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釣魚的都知道魚漂是釣魚人之眼,魚漂的情況和動作能放大水下魚類吃餌的動作,魚漂的動作針對特定類型的魚口,能具現魚類的吃餌動作,比如極輕微的點頓在鲫魚身上就是吞吐餌料,并未真正吞到口中。
魚漂在市場上有無數的品牌,但是其實材質種類和漂型卻隻有寥寥數種。選好選對浮漂對作釣會有極大的幫助。
一漂打天下的情況有沒有,有,前提就是自己不想換漂,但是隻用一個漂能釣魚,卻未必釣好魚。
這也就是你會發現很多釣魚老手其他工具帶的可能不全(甚至忘帶餌料),但是卻極少有人忘記帶浮漂,而且一帶就是滿滿一大盒的緣故。
那麼我就聊聊自己釣魚對浮漂的理解,這裡隻讨論台釣浮漂、滑漂、七星漂不做讨論,我會在别的文章中對這種使用比較少的浮漂與大家進行互相交流。
一、浮漂的結構類型
浮漂的結構類型是什麼?其實就是漂腳和漂尾是否是一體的,有的浮漂是一根碳棒直接穿過漂身,而有的浮漂則是漂尾和漂腳是分開的(夜光漂必然是這樣)。
當然還有最早的塑料浮漂那種的形狀一般是上頭大下頭小,但是反應比較遲緩。還有那種漂腳是分體的,現在都不适合台釣的魚情基本被淘汰了。
而是否一體就要看浮漂的介紹,其實并無太大區别,無非就是漂尾和漂腳一體商家會打出同心度更好的噱頭。實際上同心度不僅跟漂尾漂腳的位置有關系,還魚浮漂主體的位置有關系。而機器做出來的浮漂又怎麼可能有太大偏差。
二浮漂的材質
大體上是五種,都是質地非常輕的材質。
1、巴爾杉木。外界的介紹都說這種材質的浮漂,穩定性比較好,信号比較真實,但靈敏度較差。其實關鍵這個浮漂是造價低廉,但是很容易受傷,尤其愛爆頂,我用過4、5根,都使用了不長時間就由于挂草等緣故造成了漂身上有所破損,下水會吸水改變漂目,就放棄了使用這種材質的浮漂。但是這種浮漂最大的優點其實就是價格便宜。
2、蘆葦,至于什麼血蘆,也是蘆葦,不過就是噱頭而已。蘆葦是目前來說公認最好的素材,也是商家炒作的重點,手工蘆葦價格一般是比較貴的,然後還有硬殼蘆葦等等。
其實除了美觀之外,硬不硬殼差别不大。制作浮漂的蘆葦是南方的南荻,這事一種實心蘆葦。但是蘆葦浮漂有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容易受熱脹冷縮的緣故,造成調目的變動,作釣時間長的話,建議作釣中間進行一次校驗調目。但是蘆葦浮漂确實是能夠放大魚兒吃餌的信号。尤其是拿蘆葦跟同等吃鉛的納米浮漂相比。
我近些年使用的不是阿盧、夢者、釣魚郎之類的大牌子,而是叫做柳岸的浮漂,大概是用習慣了,總感覺它的動作會更大一些。起碼在冬季釣鲫魚的時候,用1.5克的蘆葦絕對比1.5克的納米浮漂出口動作要大很多。
3、孔雀羽。我是野釣玩家,手裡隻有5-6根孔雀羽的,孔雀羽浮漂,使用起來靈敏又不失穩定性。我手頭孔雀羽浮漂少的原因是這種浮漂好品牌的價格比較貴,一般廠商的孔雀羽其實我不建議使用,浮漂現在雖然技術上生産差不多,但是在工藝上還是有略微的區别,大廠的孔雀羽跟小廠的效果,不管從實際上,還是從個人的心理上都是有差距的。既然選的是貴的那就選大廠的呗。
4、納米其實就是泡沫塑料。納米本身是距離單位,但是不知道怎麼回事在魚漂上就變成了材質,不知道是哪個沒見識的商家給推廣出來的。其實納米浮漂的優點就是浮力大,比重小,而且不吃水,輕微的開裂或者擠壓也能繼續使用,甚至用打火機略微烘烤還能恢複形狀。當然烤時間長了還是會壞的。
納米浮漂的好壞可比蘆葦材質的差了太多,一款50以上的納米浮漂絕對碾壓5塊錢的納米浮漂。滄州主播現在在售賣竿子的時候經常會搭配10塊錢1盒三根的納米浮漂,我曾經買過兩盒,使用起來的感覺就是,1.2克的浮漂,非三兩以上的鲫魚就不出魚口,鈍的不能再鈍,對比自用的佛手,簡直沒辦法看,後來這6根浮漂全都自制無敵小軟尾玩了。
5、印度紅棉。其實就是棉花稈做的,但是商家說是産自印度的棉花稈,我不是浮漂廠商,我也不敢說不是是不。但是這種材質我是真沒用過,大概小時候收棉花收傷了,聽棉花稈就頭疼。價格比蘆葦要低,跟納米差不多。
三、漂身形狀有三種
1、長身型浮漂。浮漂的漂身為細長型。這種浮漂穩定性比較好,因為下沉快,能夠在避小魚上有點效果,所以野釣鲫魚用這種浮漂的比較多,經常是釣底層魚的使用浮漂。
2、圓肚型浮漂。有圓形、橢圓形或水滴形。這種漂子怎麼說呢?我用的比較少,因為我這邊水域雜魚比較多,雖然領命,但是穩定性差,不抗走水,釣行程比較好。
3、棗核型浮漂。介于兩者中間,看作釣魚種,其實野釣的時候三種漂型相差并不是特别大,隻有在黑坑或者競技的時候,浮漂的翻身和下沉速度關系到搶魚的問題,才會被重視起來。隻是翻身速度其實跟形狀的關系不是特别大,隻是有人過分的追求精緻才會在形狀上苛求。
四、漂尾形狀
漂尾形狀分為細尾、扁尾、螺旋尾、加粗尾等等,主要就是看浮漂是否方便。
當然越細肯定吃鉛越小靈敏度越好。這不用細說,比如我近視眼,肯定選個加粗尾的,選細尾的看着太費勁,我好幾個細尾浮漂最後都自己往上加了醒目豆,後來就不再買細尾的了。
五、漂尾軟硬
1、硬尾浮漂。一般為實心玻纖材質。硬尾有一定的自重。這種浮漂的動作信号比較大,頓口比較明顯。野釣用的不多
2、軟尾浮漂。尾部有一定浮力,比較軟,可随意彎曲。市面上現在見到的大部分浮漂現在都是這種,材料有碳纖和塑料兩種。
六、三種特殊情況使用的浮漂。
1、淺水漂。漂身、漂腳、漂尾比較短,漂尾一般10目以下,适合釣1米以下的水深。
2、行程漂。
3、跑鉛漂。沒啥用,40公分以上的漂腳,5-10目的漂尾。
七、從作釣亮度分類。
1、晴天尾浮漂。是漂尾漆的緣故造成,晴天比較清晰。
2、陰天尾浮漂。是漂尾漆的緣故造成,陰天比較清晰。
3、電子浮漂。雖然有日夜兩用,但是比較笨重。如果條件允許還是用釣燈 正常浮漂最好。
浮漂種類看似很多,實際上其實也就那麼幾種,雖然各種水情應該用不同的浮漂,但是實際上用習慣了,也就是隻使用幾個型号的浮漂。
比如3.6米的竿子我會使用1克-1.5克左右的蘆葦。
5.4米我會使用1.5-2.5克左右的蘆葦或者納米。
7.2米我會使用2.5-3.5克的納米。
大緻是這種情況,我跟人一直建議野釣可以不選很好的竿子,不選很好的鈎子和線組,甚至不選很好的餌料,但是一定要選擇好的窩料和浮漂,這兩個因素是上魚最關鍵的因素。
順帶提一句,看來好多人都追求翻身快的浮漂,翻身快其實是跟重心有關系的。一般短腳的浮漂翻身會更快。如果不想選擇短腳的,那就選擇棗核型腳長等于尾長的浮漂。
圖源網絡侵删 我是巨石上的釣魚人,帶你看釣魚圈趣事,探讨釣魚技巧,
衆位看官閑暇時候加個關注,多謝了,也算對我發文的支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