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無關)保護車外第三方個人信息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一刀切禁止向車外傳遞相關數據,可能給某些場景下使用數據帶來很多不便。 (人民視覺/圖)
近日,一些車主發現,原本可以通過手機App查看車輛周圍情況的功能不能用了。據部分車企客服回應,根據國家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的最新法規要求,正對相關功能進行升級,完成前暫停使用。
車企作出這一改變的依據,是2021年10月1日起生效的《汽車數據安全管理若幹規定(試行)》,将包含人臉信息、車牌信息等的車外視頻、圖像數據定義為“重要數據”,規定“因保證行車安全需要,無法征得個人同意采集到車外個人信息且向車外提供的,應當進行匿名化處理,包括删除含有能夠識别自然人的畫面,或者對畫面中的人臉信息等進行局部輪廓化處理等”,也就是要把人臉、車牌等信息删除或者打馬賽克。
根據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收集、存儲個人信息,以應征得個人同意為原則。而車輛攝像頭采集到的車輛外部圖像、視頻,經常會含有經過附近的人或者其他車輛的信息,而收集這些信息,很難去取得他們的同意。而不經過同意,理論上哪怕僅僅是收集、存儲個人信息本身,就已經構成違法,更不用說将這些信息發布到公共網絡空間上了。
但是,如果機械執行這些規定,也可能會帶來一些問題。比如,車輛在采集和處理車外數據時,即使存儲在車内,也必須進行匿名化處理。但如果一律匿名化處理,這些車輛外部攝像頭的部分設計初衷就無法實現了。車主使用車輛行車記錄儀等采集車輛外部視頻的目的,就是當出現緊急情況時作為證據,比如當發生剮蹭等交通事故時可以分辨雙方的法律責任。但如果一律把車外人臉、車牌等信息都打馬賽克甚至删除,那就無法用做證據了。因此,相關部門制定的汽車數據安全管理規定允許在車内存儲這些數據,但要求在向車外提供時,做匿名化處理。這已經是對個人信息保護法作出了一定平衡。
此外,當發生需要使用車輛記錄信息的情況時,仍然不可避免地要将信息傳遞到車外進行處理。比如發生交通事故時要向交警提供行車記錄儀的視頻,這時候如何把沒有經過匿名化處理的原始視頻導出車外給警方呢?還有,現在很多地方的交警為了維護良好的交通秩序,都推出了舉報違法行車行為的舉措,而舉報違法行為所需要的證據,絕大多數是行車記錄儀記錄的視頻,但如果視頻導出需要做匿名化處理,那就無法證明違法者的身份。舉報違法這一很受歡迎也很有作用的舉措,就很難實施了。
還有,當車輛停在一個地方,被人劃車甚至砸車盜竊車内财物,或被剮蹭,很多車輛具有記錄被碰撞前後一定時間内視頻的功能,車主和警方可以通過這些視頻來尋找肇事者。
總而言之,保護車外第三方個人信息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一刀切禁止向車外傳遞相關數據,可能給某些場景下使用數據帶來很多不便。
其實,這一問題也不僅存在于汽車攝像頭的數據處理上。很多人為了防盜,會在家門口設置對外的監控攝像頭,也可能會拍到路過的人和車。對這些數據的處理,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當然,第三方的個人信息保護非常重要。但對采集、存儲相關信息并導出如何與現實場景作出平衡,是不得不面對的數據時代的新難題。
辛省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