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大自然的聲音優質課教學設計

大自然的聲音優質課教學設計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2-11 04:21:42

大自然的聲音優質課教學設計(部編語文大自然的聲音教案設計一等獎)1

文本分析:

本文以獨特的視角、豐富的聯想、富有韻味的語言,将大自然中的事物比作音樂家,把它們發出的聲音描繪成各種美妙生動的樂曲,體現了大自然的美麗。全文圍繞第1自然段展開,分别從風、水和動物三個方面描寫了大自然聲音的豐富美妙。文章結構嚴謹,有助于鞏固對“借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的方法的掌握。

教學時,應重點指導學生通過朗讀想象、聯系生活等多種方式,感受課文語言的生動。抓住描寫聲音的詞,邊讀邊展開豐富的想象,引導學生有感情地讀,使學生在讀中産生獨特的感受,感受風聲的美妙、水聲的有趣、動物聲音的快樂,培養自己的語感并摘抄積累。同時,教師要創設情境,使學生能夠在情境中感知,在朗讀中走進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聲音的美妙,與文本産生共鳴,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本課在教學時還要注意讀寫結合。課後“小練筆”要求學生圍繞一種聽到過的“美妙的聲音”寫幾句話,這一方面是對“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的能力鞏固,也是從描寫具體事物到描寫抽象事物的過渡。

教學目标:

1.認識“妙、奏”等7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呢”,會寫“妙、演”等13個生字,會寫“美妙、音樂家”等22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2、3自然段。

3.能找到第2、3、4自然段的關鍵句并填寫在圖表中,借助圖表說出課文寫了大自然的哪些聲音。

4.能聯系生活經驗,體會課文中描寫聲音的詞語的生動。能仿照課文,圍繞一種聽到過的聲音寫幾句話。

教學重點:

1.了解拟聲詞的不同結構,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不同聲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積累拟聲詞。

2.課文重點是第2至第4自然段,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認識并感受這美妙的聲音,然後通過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學難點:

1.了解課文描寫的方法,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導學生仿照課文,圍繞一種聽到過的聲音寫幾句話。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目标

1.認識“妙、奏”等7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呢”,會寫“妙、演”等13個生字,會寫“美妙、音樂家”等22個詞語。

2.找出課文描寫的幾種大自然的聲音,整體把握課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要點把握

1.引導學生自主讨論,交流識字方法。

2.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初步感受大自然的聲音之美。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有感情地闡述,引入情境。

導語:同學們,大自然包羅萬象、生機勃勃,有壯觀恢宏的山川湖海,有柔和秀美的花草樹木,還有姿态萬千的飛禽走獸……。春天的一棵小草,夏天的一場大雨,秋天的一枚落葉,冬天的一片雪花,我們所見的每一種美景,都是自然的饋贈。但是,自然的饋贈遠不止這些,還有一些我們看不見、摸不着,卻一樣讓人沉醉其中。是什麼呢?請你們仔細地聽一聽!

2.播放記錄大自然聲音的音頻,引導學生欣賞感受。

過渡:你們剛剛聽到的是什麼?你們都聽到了哪些聲音?這些聲音好聽嗎?這是不是也是大自然帶給我們的美好享受?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大自然,走進課文中,去感受這些來自大自然的美妙聲音。

3.闆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

1.出示自讀要求。

(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把生字字音讀準,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2)标出段落序号,圈出生字新詞。

(3)你覺得哪些句子特别美,做上記号,認真讀一讀。

2.檢查學生自讀課文的情況。

(1)出示詞語課件,指名學生認讀詞語。教師糾正字音。

美 手風 輕輕 動 打 樂

雨 打打 蟲 雄 聚 叽叽

預設:先指名學生認讀生字詞,讀準字音。再引導學生自主讨論相關字義、詞義。教師相機歸納小結并引導學生進行組詞造句的練習,适當加以拓展。

(2)指導歸類識字。

◆部首歸類:

氵:演(演唱)激(激動)滴(水滴)江(江河)

口:呢(呢喃)吞(吞咽)吐(嘔吐)呼(呼吸)

◆量詞歸類:

滴:一滴水 一滴眼淚 一滴血 一滴墨

◆AABB式詞語:

敲敲打打 輕輕柔柔 慢慢吞吞 磨磨蹭蹭

慌慌張張 匆匆忙忙 幹幹淨淨 熱熱鬧鬧

(3)識記、拓展拟聲詞。

①出示一組詞語。

呢喃 淙淙 潺潺 嘩啦啦 轟隆隆 滴滴答答 叮叮咚咚 叽叽喳喳

②指名學生認讀,齊讀,教師歸納小結。

小結:大家對平舌音和翹舌音讀得非常清晰,而且讀得非常有節奏感,聽起來美妙極了!大家肯定早就發現了,這些詞雖然形式不同,但它們都是表示聲音的詞。像這類詞,我們把它們叫作拟聲詞。

③你還能說一兩個這樣的拟聲詞嗎?

示例:上課鈴聲——丁零零,青蛙叫聲——呱呱,貓叫聲——喵嗚,春雨——沙沙沙。

④出示課後題第3題,引導學生交流表達。

讀讀下面描寫聲音的詞語,再說說你在哪裡聽到過這樣的聲音。

輕輕柔柔的呢喃 細語雄偉的樂曲 充滿力量的聲音

熱鬧的音樂會 輕快的山中小曲 波瀾壯闊的海洋大合唱

示例:清晨公園的微風是“輕輕柔柔的呢喃細語”,夏天下暴雨前的狂風是“雄偉的樂曲”“充滿力量的聲音”,一些電影裡也有狂風大作的場景。

⑤再次播放記錄大自然聲音的音頻,引導學生感受聲音帶來的不同感覺。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大自然的什麼聲音?

2.出示課後題第2題,引導學生填空。

填一填,再說一說課文寫了大自然的哪些聲音。

3.引導學生找出中心句。

過渡:文中寫了大自然裡的風聲、水聲,還有動物們發出的各種各樣的聲音。所有的聲音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是什麼呢?課文中有一句話,不但概括了全文的内容,還寫出了所有聲音的共同特點,是哪一句?(大自然有許多美妙的聲音。)對了,這就是全文的中心句。“美妙”就是聲音的特點。

4.齊讀第1自然段。

5.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師生集體評議朗讀情況。

四、抓住重點,指導書寫

1.出示本課會寫的字。

2.觀察字形、結構及筆畫,看看哪些字容易寫錯。

過渡:同學們自由朗讀生字,觀察一下哪些字容易寫錯,哪些字不好寫,跟同桌相互交流,看看怎麼才能把這些字寫好。

3.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示範書寫,點撥重點。

◆書寫指導:

[奏]上邊部分3個橫之間的距離勻稱,撇先豎直後略平,捺略平,寫得舒展。下邊部分最後一點略長一些。

[柔]上邊部分“矛”的豎鈎要寫得短些。下邊部分“木”橫長而平,豎寫在豎中線上,出頭略短,撇、捺在左右下格的對角線方向舒展出筆。

[器]上中下3個部分要寫得扁些,其中4個“口”遵循左小右大、上小下大的規則。中間“犬”的撇起筆穿插到上面兩個“口”之間。

◆易錯提示:

[琴]注意下面是“今”,不是“令”。撇、捺要寫舒展。

[擊]中間的一豎是一筆寫成,不能分成兩段去寫。注意筆順:先寫“二”,再寫一豎、豎折、豎。

[滴]左窄右寬,注意右邊不是“商”,右下的裡面是“古”。

[敲]左右等寬,注意右邊不是“支”。

4.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糾正坐姿、握筆姿勢、書寫錯誤等。

5.組織學生在班上展示書寫的作品,引導學生積極評價。

五、小結回顧,作業設計

1.教師适當總結本課時教學内容,點評表揚學生的課堂表現。

過渡:同學們,我們每天都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可是很少用欣賞的心情去聆聽這些聲音,尤其是大自然的聲音。老師今天想要謝謝同學們,因為從你們的朗讀中,我不僅聽到了風聲、雨聲,以及小動物的叫聲,而且你們讀書的聲音讓我的心裡十分熨帖、舒服。這些聲音為什麼這麼有魔力而不知不覺讓人陶醉呢?下節課,我們就走進自然裡去好好聽一聽,細細品一品。

今天這堂課,大家的表現都很不錯,

2.引導學生朗讀課文,摘抄、積累文中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3.觀察活動:留心聽一聽身邊的聲音,将其簡單地記錄下來,為下節課“小練筆”做準備。

4.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第二課時

教學目标

1.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不同聲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進一步積累優美的語言。

2.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與想象,感受聲音之美,感受大自然的美。

3.背誦第2、3自然段。

4.仿照課文,圍繞一種聽到過的聲音寫幾句話。

要點把握

1.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由品讀自己喜歡的句子,在品讀中體悟語言。

2.讀寫結合,把握作者描寫聲音的方法,進行仿寫訓練。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1.聽寫詞語,教師小結指導。

2.回憶課文的主要内容。

過渡: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文中有一句話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是全文的總起句、中心句。它是哪一句?(大自然有許多美妙的聲音。)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聲音?(風聲、水聲、動物的聲音。)大自然中的這些聲音到底如何美妙呢?讓我們走進大自然,用心去聆聽吧。

3.出示課題。

二、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一)大膽想象,美讀悟妙。(學習第2自然段——且聽風吟)

1.自由朗讀第2自然段,這一段共有幾句話?(4句。)

2.讀第1句,你讀懂了什麼?

明确:作者把風比喻成一位音樂家,他特别喜歡在森林裡演奏手風琴。

3.教師範讀句子,讓學生體會微風和狂風帶給人的不同感受。

當微風拂過,那聲音輕輕柔柔的,好像呢喃細語,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溫柔。

當狂風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動起來,合奏出一首雄偉的樂曲,那聲音充滿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明确:抓住“輕輕柔柔”“呢喃細語”來體會微風的溫柔,抓住“激動”“力量”“威力”來體會狂風的雄壯,從而感受到風聲的美妙。

4.指名學生朗讀,男女生合作讀,讀出感情。

小結:你們真是小朗誦家,懂得利用朗讀的節奏和聲音的高低起伏表現不同的風的特點。風除了演奏溫柔舒緩的小夜曲和雄偉激昂的交響樂以外,還會演奏什麼歌曲呢?

5.出示填空,引導學生感受不同的風聲。

填空:當他翻動樹葉,樹葉便像歌手一樣,唱出 。不一樣的樹葉,有 ;不一樣的季節,有 。

(1)學生填空并朗讀句子,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不同樹葉、不同季節都會有哪些不同的聲音?

示例:柳樹葉細長細長的,發出很輕很輕的“沙沙”聲,像在說悄悄話;楊樹葉一片一片的,發出很有節奏的“啪啪”聲,像小朋友在鼓掌;梧桐樹葉挨挨擠擠的,發出“唰唰”聲,像掃帚掃過地面。

(2)師生合作,将體會融入文中讀一讀。

引讀:當他翻動樹葉,樹葉便像歌手一樣,唱出各種不同的歌曲。不一樣的樹葉,有不一樣的聲音——(出示句子,學生齊讀)柳樹葉細長細長的,發出很輕很輕的“沙沙”聲,像在說悄悄話;楊樹葉一片一片的,發出很有節奏的“啪啪”聲,像小朋友在鼓掌;梧桐樹葉挨挨擠擠的,發出一陣陣“唰唰”聲,像掃帚掃過地面。

引讀:不一樣的季節,又不一樣的音樂——(出示句子,學生齊讀)春天的風輕輕柔柔的,是一支舒緩的小夜曲;夏天的風風風火火的,是一首歡快的進行曲;秋天的風冷冷清清的,是一段别離的箫聲;冬天的風凜冽刺骨,是一陣金戈鐵馬的戰鼓聲。

(3)學生配樂朗讀。

過渡:正因為風翻動樹葉,演奏出了各種各樣美妙的樂曲,時而溫柔呢喃,時而激情澎湃,所以我們說,風——是大自然的音樂家,他會在森林裡演奏他的手風琴。風真是一位天才音樂家啊!請同學們美美地朗讀課文第2自然段,讀出風的美妙。

6.指導背誦第2自然段。

過渡:你們喜歡聆聽風聲吧?喜歡就試着背一背吧!(學生試背,教師指名背,想背的一起背)

(二)直觀感知,美讀悟趣。(學習第3自然段——雨的序曲)

1.自由讀課文第3自然段,出示自讀要求。

(1)為什麼說水也是大自然的音樂家?

(2)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反複朗讀,讀出感情。可以在書的空白處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3.彙報交流,集體品賞。

(1)為什麼說水也是大自然的音樂家?

明确:下雨的時候,他喜歡玩打擊樂器;當小雨滴彙聚起來,他們便一起唱着歌。

(2)你最喜歡哪句話?說說你的感受。(指名多人交流,師生評議,教師相機指導)

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場熱鬧的音樂會便開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樹林,樹林裡的每片樹葉;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頂和窗戶,都發出不同的聲音。

①你聽到了哪些聲音?(滴滴答答、叮叮咚咚。)

②想象一下,你還聽到了哪些聲音?(咚咚、嘭嘭、沙沙、噼裡啪啦、淅淅瀝瀝、叮叮咣咣……)

③這麼熱鬧的音樂會,誰來讀一讀?(鼓勵學生主動朗讀)

當小雨滴彙聚起來,他們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嘩啦啦地洶湧澎湃。從一首輕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瀾壯闊的海洋大合唱。

①小雨滴不僅會演奏,還會唱歌呢!你發現這些聲音有什麼變化?(越來越響,越來越大。)

②你從哪兒看出來的?(淙淙、潺潺、嘩啦啦。)

③還有哪些詞語也讓你感受到水聲越來越大?(山中小曲、海洋大合唱。)

④是什麼讓小小的雨滴擁有那麼大的力量,可以唱出“大合唱”?一滴小雨滴能做到嗎?

預設:引導學生想象小雨滴“彙聚”起來,從小溪→河流→大海的美妙經曆,體會不同水聲的特點。

⑤出示課件,指名學生填空。讓我們順着小雨滴的腳步,一步一步走向大海。

填空:當小雨滴 起來,他們便一起唱着歌:小溪 ,流向河流;河流 ,流向大海;大海 ,洶湧澎湃。從一首 的山中小曲,唱到 的海洋大合唱。

⑥指導朗讀。師生合作讀、男女生合作讀、齊讀。

4.教師過渡,出示課後“閱讀鍊接”中的材料。

過渡:水可以奏出輕快的山中小曲,也可以奏出波瀾壯闊的大合唱。除此之外,水還可以奏出什麼樣的樂曲?讓我們到葉聖陶老先生的《瀑布》中去聽一聽。

瀑 布

葉聖陶

還沒看見瀑布,

先聽見瀑布的聲音,

好像疊疊的浪湧上岸灘,

又像陣陣的風吹過松林。

山路忽然一轉,

啊,望見了瀑布的全身!

這般景象沒法比喻,

千丈青山襯着一道白銀。

站在瀑布腳下仰望,

好偉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時時來一陣風,

把它吹得如煙,如霧,如塵。

(1)教師示範朗讀。

(2)找出描寫瀑布聲音的語句,引導學生聯系生活,想象體會。

明确:“好像疊疊的浪湧上岸灘,/又像陣陣的風吹過松林。”這兩行詩運用兩個比喻寫出了瀑布的聲音,體現了瀑布的壯觀、神奇。

(3)你還聽到過哪些水聲?(水沸騰時的咕嘟咕嘟聲,水流進下水道時的咻咻聲,還有冰雹、雪花落下的聲音……大自然中的水聲多豐富啊!)

5.學生試背第3自然段。指名當堂背誦,想背的一起背。

(學習第4自然段——動物歡唱)

過渡:聽了風演奏的手風琴、水的打擊樂和歌唱,我們再來欣賞一下動物們的歌喉。誰來讀一讀第4自然段?

1.指名讀第4自然段,師生評議。

2.出示填空,教師引讀,學生補充填空。

填空:動物是大自然的歌手。走在公園裡,聽聽樹上 的鳥叫;坐在一棵樹下,聽聽 的蟲鳴;在水塘邊散步,聽聽青蛙的 。你知道他們唱的是什麼嗎?他們的歌聲好像告訴我們:“ , !”

3.想象:大自然中,你們還熟悉哪些動物的叫聲?

示例:公雞——喔喔;小狗——汪汪;小羊——咩咩。

4.趣味表演,請學生模仿相應的動物的叫聲。

5.師生互動,學生扮演動物,老師進行采訪。

示例:

教師:“小鳥小鳥,請問你在唱什麼?”

小鳥:“叽叽喳喳,我在歌唱春天的美麗!”

運用:

教師:“ ,請問你在唱什麼?”

:“ ,我在歌唱 !”

6.指名快快樂樂地讀這一段,齊讀。

三、總結寫法,拓展練筆

1.教師小結,引導學生梳理段落結構。

小結:回顧第2至第4自然段,這3個自然段分别是圍繞那句話來寫的?(風,是大自然的音樂家,他會在森林裡演奏他的手風琴。水,也是大自然的音樂家。動物是大自然的歌手。)我們把這樣的句子叫總起句。段落後面的内容都是圍繞這句話來寫的,這些句子我們叫它們分述句。這二者合起來就構成了先總述後分述的段落結構。利用“總—分”的構段方式,可以讓我們的文章條理更加清晰。

2.回顧總起段。

過渡:那麼這3段内容,又是圍繞哪1段來寫的呢?(第1自然段。)第1自然段概括寫出了大自然的聲音美妙的特點,下面的3個自然段都是圍繞第1自然段來寫的。第1自然段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段,而它又在文章的開頭,就是總起段。(齊讀第1自然段)

3.教師小結過渡,引導學生交流自己聽到的“美妙的聲音”。

過渡:作者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呈現出了大自然中各種各樣美妙的聲音。除了文中描寫的聲音,你還聽到過哪些“美妙的聲音”?

示例:公園裡的鳥叫聲;廚房裡爸爸媽媽做飯的聲音;超市裡的聲音;音樂會的聲音……,還有那些需要用心才能聽到、感受到的聲音,比如鐘表走動的聲音、寫字的聲音、花開的聲音……。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聲音,不同的時刻有不同的聲音。

4.出示課後“小練筆”。

小練筆:你聽到過哪些“美妙的聲音”?試着寫幾句話和同學交流,如,“鳥兒是大自然的歌手……”“廚房是一個音樂廳……”。

提示:(1)在上一環節交流的聲音的基礎上,選擇自己想寫的聲音。(2)試着用上一些拟聲詞描寫聲音。(3)發揮想象,可以想想這些聲音像什麼,讓人産生了什麼美妙的感受。仿照課文中的表達寫下來。參考課後第3題給出的詞語,或文中的優美語句。(4)圍繞一個聲音來寫即可。

5.學生自由練筆,教師巡視,個别指導。

6.彙報交流,師生評議。

四、背誦積累,作業設計

1.繼續熟讀課文,背誦第2、3自然段。

2.摘抄自己喜歡的語句。

(1)交流:說一說自己打算摘抄的句子,交流喜歡這些句子的原因。

(2)讨論:摘抄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呢?(字迹端正,抄寫正确,不多字漏字。還可以設計一種好看的版式。摘抄的時候,不要看一個字寫一個字,應盡量一個詞一個詞地抄寫,提高效率。)

3.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教學重點片段實錄

◆品讀風聲,把握段落結構。

(課件出示第2自然段。)

風,是大自然的音樂家,他會在森林裡演奏他的手風琴。當他翻動樹葉,樹葉便像歌手一樣,唱出各種不同的歌曲。不一樣的樹葉,有不一樣的聲音;不一樣的季節,有不一樣的音樂。當微風拂過,那聲音輕輕柔柔的,好像呢喃細語,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溫柔;當狂風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動起來,合奏出一首雄偉的樂曲,那聲音充滿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師:說說你們讀後的感受。

生1:微風拂過的時候十分溫柔,而狂風怒吼的時候讓人害怕。

生2:微風吹拂的時候,樹葉輕輕晃動,碰撞的聲音也很小,讓人感到很甯靜。狂風吹起以後,整棵樹都東倒西歪的,樹枝碰撞、交叉,聲音吱吱嘎嘎的,很激烈。

師:你們最喜歡哪個詞語?說說理由。

生:呢喃細語,因為風好像在輕輕說話一樣,很溫柔。

師:請你通過朗讀來讓我們感受這種感覺。(生讀。)

師:你的聲音多柔和呀,聽起來多舒服哇!當狂風吹過來時,風聲越來越大,森林裡的小樹們都興奮起來了,激動起來了,這是一首多麼有力量的樂曲呀!誰能帶着這種感受讀讀描寫狂風的部分?(找一生讀。)

師:女生讀“微風”部分,男生讀“狂風”部分。看看我們能否通過朗讀使這種對比更加明顯。準備好了嗎?(多媒體配樂,生對比朗讀。)

師:風真是一位可與貝多芬媲美的音樂家呀!既會演奏舒緩的小夜曲,又能合奏出雄渾的交響曲,大自然的風聲原來如此美妙。

師:你們發現了嗎,這段話是圍繞這一段的哪句話寫的?

生:第1句。

師:我們把這樣的句子叫作總起句。後面的三句話都是圍繞着這句話的意思來寫的,我們把它們叫作分述句。這樣一來,段落的條理就更加清晰了。

賞析:以讀促悟,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避免了枯燥的詞句分析,而且在讀中感悟不同風聲的美妙之處,又巧妙地化解了疑難詞。如“呢喃細語”,學生通過朗讀體悟,很容易聯想到“好像在輕輕說話一樣”。繼而通過配樂,讓男女生對比朗讀,從而直觀感受到“微風”和“狂風”兩種不同風格的風聲的美妙。最後,教師通過半引半講,引導學生理解“總起句”和“分述句”的概念,以及它們在段中的作用,為以後的習作奠定基礎。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淺顯易懂、生動有趣的課文。本課教學根據新課程标準設計,引導學生入境、想象、美讀、感悟,讓學生真正走進大自然、體驗大自然、發現大自然,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一、創設情境,走進文本。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創設情境,盡量縮短學生與文本的空間距離。為此,在新課開始前,我借助音樂片段,讓學生聆聽了一場大自然的特殊的音樂會,使他們在情境中感知、體會大自然聲音的美妙,與文本産生共鳴,激發起學習興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品評風聲、雨聲、動物的歌聲時,我也借助音樂情境,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文字蘊含的美妙旋律。

二、美讀感悟,放飛想象。語文應以讀為本,閱讀是學生個體化的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理解。本文沒有生澀難懂的詞語,文筆清新流暢,因此,教學時我以“大自然有許多美妙的聲音”為線索貫穿課堂,重點指導學生美讀課文,抓住描寫聲音的詞句,提示學生邊讀邊思考,大膽地展開想象,聯系生活經驗,進行角色體驗,在多樣化的朗讀中生成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感受風聲的美妙、水聲的有趣、動物聲的歡快,同時也讓自己的語感、美感得到培養。

大自然的聲音優質課教學設計(部編語文大自然的聲音教案設計一等獎)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