,此後隻要打開蓋子就能秒連。
如果想連接其他設備,隻需要長按充電倉上的按鍵,就可以進入配對模式,這一點與大多數耳機的操作無異。
使用倍思的 app,把 Storm 3 加入「我的設備」也非常容易。不過 app 的功能我們待會兒再細聊。
▲上圖源:官方介紹頁
得益于藍牙 5.2,Storm 3 的功耗和延遲都是主流水平的,左右耳雙主機也是灑灑水,單耳使用也是沒問題的。
而且觀察目前的藍牙耳機市場,在藍牙 5.3 剛剛開始列裝的這段時間,藍牙 5.2 還是比較合适的選擇。
倍思自研了雙通道低延遲(Dual Channel Low-Latency, DCLL)算法,實現了 60ms 級别的音畫同步水平。不知道同學們還記不記得,人耳能分辨的回聲時間差是多少(敲黑闆)?沒錯,100ms,所以這個延遲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了。
不過 Storm 3 本身隻支持 AAC 和 SBC 兩種協議,沒有 Aptx 協議,安卓用戶能不能等來協議升級,還要看官方的後續動作了。
軟件
既然講到了升級,那就不能不提倍思的 app 了。
之前提到了,Storm 3 連接手機的過程很符合操作習慣,簡單幾步就可以方便地上手。
打開我的設備,可以看到耳機和充電盒的實時電量,同時可以進行個性化功能調節,例如降噪和 EQ 的調節。在右上角的小按鈕裡,有一個呼叫左右耳的功能,可以幫你找到不慎遺落在周圍的耳機本體。實際使用了一下,聲音還是非常大的。
在降噪控制的選項下,可以對是否降噪和是否智能降噪進行選擇。EQ 模式中除了多種預設,還支持根據頻段自定義音效。
切換選項卡到中間的定位,可以看到自己的耳機上次成功連接手機是在什麼地方,如果耳機被忘在了某處,就可以順着這個功能尋找了。
打開最後一個設置選項卡,可以自定義耳機别名等等。在官方的宣傳中提到了後期會使用 OTA 的方式升級同時連接兩台設備,類似 AirPods 的無縫切換,我還是挺期待的。
耳機的設置,包括手勢設置等等是直接存儲在耳機裡面的,更換了設備依然适用。但是 EQ 模式必須搭配 app 才能使用。
不過有一個小問題,當倍思 app 沒有在後台運行,而我正好在聽音樂的時候打開了 app,就會出現音樂被暫停的情況,這一點也希望未來可以 debug 掉。
同時在設置界面也可以看到,操作中有單擊、雙擊和長按,同時左右耳還能分開設置,一共就有 6 種操作可以選擇,自由度比較大。
左右耳上觸控開關的觸發比較靈敏,不過在佩戴過程中稍加注意就可以避免誤觸。
入耳檢測也可以單獨設置,按需取用,總體來說 app 的功能還是很全面的,不僅個性化功能的自由度很高,而且沒有什麼啟動廣告和雜七雜八的通知,簡直不能再贊。
聽·說
耳機說到底還是拿來聽的,外觀再出彩,參數再花哨,我最期待的還是 Storm 3 的聽感表現。
一方面,Storm 3 是市面上為數不多的半入耳式的主動降噪耳機,不僅咬住了華為的 freebuds 系列加入了半入耳主動降噪的行列,還把價格打到了 500 元以内,屬實不可謂不良心。
首先是主打的主動降噪功能。其實各位如果在某橙色軟件上搜索關鍵詞「半入耳式」 「主動降噪」會冒出很多結果,都把「降噪」擺在了非常顯眼的位置,但實際上當中大部分都在混淆「通話降噪」和「主動降噪」的概念。
理想的主動降噪指的是上圖的這種模式,利用聲音的疊加相消原理,通過産生一個振動幅值相同但是方向相反的聲音,來抵消掉外接雜亂無章的噪音,達到降噪的效果。
而為什麼說半入耳式的耳機主動降噪技術難,因為主動降噪産生的,用來與外界噪音抵消的聲音,是由麥克風采集,處理器運算,然後生成的。
如果傳入耳朵的噪音和主動降噪麥克風生成的不一樣,輕則起不到降噪效果,重則産生多重噪音,變本加厲。而半入耳式的耳機本身沒有入耳式耳機的耳塞隔音,就更容易變成後者。
▲上圖源:官方介紹頁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倍思不僅為 Storm 3 加裝了一個耳内采樣麥克風,還專門設計了一個 U 型導管,隔離了耳内噪聲和音樂,讓主動降噪的性能大幅提升。
通過前饋加反饋雙閉環的方式,達到了半入耳式耳機也能實現主動降噪的效果。而且本身閉環調節有自适應功能,不用刻意進行耳機姿态的調整,也能享受同等的降噪體驗。
在戴上耳機的同時,耳機會發出一聲頻率逐漸降低的提示音,随即打開主動降噪,給人一種「正在沉入一個安靜的世界」的感覺。
不過各家對于主動降噪的關注頻段不同,客觀來說給出「Storm 3 和 XX 耳機比降噪效果如何如何」都是不負責任的。半入耳式耳機的隔音效果畢竟沒有那麼強,Storm 3 的降噪給我的感覺就是在無形中把白天的車水馬龍換成了夜晚的星星點點,沒那麼極端,但起到了效果。
不過主動降噪的前饋麥克風沒有很好地進行風噪的優化,以至于在戶外有風的地方會聽到明顯的風聲,此時主動降噪效果是打折扣的,希望後期也可以通過 OTA 進行升級。
不過我認為,更加得益于前饋 反饋的,是倍思的金标音質。
▲上圖源:官方介紹頁
倍思的金标音質,不僅有雙層複合振膜動圈單元的發聲,還通過結合前饋和反饋麥克風對耳内外的漏音信息,調整降噪的信号,避免耳機漏音造成低音的缺失。
▲上圖源:官方介紹頁
更加直觀的聽感上,Storm 3 在低頻端的表現遠超了我的預期,即使使用最小的音量,也能感受到低音的厚重。拿大家最喜聞樂見的《加州旅館》來說,開頭的鼓點一起,就能感覺到耳膜跟着共振了起來,其中的輕重和遠近也能有所表現。
在低頻的表現力上,Storm 3 着實讓我驚喜了一番。
我日常混迹于 ACG 區,使用「原聲」的 EQ 模式,Storm 3 對人聲的解析還算比較清澈,在高頻段就稍微有一點含糊了,在 EQ 模式中稍作修飾即可實現均衡。
然而聽感方面也存在一個 bug,連接我的 iPhone 12 Pro 時,存在耳機最低音量較大,可調幅度較小的問題:從最小音量到最大音量隻有三格,此後再加大都沒有變化。但是連接電腦的時候音量調節過程倒是正常的,也是希望未來能通過軟件解決。
瑕不掩瑜,在前饋、反饋麥克風的基礎上又加入了通話麥克風,六麥齊發的神經網絡算法讓每次通話也能非常清晰地傳遞給對方。縱觀我自己買過的 TWS,目前 Storm 3 的通話降噪可以算得上是國貨中的第一梯隊了。
充·續
在日常使用中,當然也離不開充電和續航,倍思閃充同樣給到一個亮點。
打開 ANC 的情況下,大約使用兩個小時開始出現低電量報警,兩個半小時左耳先沒電了,不确定是什麼原因,左耳的耗電速度确實比右耳要快一些。
此後單獨右耳無法工作在降噪模式,半小時後也宣布電量告罄。在都不打開 ANC 的情況下,連續工作 4 小時左右沒有問題。
充電部分經過實測,使用有線充電,在充電倉完全沒電的情況下,大約 50 分鐘完成了充電,充入電量 366.32mAh,考慮到 5 小時充電倍率,366.32 可以說與标稱 400 相差無幾。
充電倉充電結束後,把左右耳放入充電倉,可以看到主體充電過程大約 20 分鐘就完成了,還剩下一段時間保壓涓流充電,整個充電過程充入 73.62mAh。根據前十分鐘的充電表現,完全可以充入超過一半的電量,所謂的「充電 10 分鐘,續航 2 小時」毫不誇張。
無線充電使用 TEGIC 的 TS-WS 底座測試,2 小時可以充滿,由于無線充電本身的損耗,顯示充入的電量為 600mAh,但是兩小時十分鐘以後又突然有了将近 50 分鐘的充電過程,不确定是在幹啥(笑哭)。
兩種充電過程的熱量如下,相比之下有線充電的發熱幾乎可以忽略了。
在充電過程中,紅燈亮起表示正在充電,白燈亮起表示充滿了。因為充電燈在底部,有線充和無線充的時候都可以很方便地觀測到。
本身 Storm 3 的設計也很緊湊,這樣的續航和充電表現可圈可點。
總結
倍思 Storm 3 作為半入耳式的耳機,在保有佩戴舒适性的同時,成功将主動降噪和低音補償加入,讓半入耳式的耳機也可以既安靜又動感。不過還是要說一句,如果追求的是極緻的降噪體驗,那麼請另尋他處;如果是對半入耳式耳機有所期待,那麼 Storm 3 的降噪值得一試。
有藍牙 5.2 的加持,和倍思自研的低延遲算法強強結合,讓 TWS 的延遲也可以縮短到毫秒級别,完全無法察覺。
倍思 app 的功能也十分強大,不僅可以實時看到耳機的電量,還能通過個性化功能調節定制 EQ 模式和降噪模式,甚至幫助找到耳機,真是隻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因此倍思 Storm 3 不僅在音質方面表現出色,是一把子聽音樂的好手,作為日常使用,刷劇、玩遊戲也不會有任何問題。
加上本身的極光烤漆工藝,整體散發着簡約的美感,說他是一件時尚單品也不過分。
在這副耳機上,我看到了倍思深厚的功底與大膽的嘗試,可以說是「藝高人膽大」了。
敢于把半入耳式主動降噪耳機打回 500 元以内,倍思在精于聲,美于形上的一小步,相信會是 TWS 市場上的一大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