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考研院校如何選擇

考研院校如何選擇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16 12:33:23

考研院校如何選擇(考研如何選擇學校)1

考研已經成為大學畢業生的最優選擇,當我們确定自己要考研時,我們必須具備三點上岸的關鍵要素:一是正确的選擇,二是好的學習方法,三是堅持不懈的努力。選擇位局首席。

隻有科學的進行擇校,才能使你日後的努力,發揮最大的價值!!!

本文将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講解科學選擇考研擇校選專業相關問題。

一、科學擇校選專業的重要性

二、專業到底要怎麼确定

三、學校到底該怎樣确定

一、科學擇校選專業的重要性

小夥伴們不防先根據數據看一看近年來考研總體的情況。

年份

報考人數

增長率

全日制報錄比

全日制錄取人數

調劑

報考成功率

2021年

377萬

10.88%

20.6%

78萬

20萬

15.3%

2020年

340萬

17.59%

20.5%

70萬

22萬

14.1%

2019年

290萬

21.8%

16.1%

55萬

17萬

13.1%

2018年

238萬

18.4%

21.8%

52萬

10萬

17.6%

我們以21年為例,一般從網上查到的21年研究生的錄取人數是111.7萬人,然而很遺憾的告訴你,這個錄取人數是包括(碩士研究生全日制錄取人數 碩士研究生非全日制錄取人數 研究生推免錄取人數 博士研究生錄取人數)。從這個數據中不難看出在21年377萬報考人數中,碩士研究生全日制錄取人數僅有78 萬人,其中還有20萬人是通過了調劑上的全日制研究生,一志願報考的成功率僅有 15.3 %。

也就是說在100名報考同學之中隻有 15人左右會被一志願學校錄取,有5人會被調劑到别的院校所錄取。在剩餘的80人中,與國家線分數差的比較多,遺憾出局。

通過對于未能錄取的同學成績分析,除去部分同學整體成績不好,公共課不過線之外,相當一部分同學是在專業課方面出現了問題,主要存在的問題包括:

1.已經通過國家線但是未通過學校設定的院校線,

2.總體成績不錯,因為專業課壓分,地域打分普遍低一些導緻沒過線,

3.不保護一志願,複試被刷。

他們原本都是有機會在今年考上研究生的。隻是在選專業和擇校過程中出現了差錯,沒有找到最适合自己報考的院校,最終浪費了幾年的青春和努力。

當耐心看完這篇文章,相信你對于擇校會有一個新的認識。

二、專業到底該如何确定?

在此總結一些考研選專業方面的基礎常識,讓你在選專業之前對于這方面先做一個基本的了解。關于具體專業的介紹(包括專業概論,專業學習内容,專業就業方向,專業薪酬情況,專業未來發展,專業考研難度,專業研究生工作學習情況等),以及專業化建模分析個人情況是否匹配該專業等相關服務内容,包含在我們的全程擇校輔導中,如有需要,可以通過下方公衆号了解擇校輔導詳情。

(一)、跨專業考研基本規則

毫無疑問,每年是有不少同學要準備跨考的,那麼跨考到底難不難?其實也沒有大家所想的那麼難,但仍有不少的同學跨考結局注定是失敗,主要的原因是跨度太大了。

考研專業一共十三大學科門類分别為: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曆史學、軍事學、管理學、藝術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大緻可以分為兩大類自然科學學科和人文社會科學學科。【标黑的為自然科學學科,沒标黑的是人文社會學科,本文暫不讨論軍事學,】當我們想要跨專業時一定要謹記 ,自然科學學科跨考社會人文學科是可以的,但社會人文學科跨自然科學學科是不可以的,自然科學學科跨自然科學學科要根據實際的情況來定,社會人文學科跨社會人文學科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小夥伴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換算一下呀。(二)、我們到底是應該考學碩還是應該考專碩?

當我們确定好專業後,接下來就要考慮報考學碩還是專碩了,如果準備報考哲學的小夥伴那就不用糾結了,都是學碩。專碩是比較偏應用的,但這個專業是沒有辦法應用的。其他小夥伴注意啦重點來啦,我總結了專碩和學碩的幾點差别,特别注意一下無論是學碩和專碩,國家都是認可的,含金量也是相同的。并不是哪個好哪個不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1.培養目标不一樣。

學碩更加傾向于将學生培養成科研型人才,而專碩更加傾向于将學生培養成應用型人才。這一點上可以想一想自己的人生規劃。

2.考試難度不一樣。

其中有幾個專業是專碩難于學碩的【醫學類的專業、中文類的兩個專業(學科教育(語文)和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英語的兩個專業(學科教育(英語)和翻譯碩士)和會計類的(會計碩士和審計碩士)】;也有幾個專業專碩和學碩難度是相當的【金融學、新聞傳播學、心理學與其所對應的專碩】;就目前而言其他專業的專碩是相對于學碩是簡單些的。

3.考試科目不一樣。

就考研的科目上來看,考研可分為兩類考數學的專業不考數學的專業,考數學的專業一般在考試的科目上的區别在公共課的英語和數學,專業課考的是一樣的,而不考數學的專業科目上一般區分在專業課上。學碩的英語考的是英語一,而專碩大多考英語二,也有些專業和院校對于英語要求較高考英語一。英語難度可以說是【英一>英二】

理工類學碩的學碩是考數一的,而專碩一般是考數二,但也有些專業和院校對于數學要求較高考數一。經濟類一般考數學三,但近年來的改革,使得一些院校經濟類的專碩不考數三而考396經濟類聯考,學碩仍是考數三。管理類學碩也是考數學三的,但專碩是比較特殊,考研就隻考【英語二 管理類綜合】。數學難度可以說是【數一>數二>數三>396經濟聯考綜合;管理理類綜合】。

下面說一下不考數學的專業中專業課的區别,英語專業的學碩是會考第二門外語的。而專碩的話包括【學科教育(英語)與翻譯碩士】是不考第二外語的,反而對應加了教育學基礎綜合333與漢語寫作與中文百科知識;而在教育學的大版塊中,學碩是隻考3門科目的【政治 英語 學校自主命題】,專碩考4門【政治 英二 333綜合 學校自主命題】。

4.學費不一樣。

這一點是比較直觀的,學碩的學費是比較固定的,每學年8000,但專碩的學費是院校自定的,差别就比較大了。一般工科農科的學費在1.2萬左右,再貴一些,也多不了多少。但不乏一些專業的學費,總的學費會在10萬以上甚至20萬以上,這個要看具體專業和院校了。獎學金的覆蓋率學碩也是高于專碩的。

5.将來考博士錄取概率不一樣。

當下的博士是指學術型博士,自然與學碩是一脈相承的,當然專碩也是可以報考,隻是錄取的概率會比學碩小一些(醫學類專業除外),如果研究生期間科研學術搞得也比較優秀,在報考過程中同樣具有競争力。

二、學校到底該如何确定?

選院校的确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專業的選擇為我們敲定了努力的方向,學校的選擇才是給我們确定了準确的目标。

據統計全國有800多個研招單位,其中400多個學校,400多個科研院所,平均每個專業有150左右的招生單位,最多的專業有将近300多個招生單位,所以怎麼選對目标院校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接下來我想列舉一下往年的學長學姐們是怎麼擇校的。

擇校誤區分析

(1)、聽往年學長學姐的推薦,或者是報考往年學長學姐上岸的

大家通常的心态是學長能考上,努努勁我也能,這樣子本校學長還能帶一帶我。這種想法似乎很合理,但他的弊端就在于沒有評估你和你學長的差距,雖然大家高考考進了同一所院校,但經過四年的發展和備考期間的迥異,大家的水平可能早已千差萬别。如果學長的水平比你要高很多,考學長這所學校可能就考不上;如果學長的水平比你要低,考上這所學校那你不就虧大了。我們在和學長們去探讨考研的話題時,往往比較喜歡問這所學校好不好考,但一般得到的結果不是客觀的,如果學長或其他同級同學考上了,肯定會說上句:這不有手就行,幹就完了,穩得一批;若學長當年栽在了這所院校上,得到的結論差不多是:專業課難得要死、内卷太嚴重、複試太偏等等負面回答。這些回答是基于學長學姐自身能力而言的,通常給出的結論太過主觀了,所以這種擇校方法可以作信息的渠道之一,但不可作為最後擇校的依據。

2)、聽考研機構老師的推薦,或者是自己老師的推薦

這種擇校方式近年來感覺越來越火爆,我在刷抖音也會經常刷到一些機構老師在推薦院校,或者是線下考研講座中老師推薦在院校,通常過程中會冠以“寶藏院校”“最好考的985”“最容易上岸”等等。毫無疑問肯定有一定的專業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些同學往往就把這些老師推薦的當做自己的考研目标院校。但同學忽略了一個問題:有多少的同學聽過這個老師的課呢,十個二十個,ok沒問題可以選,但一萬人兩萬人聽過還可以選嗎?當然是不可以。再者人和人的水平不一,沒有結合到本人的實際情況,水平不一樣,每個人的追求不一樣,自然而然适合的院校也不盡相同。

再者很多同學也比較喜歡問自己的老師,相信老師肯定是沒錯的,但根據同學們的反饋,老師大多會推薦三種院校:其一便是本校了,其二老師自己的母校,其三就是老師當年想考沒考上的學校,在考研上留下的遺憾,考上的話也算幫老師彌補了一下小遺憾。然而這往往也不是最優解。

3)、自己獨自通過手機查詢學校,之後确定院校

如果說上面兩種方法是沒有結合自身情況,實事求是,那麼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根據自身情況去查一查意向的學校,再做選擇,這應算是比較理性科學的一種做法了。而這個方法最大的問題是同學們在網上查閱的院校信息是極為有限的,并且關注的院校信息無非是招生數、複試線、報錄比、考試内容等。通過以上信息,有些同學在查閱5所院校後便做出決定,最多的也不會超不過15所,上面我們說,每個專業平均可以報考話院校要有150所。即便确定下來,仍想再看看這所,挑挑那所,看看還有沒有适合自己的最佳院校。就造成了擇校反複,浪費考研寶貴時間的現狀,更有些同學出現了在學了不少專業課的情況下又更換院校。大家報考的專業招收院校可遠不止這10所20所,而隻粗略地了解了少數的一些院校的情況便做出要考哪的重大決定,顯然這種擇校方法是對自己未來一年多時間的努力是極不負尊重責任的,師弟師妹千萬要引以為戒!

曆年大多數的同學往往都會通過以上三種錯誤的方法去選擇自己的考研目标院校,這便造成我們開始所說的報考成功率僅有15%的現狀。三種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太主觀片面或者是數據不全面。

如何進行科學擇校呢?

結合最近幾年擇校輔導經驗,在進行擇校過程中,總結出以下三項重點:

1.精準自我評估。

2.科學分析院校

(一)、精準自我評估

精準自我評估,簡單說就是在考研初期,我們首先要對自己的個人情況做一個綜合全面的認識。這個認識應該要包括未來規劃(如個人未來就業目标,未來薪資收入預計,未來生活城市選定,工作強度适應)、個人背景分析(包括個人性格分析,家庭背景分析,家庭收入分析)學習能力評價(包括專業課基礎知識水平,綜合科目學習基礎,自學能力評價等)總體成績預估、風險偏好分析等方面。

當我們确定要考研時,距離考研還有一年多的時間,屆時我們連考研書都沒買時,誰也不知道憑自身實力明年能考到哪裡,若隻考一門專業課的同學還好一些,我們可以在前期學習英語和數學等公共課,後期再去定院校,到那時再去複習專業課,而兩門自命題專業課的同學剛開始就隻有英語可以複習,那麼院校的選擇一開始就需要确定下來。所以在考研的初期,我們就要多維度的精準評估自己。用自身的優勢去打擊别人的劣勢,這才是擇校的明智之舉。

簡單說一下為什麼要進行上面幾個維度的分析。

“未來規劃”,這應該算是我們的一個總目标了,咱們考研肯定不是終點,而是通向我們事業目标上的必經之路。不同的未來打算對應的也就是不同的院校選擇了。高标準對應高等級院校,相對的如果我們的發展目标不需要我們去太高的院校學習,那我們就可以選擇相對容易的學校了。

“個人背景分析”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性格分析有利于分析自己是否适合或者喜歡未來的工作,家庭分析主要是從家庭背景方面考量是否适合該專業,舉個簡單的例子就是不同學校不同專業學費收費不同,工作之後是否需要來自家庭方面的社會關系也不同,所以這方面也需要認真考量。

“學習能力評價”這方面可以說是最直接需要考慮的。這方面的評價是否精準可以說直接影響着考研的成敗。為什麼這麼說呢?例如:我專業課好?那我可以選擇專業課難一些的院校;我英語好?我可以選擇考英語一、對英語有較高要求的院校;我時間多?我可以選擇專業課涉及内容多的院校;我準備的讀研學費多少?我選學費高的院校,等等等等。将可報考的院校名單列出來,通過自身優勢去對比院校特點,就可以篩選出一部分不合适的院校。

那精準的自我評估如何進行呢?

我們建議是感性認識與理性分析相結合。感性認識比較容易理解,很多同學即使是沒有看到我們這篇文章,平時也會不成體系的考慮一下。這個地方我主要想說的是理性分析,一定要拿數據說話。

(二)、科學分析院校

院校分析是我們在擇校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另一個核心問題。

那麼我們在去進行分析院校時,到底要需要關心到哪些信息才能算得上科學專業,而哪些信息是沒有必要着重注意的。上面我們說曆年的學長學姐往往比較會關心院校的招生數、複試線、報錄比、考試内容這幾個點。大家查閱的這些信息是否準确呢?這些信息的維度真的夠嗎?下面我們将挑選幾個大家比較關心的數據維度來進行分析。

2.1、一認真你就輸了的招生數——我們在查閱招生數時通常會通過研招網或官網的招生簡章,以華中科技大學的能源動力專業為例,如圖:

考研院校如何選擇(考研如何選擇學校)2

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華中科技大的能源動力專業在計劃招收65人的情況下,最後卻招收了107人,将近擴招了一半,而經過大量數據對比發現這不是個例。而部分小夥伴在查閱往年的招生數時,往往隻會在去年官網所下達的文件中看到65,忽略了真實的招生數。可能因為這個原因就會影響到擇校的決策。所以研招網不少學校通常也會備注一句【該招生計劃根據往年錄取情況編制,因教育部暫未下達2021年總規模,實際招生人數會因國家下撥招生計劃和實際報考人數等因素有所調整。】所以我們通常稱為:一認真你就輸了的招生數。

解決方法:可以将近兩年的實際招生數找出來進行對比,對今年招生人數才會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了解。

2.2、和你沒多大關系的複試線

複試線是我們在擇校過程中非常關注的一個院校指标,主要原因是我們希望通過最低錄取分數判斷該校招生的最低标準。但是複試線會給你帶來很多誤區

我們下面以上海财經大學來看,相信大多小夥伴會用下圖去對應自己所學的專業。

考研院校如何選擇(考研如何選擇學校)3

以工學為例,我想問小夥伴的是如果小明今年考的是上财工學中的計算機專業,但他考了330分,問可以進入複試嗎?答案是“不能确定”。原因是工學下面包含着機械、控制、計算機、材料等一系列的專業,而330這個分數隻是衆多專業分數最低的那一個,不是該校本專業錄取最低分數。我們要了解最低的複試線到底是多少分,需要到本專業進入複試的那個名單進行查看,那個最低分數才真正的複試線。

接下來我總結以下關于複試線的幾點常見需要注意的問題。

問題1.一般學校是大學科類劃線,其中的最低分不一定是你所報考專業的最低分。

問題2.有些學校專業招收(少幹),專業最低分顯示是國家線,普通學生成績最低分不一定是多少。

問題3.多數學校官網沒有公布複試線以及最低分,存在信息不對稱現象。

解決方法:查找近三年目标院校專業的錄取學生信息,包含每個學生初複試成績,查看複試錄入最低分一目了然。2.3、隻起心裡安慰作用的報錄比——許多小夥伴一味地追求報錄比,意圖通過報錄比來判斷競争壓力大不大。殊不知這是兵家之大忌。

1.報錄比隻能體現報考的熱度,卻不能夠體現考試的難度。我們隻是知道了有多少同學報考,但不知道有多少同學能力比他強,有多少能力比他弱。我們可以舉個簡單的例子,假如有100人進行報考隻招收20人,報錄比在5:1,但他的能力比87人都強,而隻比12人弱他排13名,如果報考的話是不是就可以被錄取。而如果30個人報考而招收20人,報錄比在1.5:1,他的能力隻比7個人強,比22個人都弱,他排第23名,是不是今年便錄取不上。

2.報錄比也體現不出是否保護一志願。報錄比簡單講就是報考人數和總錄取人數的比例。中間是否有調劑人員,一志願錄入之後被刷比例完全沒辦法知曉。

3.很多學校沒有公布報錄比數據, 不同院校之間對比性差。這也就導緻了即時是我們知道了某幾所學校的報錄比,對于分析比對意義也不大。

解決辦法:報錄比是一個相對來說意義不大的數據,完全可以通過分析其他數據來判斷競争壓力,是否保護一志願,專業是否壓分等問題。

如何進行目标院校科學分析呢?

首先我們需要明确一個問題,我們分析院校是為了什麼?

簡言之,為了篩選自己能力範圍内(分數範圍确定)最好的、機會最大的學校。(這句話很重要,沒讀明白的同學多讀兩遍哈)

這麼考慮的話,我們在分析院校的數據的時候,就需要目标院校達到下面兩個要求

  1. 分數合适
  2. 保護一志願

為此,我們建議在進行院校分析時,注意重點關注下面兩組數據

1.該院校往年(尤其是近兩年)錄取同學分數信息:如最高分、最低分、中位數、專業複試線。這些數據可以明确反映該校生源整體水平。

2.該校是否有調劑生源。複試中一志願學生錄取比例。這兩項數據可以明确反映該校是否保護一志願生源。

3.該校初試成績中專業課成績總體分布:包括平均分,分數方差(體現分數離散程度)等,可以比較清晰地了解該校專業課是否壓分,以及專業課給分原則,題目難易程度等。

由于每個專業,每所院校具體情況不同,在根據數據分析時所采用的方法以及結論也會有所不同,一定注意,具體的分析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作出改變,靈活應用。隻有把上面這幾個維度的信息搞清楚,然後輔之以科學有邏輯的分析,才可以稱得上是科學分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