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一濕百病生”,濕氣是很多常見疾病的根源。夏季養生,祛濕更是尤為重要。
外濕主要受自然環境和生活環境的影響,雨水節氣過後,降水增多,濕氣漸重。而内濕的産生和脾胃運化能力下降有關,夏天,大家一定沒少吃肥甘厚味的大魚大肉,更易生濕。
夏天祛濕,我們在飲食上要注意什麼?又有哪些好方法呢?
這三種食物,越吃濕氣越重
01、甘味的食物
甘入脾,雖然能補脾益氣,但同時也會助濕。甘甜的食物、含糖量高、含澱粉類多食物對于有濕氣的人來說,不适合吃。
不僅是甜點之類的甜食,一些含糖量高的水果,比如橘子、葡萄、菠蘿等,還有紅薯等含澱粉高的健康食材,也要注意吃法,适量食用。
02、生冷的食物
寒涼傷脾,大量食用生冷食物傷了脾,脾運化水濕的能力下降了,濕氣也就更容易産生。
天氣逐漸升溫,不少人開始吃起了涼拌菜。對于脾胃本身就比較虛弱的人來說,最好先用熱水焯一下,采用溫拌的做法,可以去除部分涼性。梨等偏寒涼的水果也要少吃,或者做熟再吃。
03、油膩的食物
火鍋、油炸食物等比較油膩的食物,熱量很高不容易消化,食用過多會給脾胃增加負擔,影響脾胃的運化,使身體内更容易産生濕氣。
祛濕氣,常吃這幾物
給大家推薦有助于祛濕健脾的幾種食材,不僅适合普通人用來養生保健,對于因濕緻病、身體浮腫的人群來說,也是很好的食療佳品。
1、薏米
我們都很熟悉紅豆薏米的組合,其實綠豆和薏米搭配也有很好的效果。
薏仁歸脾、胃、肺經,具有健脾滲濕、清熱利水的功效。薏仁多糖含量豐富,其中多糖中的A、B、C糖具有降血糖的作用。
2、山藥
《藥典》說山藥歸脾、肺、腎經,這才是養肺的正确姿勢,色白入肺之餘,既補養了後天之本脾經,又照顧到先天之本腎經,
《神農本草經》裡則記載:「山藥味甘溫,補虛羸,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輕身,不饑,延年。」
所以山藥的補養是由内而外的,并不是虛假繁榮表面美好。腎養好了精神就足,脾養好了氣血就旺;肺朝百脈,肺養好了,補足的氣血才能真正通達到每個細胞每個毛孔。而且性味平和,體質寒熱都适合。
這款山藥粥,平時煮着喝!
食材準備:小米、山藥、清水适量
制作方法:
1. 山藥切小段洗淨上鍋蒸熟,蒸到筷子很容易戳進去就熟了;
2. 開水下小米,大火煮開,轉中火開蓋煮約30分鐘,小米中火煮的時候用勺子不時攪拌一下,防止糊底。
3. 山藥蒸熟去皮碾碎,把山藥泥倒入小米粥中;
4. 邊煮邊攪,煮着翻滾濃稠即可;
5. 喜歡甜的可以加點紅糖,撒點枸杞,健脾養氣血。
3、芡實
芡實,是《神農本草》中記載的上品藥材之一。而上品通常服用對身體是無毒的,具有補養作用,可以久服,使人延年益壽,是故可以久吃的藥,現在也屬于藥食同源之中。
古藥書中說它有“嬰兒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之效。《紅樓夢》裡有一回“秋爽齋偶結海棠社,蘅蕪苑夜拟菊花題”,說賈寶玉讓人給史湘雲送吃的,其中有兩樣是鮮貨,一是紅菱,另一樣就是芡實。
宋代的大文豪蘇東坡對芡實就“情有獨鐘”!蘇東坡是宋代大文豪,又是美食家兼食療專家,直到晚年仍身健體壯,面色紅潤,才思敏捷。他對食療養生頗有研究,著有《蘇東坡養生集》傳世。他的養生之道中有一條就是吃芡實,吃法頗為奇異:時不時取剛煮熟的芡實1粒,放入口中,緩緩含嚼,直至津液滿口,再鼓漱幾遍,徐徐咽下。
芡實最好的搭配就是蓮子,蓮子補脾的同時,可入心經,能補益心氣安神,可治心虛失眠,而且性平和。芡實和蓮子搭配增強健脾祛濕的同時,還能補益心腎,改善失眠,夏天脾虛濕重可以調,心神虛導緻的失眠、心慌也可以調。
如果有慢性腹瀉的毛病,肚子裡有水流動的聲音,舌體胖大有齒痕,還有吃得少沒食欲,頭暈,四肢酸懶無力,心慌,夜尿多,大便不成型,或腹瀉長期不愈。就可以用芡實和蓮子,再加上白扁豆,搭配小米煮粥喝。
夏季應季祛濕菜
黃豆芽:黃豆芽性涼、味甘,其健脾利濕、清熱解毒的功效要強于黃豆,而且食用後不易引起脹氣等腸胃不适。炒黃豆芽時還可以加一些花椒等有助于散寒祛濕的香料。
扁豆:扁豆和中藥中的白扁豆功效相似,有助于健脾祛濕。
薏米:薏米也是祛濕的常用藥,要注意的是生薏米适合濕熱體質的人群用,寒濕體質的人群更适合用炒薏米,把薏米放入鍋中,小火炒至微黃即可。
健脾胃,散寒濕
脾胃是人的後天之本,食物吃進來,需要脾胃的運化,将精微物質輸布給身體,為身體帶來足夠的能量,人的先天就像一罐子煤氣,隻能省着用,但是可以把脾胃來調好,用後天來養先天。
脾胃陽氣充足,運化食物的動力就充足,陽氣充足,人的濕氣寒濕也就散快,就像是太陽出來了,雲開霧散,山岚間的濕氣也不複存在一樣。身體裡的小太陽振奮了,才有力量去祛除濕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