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
溝通是一門藝術
跟孩子交流亦如是
再小的孩子
也有表達自我的需要
養育過程中
請多用這5種語氣跟孩子說話
孩子會越來越“懂事”
《少年說》裡有一位小學生
在勇氣台上鼓起勇氣
對媽媽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
“我有12個興趣班,我好累
我可不可以不要上這麼多”
可台下的媽媽竟回答
之所以讓孩子報這麼多班
是為了讓内向的他更加快樂
“外向、内向”
是大人們愛給孩子貼的标簽
但内向隻是孩子的性格
不是孩子的缺陷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節奏
幫孩子做任何決定之前
請設身處地進入他們的時區
試着多跟孩子商量
話先入耳,理才能入心
養育最忌自作主張
“命令式”父母的背後
往往是孩子的叛逆和對抗
父母願意傾聽
孩子才願意開口
父母願意商量
孩子才願意敞開心扉
凡事彼此商量着來
才能找到問題的最優解
電影《奇迹男孩》中
從小面部有缺陷的小男孩奧吉始終
把自己藏匿在大大的頭盔之下
為了讓孩子正視自己
父母耐心地鼓勵奧吉
并告訴他臉上的疤痕是一種特色
正是來自家人日複一日的陪伴關懷
奧吉慢慢摘掉頭盔
坦然地面對自己的缺陷
走出了自己的社交障礙和内心恐懼
并且憑借着樂觀和自信
在學校赢得了所有師生的青睐
大量研究表明
童年裡越多消極的語言暗示
孩子成人後往往越自卑焦慮
每一個自信又積極的孩子背後
都站着一對善于鼓勵的父母
卡耐基說過一句話
“人生來就喜歡被人鼓勵”
每個孩子都渴望來自父母的肯定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獨特的星星
點亮他們光芒的鑰匙
其實就在每個家長的手裡
曾經跟一位媽媽聊天
她說孩子每天放學回來
都會給她安排一小段線上學習的時間
因為不放心孩子是否在房間裡專注學習
這位媽媽經常借着送水果的機會
反複進房間檢查孩子的情況
孩子其實一直在學習
但媽媽不信任的行為讓她很不耐煩
日劇《追憶潸然》
父母是孩子人生行為的啟蒙老師
作為孩子最親密的人
父母對孩子的信任極其重要
日常生活中處處包辦
卻不相信孩子能做好
不放心孩子自己去做
這等同于剪斷了孩子的翅膀
卻責怪孩子不會飛
很多時候
父母都有愛孩子的本能
卻少有信孩子的能力
請多對孩子說
“爸爸(媽媽)相信你”
這句話看似簡單
卻蘊含着巨大的能量
正如心理學家布拉澤斯所說
“愛的最好證明就是彼此信任”
紀錄片《小小少年》裡
山村女孩雲兒有一個跳芭蕾的夢
雲兒媽媽利用賣豬肉的閑暇
從網上找視頻陪女兒練舞
雲兒爸爸則默默為女兒
親手搭了一個練舞房
他倆把對女兒夢想的尊重
都化進了點滴的言行當中
随着時間推移
童年的夢也許會慢慢消弭
但逐夢路上的陪伴
父母的尊重與支持
永遠不會随時間消逝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有自己喜好
有自己想法的獨立個體
正如紀伯倫所說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唯有那份帶着尊重的“看見”
才是你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前些天看到一個視頻
一個孩子在接種疫苗時
因害怕打針而哭鬧
被盛怒之下的父親
邊罵邊當衆提起猛摔到地上
好的養育
一定是用心而不是用力的
嗓門越大,下手越重
你們的親子關系越差
你的每一次怒吼
都在拉開一分與孩子的距離
你的每一次打罵
都是往孩子心裡添一道傷痕
父母能穩住自己的心
才能走進孩子的内心
教育即自省
切勿在孩子寶貴的成長階段
成為影響其一生的“童年陰影”
曾有人說
“每個孩子都站在
父母的舌尖上舞蹈”
永遠不要低估語言的力量
更不能低估你的話
對一個孩子一生的影響
和孩子溝通
話不在多而貴巧妙
會說話的父母
知道将心比心
知道何時開口
更知道怎樣開口
希望爸爸媽媽們
話到嘴邊請思三分
别讓自己越過了孩子
話到嘴邊請緩三分
别讓舌頭搶先了思考
文章最後
用我個人很喜歡的
一首小詩作為結尾
“如果我能再次養大我的孩子
我會先蹲下
再溫柔的訴說
我會多用拇指豎起
少用食指點點
我會多一點關心
我會效法愛的力量”
與家長朋友們共勉
來源:原創喬智大叔#幼兒教育大家說##石家莊身邊事##教育微頭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