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可謂是中國儒家傳統學術心學的集大成者,他不是奠基人。
他是集大成者,心學奠基人是孟子,孟子提出人心本善,隻要人類把自己的善端發揚光大都可以成為聖賢,之後的陸九淵,又提出了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的思想尚書,開辟了繼孟子之後的心學的康莊大道。明朝的王陽明激烈的反對朱熹的先知後行理論,他提出知行合一,并且萬事萬物的理不能用格物的方法來找到,而是必須用格心的方法。萬事萬物的理不在事物上,而在我們的心上。最終提出了心即理的觀念。這個心就是良知,每個人都要尋找自己存在的理由和價值,這便是尋找良知,良知不在其他事物上,就在我們的心上。所以說他又提出緻良知的理念。所有的善惡觀念存乎一心。
仕途不順的王陽明被貶到了貴州的龍場,在這裡經過了艱難險阻,他最終發現一個道理,人世上的真善美假醜惡其實都是表面現象,真正的終極價值和規律其實都是隐藏在我們的心中,隻有勇于去發現我們心中的奧秘,傾聽我們心中的聲音,應按照我們内心的指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樣才能實現我們人生的理想。龍場悟道之後的王陽明寫了一篇文章,重點論述了心學和做人之間的關系,以告誡弟子。
這篇文章可以說是龍場悟道的主要内容,第一他強調立志,人如果沒有志向,在人生道路上就會随波逐流,像是一盤散沙,絕不會有所成就。第二要勤學,無論你天資如何,所有的大成就和智慧必須通過勤學來達成,第三要改過,人不可能不犯錯誤,能否成為勝任,關鍵看你能不能改正自己的錯誤,最後一點他提到了責善,也就是朋友之道,你要真心的與他人處朋友,必須很善意的提出對方的缺點,這樣才能使走友誼長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