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曆閏年幾年一閏有規律嗎? 氣候由冷到熱,再由熱到冷變化的周期内,也就是一個回歸年内,月亮圓缺變化12次,因此,陰曆以12個月算一年,共354天或355天陰曆一年如果是354天的時候,比回歸年少11天多,一年是355天的時候,比回歸年少10天多,這樣三年不就是就要少30天嗎?為了和氣候冷熱變化的周期相一緻,就需要增添一個月,這個額外增加的月就叫閏月有閏月的曆年是383天或384天,有閏月的年叫閏年,沒有閏月的年叫平年,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陰曆閏年幾年一閏有規律嗎?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氣候由冷到熱,再由熱到冷變化的周期内,也就是一個回歸年内,月亮圓缺變化12次,因此,陰曆以12個月算一年,共354天或355天。陰曆一年如果是354天的時候,比回歸年少11天多,一年是355天的時候,比回歸年少10天多,這樣三年不就是就要少30天嗎?為了和氣候冷熱變化的周期相一緻,就需要增添一個月,這個額外增加的月就叫閏月。有閏月的曆年是383天或384天,有閏月的年叫閏年,沒有閏月的年叫平年。
但是每三年增加一個閏月,并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因為陰曆每三年比回歸年短33天左右,而增添一個閏月也隻有29天或30天,仍然少3天左右。這怎麼解決呢?我國勞動人民很早就采用了“十九年七閏”的方法。也就是每19年當中,有7個閏月。這樣19個陰曆年和19個陽曆年的日數,就差不多相等了,隻有2小時之差。因為19個回歸年等于235個朔望月,19個陰曆年等于228個朔望月,比回歸年少7個月,所以19年中有7個閏月,這樣陰曆和陽曆就很好地調和起來。
農曆的閏月究竟放在哪呢?曆史上曾經有過不同的處理方法。大緻上,在西漢初期以前,都是把閏月放在一年的末尾。到了後來,随着曆法的逐步精準,安置閏月的方法也有了新的規定。這就是把不包含有中氣的月份作為閏月。這個置閏規則一直到今天仍在使用。
為什麼農曆有的月份會沒有中氣呢?我們知道二十四節氣當中,有十二個節氣和十二個中氣,比如立春為節氣,雨水為中氣。節氣一般都是放在每個月的前半個月,中氣都放在後半個月,兩個節氣或中氣之間平均數為365*2422/12=30.4368日,而一個朔望月是29.5306日,兩者有将近一天的差數。因此,節氣和中氣在農曆月份中的日期會逐月有将近一天的推遲。這樣繼續下去,必然有的月份中氣正好落在這個月的最後一天,那麼下個月中就沒有中氣了,而是發生在下一個月的約初了。 按照曆法規定,每個月都有自己固定的中氣,那麼,把沒有中氣的月叫做閏月就是很自然的了。例如:今年2020年,正月二十一立春、二十六雨水,二月二十驚蟄、二十七春分,三月二十清二十七谷雨,四月十三立夏、二十八小滿。那麼下個月的十四日是芒種,中氣夏至就到了再下個月的初一了。因為這個月隻有節氣芒種沒有中氣夏至,所以這個月就是閏月,因為這個閏月是四月中氣推遲到月末造成的,所以這個月就定為閏四月,所以今年就是閏四月了。
按照“十九年七閏法”和沒有中氣的月為閏月的置閏規則,農曆的閏月就可以确定了。當然,這必須
能力不足水平有限,随便上兩張圖,就當交作業了。
經過繁重的計算才能具體地決定出閏月的安排。從1949年到2020年農曆閏月的情況如下:
1949年 閏七月 1974年 閏四月 1998年 閏五月 1952年 閏五月 1976年 閏八月 2001年 閏四月 1955年 閏三月 1979年 閏六月 2004年 閏二月 1957年 閏八月 1982年 閏四月 2006年 閏七月 1960年 閏六月 1984年 閏十月 2009年 閏五月 1963年 閏四月 1987年 閏六月 2012年 閏四月 1966年 閏三月 1990年 閏五月 2014年 閏九月 1968年 閏七月 1993年 閏三月 2017年 閏六月 1971年 閏五月 1995年 閏八月 2020年 閏四月
從以上可以看出,閏四、五、六月特别多,閏九、十月特别少,尤其是沒有閏十一、十二和正月。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兩個中氣之間的時間間隔并不是都一樣,前面提到的30.4368日隻是個平均數。實際上,地球繞太陽運動的軌道是橢圓的,太陽位于橢圓的一個焦點上。軌道上距離太陽最近的點叫“近日點”,最遠的點叫“遠日點”。地球在遠日點時,由于引力小運動慢,兩個中氣間的時間間隔就長,最長達到31.45日,因此不含中氣的可能多,閏月出現的機會就多。反之,在近日點附近時由于太陽對地球引力大,地球運動快,兩個中氣間的間隔就短,最短的隻有29天多,因此不含中氣的機會就少,閏月出現的機會也就少了。
過去有一種說法叫“閏四月,兆荒年”和“閏四月,兩頭春,老農民買兒孫”的說法,從以上來看是完全沒有科學道理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