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故事

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故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5 17:43:48

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故事(一僧人寫下一首簡單的端午)1

2300年了,每每想起屈原,每每讀起屈原的離騷,都感覺他與他的作品都是“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

每每遇到生活的挫折,每每遇到生活中的失敗,總是能想起屈原說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每每讀起屈原的經典作品,每每看到他影響了整個中華民族,每每覺得他的文化與精神都在發揮着照耀千古的作用,就會想起他那不屈與不媚于世俗的精神“吾不能變心而從俗兮,固将愁苦而終窮。

屈原文化與精神,不僅影響了紅塵俗世的芸芸衆生,也更影響着遁入空門修行之人,其中在大唐就有一個和尚,他叫文秀,是晚唐著名的詩僧,出生于江南,昭宗時居長安,曾經做過文章供奉。

這文秀雖是一個僧人,但是卻喜歡舞文弄墨,寫詩作文,與唐朝末期著名的詩人鄭谷、詩僧齊己為詩友。

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故事(一僧人寫下一首簡單的端午)2

文秀身在佛門,但是卻心往紅塵,屈原偉大的形象和感人的事迹深深地感染了他,于是他寫下了一首著名的《端午》,從此便出名了一千多年,而這《端午》也成了其一生的主要成就。

那麼文秀的《端午》到底寫得怎麼樣呢?為什麼能夠出名一千多年呢?我們現在就來看看他這流傳并出名了一千多年的《端午》,其詩如下:

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譯文如下:

“不知道端午節最早是在何時由誰發起的?但世人萬古傳聞的是,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流傳至今的。

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故事(一僧人寫下一首簡單的端午)3

隻笑那楚國境内,江河流轉,一去不複返,波瀾壯闊,煙波浩渺,茫茫然流向天際,卻是無論如何也洗不盡忠勇與智慧并存、才華與日月争光的偉大詩人屈原的冤屈。”

一首詩讀完,我們不得不佩服文秀這首文采與文義皆揚的詩;不得不佩服文秀雄勁的筆力和他對屈原深深的了解;不得不佩服文秀短短的二十八字卻涵蓋了對遠古屈原深深的哀思。

我們都知道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非常有眼光的政治家,更是我國了不起的偉大愛國詩人。他生于公元前340年,卒于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是楚國丹陽秭歸人,即是今天的湖北宜昌人。

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少年時就熱愛祖國,勤奮學習,得到良好的教育。他涉獵廣泛,過目成誦,而且目光長遠,才高志大。這樣的屈原,如果不是蒙冤受屈,勢必将會有一番作為,所以早年就受到了楚懷王的賞識與信任,并先後讓他做左徒、三闾大夫等職,管理楚國的内政外交等大事。

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故事(一僧人寫下一首簡單的端午)4

屈原在楚國提倡“美政”,那麼什麼是“美政”呢?“美政”其實是屈原提出的對楚國非常有利的一系列大政方針政策,即對内主張舉薦任用那些賢明有才幹之人,并且修明法度,以法治國;對外主張修好與其他五國的關系,建立齊楚聯盟,休養生息,以圖共抗強秦。

屈原的“美政”不可謂不美,即便是在今天,也可以說是有存在的價值與意義。但是遺憾的是,這麼美的“美政”,卻遭到了士大夫階層和楚國貴族的抗拒,更是遭到了秦國的破壞,楚王的枕邊也還有鄭秀這樣的紅顔禍水吹枕邊妖風,所以屈原本人也遭受了無盡的排擠和诽謗,被蠱惑了的楚王于是再也辨不清忠奸醜惡,并先後把屈原流放到了漢北和沅湘等地方。

聽不見逆耳的忠言,卻聽信奸佞小人的讒言和妖言,另一方面又屢次中了秦國張儀的詭計,最終楚懷王去到了秦國,天真地以為會得到秦國的友好結盟和好處,結果被扣留被戲弄,最終身死秦國。楚頃襄王繼位後,更是聽不見屈原的忠心之言,公元278年,楚國都城終被秦國攻破,國破城亡,無數的楚國百姓受難于秦國的鐵蹄之下,絕望的屈原于是一躍而起,沖向了那茫茫無邊的汨羅江中,以身殉楚國。

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故事(一僧人寫下一首簡單的端午)5

屈原雖然隕落,但是他的故事,他的悲壯,他的豪邁,他的忠貞,他心系天下民生疾苦的事迹,深深地感動了無數的人們,深深地影響着無數的人們,幾千年來沒有人可以忘記。

正是他的堅貞不屈,正是他高尚無比的道德情操,正是他能與日月争光的詩情才華,使得他成為我國曆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使得他成為了我國浪漫主義文學的開辟者和奠基人,并創下了“楚辭”,終成一家之言,“香草美人”的傳統也延續後世,他也被人們譽為了“楚辭之祖”。

屈原的《離騷》、《九歌》、《九章》和《天問》等主要作品為成為了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之一,對後世的文學創作産生了長遠的影響。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求索”精神也成了所有人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種高尚精神。

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故事(一僧人寫下一首簡單的端午)6

屈原文化與屈原精神與世長存,無時不刻地地發揮着重要的作用,無數詩人學者、文人騷客也都深受屈原的影響,深受屈原精神的感動。

而唐末的文秀作為一個大隐于世的佛教中人,原本應該遠離紅塵俗世的喧嚣繁華與紛紛擾擾,但是影響深遠的屈原文化與屈原精神,使他再也無法安心深處佛門,使他再也無法不過問紅塵俗世之事。于是便提筆寫下了《端午》這首脍炙人口的詩,由此便出名了一千多年。

在詩僧文秀的這首詩中,每一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端午這一天,後人都因大詩人屈原投江自盡的這件事,都要包粽子投入江底或者劃龍舟比賽,以祭祀屈原。這種風俗延續後世,成為了端午節雷打不動的習俗。

在這首詩中,詩人一開始便提出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究竟是誰提出的端午節呢?這個節日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這個問題仿佛無人可答,但是詩人筆鋒一轉,說是端午節雖然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亦不知道是何人所提,但萬古傳言說是為了紀念屈原。的确,端午節祭祖和其他的風俗都很少見,也很少有人知道,但是後來成為了紀念屈原的事,卻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不過,不管後世的人們再怎麼百般歌頌再怎麼千般祭祀,屈原蒙受冤屈,最終沉江殉國這樣的悲劇還是發生了,這樣的冤屈,那楚國的汨羅江,即便是波濤滾滾,茫茫無邊,卻是怎麼樣也洗刷不了屈原的冤屈。

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故事(一僧人寫下一首簡單的端午)7

文秀這首《端午》詩,雖說言短,但是卻意蘊深遠,經典無限,戰鬥力強,是向那奸佞小人,魅惑之賊開戰的戰鬥宣言。

文秀的這首詩無疑是成功的,無疑是經典的,因此文秀創作了這首詩之後,便出名了一千多年,曆來受到無數人的追捧。

(圖片來源于網絡,不妥之處請告知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