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在古時候又被稱為“日中”和“仲春之月”。春分的時候晝夜長短平均,是春季的中分點,正好平分了春季,從立春到立夏正好九十天,春分将其一分為二,所以得名“春分”。春分的主要習俗有立蛋、祭祖、踏青、放風筝、吃春菜等。
二氣莫交争,春分雨處行。
雨來看電影,雲過聽雷聲。
山色連天碧,林花向日明。
梁間玄鳥語,欲似解人情。
——唐·元稹《詠廿四氣詩·春分二月中》
1、立蛋
“春分到,蛋兒俏”,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做“豎蛋”試驗。這一被稱之為“中國習俗”的玩意兒,何以成為“世界遊戲”,目前尚難考證。不過其玩法确簡單易行且富有趣味。
2、放風筝
一線風筝,就是一線春色,一線童心。正如清代詩人高鼎所寫:“草長莺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鸢。”
3、吃春菜
孔子有言:“不時,不食。”食物也有自己的時節。春菜顧名思義,是春天的蔬菜。春分有春分的滋味,吃春菜是春分習俗之一。民俗說:“春湯灌髒,洗滌肝腸,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4、祭祖
早在周朝時,就有了春分祭日之儀式。據《禮記》記載“祭日于壇”,之後這一習俗就在曆代相傳下來。”日壇坐落在北京朝陽門外東南日壇路東,又叫朝日壇,它是明、清兩代皇帝在春分這一天祭祀大明神(太陽)的地方。
5、粘雀子嘴
春分這一天農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圓,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扡着置于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
春分的來曆:春分,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明史·曆一》說:“分者,黃赤相交之點,太陽行至此,乃晝夜平分。”所以,春分的意義,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小時;二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