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和春節、端午、中秋并稱為四大傳統節日,每逢清明就是慎終追遠、祭祖掃墓的大日子,但你知道嗎,其實清明根本不是「節日」,而是「節氣」,衆多習俗也是從另外一個節日—「寒食節」而來的嗎?今天95154殡葬服務就帶大家一窺清明節的故事,除了掃墓外,還有更多你想不到的清明傳統習俗,趕快來看看!
「清明」是節氣
看看農曆就知道,清明其實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但是清明節是少數與陽曆有吻合時間的節氣,大約每年都會在4 月4 日至4 月6 日之間,約在春分後15 日。節氣和節日不一樣的地方是,節氣隻是時序的标志,而節日則含有風俗習慣和紀念意義。
「清明」是怎麼變成清明「節」的?其實清明節主要的習俗活動,像是祭祖、掃墓、吃寒食等,主要都來源于「寒食節」,因為寒食節在清明節前一兩天,兩者距離相近,随着時代的演變,有越來越多人把這兩個節日合在一起過,兩個節日的習俗漸漸地融合,而讓清明節成為節日和節氣合并的大日子。
|寒食節的由來如果說清明節的習俗是源自于寒食節,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寒食節由來的故事呢?讓小編帶大家來回憶一下吧!
民間傳說在春秋時代,晉文公重耳即位前在外流亡時,其中一位賢士,名叫介之推,在重耳挨餓受凍時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烹煮成肉湯讓重耳食用,最後更幫助重耳取回王位,但介之推拒絕受封,選擇回鄉和母親隐居。重耳想将他尋回,但因介子推拒絕下山,他采用臣子的建議—「放火燒山」,想逼迫介子推現身,最後卻導緻介之推和他的母親被活活燒死。
最後重耳下令每到介子推的祭日時,舉國上下不得開火3 日,隻能以此紀念介子推,長久下來就被民間稱為「寒食節」,也是為了感念這位忠義之士。隔年晉文公祭奠介子推,綿山的柳樹重生,因此賜柳為清明柳,要求晉國百姓門上挂柳枝,掃墓栽柳,這也就是寒食節掃墓習俗的由來。
清明節傳統習俗|除了掃墓祭祖,清明節還做什麼?為什麼有這些習俗?(一)潤餅有些地方在清明時制作春卷,春卷又稱「潤餅」,吃潤餅可是唐朝就開始有的習俗呢!為什麼是吃潤餅呢?清明節吃潤餅的由來就是因為寒食節不開火,才會有吃潤餅的習俗。還有一種說法是,太平天國時,由于當時到處都是戰火,大家沒有時間準備祭品,有人就想把所有食物卷進面皮之中,用以祭祀。
(二)古早味紅龜粿、草仔粿
之所以會在清明節有食用紅龜粿和草仔粿的習俗,也一樣是因為寒食節不開火的緣故喔!而且在祭拜祖先時,除了三牲、菜碗外,也會以紅龜粿和草仔粿作為供品,所以是經常能見到的傳統冷食。
踏青其實又叫做春遊,清明節正值早春,春天時一片生機,天氣溫暖和煦,正是适合出去玩的日子!在古代,婦女平日不可随便出遊,在清明時才有難得的機會穿着新鞋(踏青鞋)到郊外領略大自然的景色,所以才有「踏青」之稱。掃墓祭祖多在郊外進行,結束後大家也會順勢在戶外走走,所以直到現在清明節還是有踏青這個活動,大家别忘了要把握好天氣出門踏青呀!
有些人應該也聽過清明節放風筝的傳統習俗。據說将風筝放飛到天空後,剪斷線,讓風筝随風飄去,可以消除病災、帶來好運,所以在清明節這天會有放風筝的活動。不過這樣做有一定的危險,也有可能造成環境的髒亂,所以小編還是建議大家放放風筝,習俗有跟到就好!
以上就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節由來,以及習俗活動背後的小故事啦!清明除了掃墓祭祖,還有很多有趣的習俗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