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山漢墓古代舞蹈?文:盛夏繪圖:王偉賓,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龜山漢墓古代舞蹈?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文:盛夏
繪圖:王偉賓
沈丘,位于河南省東南部豫皖交界處,西鄰項城,東與安徽省界首市接壤。
它曆史悠久,春秋時它為楚國寝丘邑。它交通便利,古代有“梁宋吳楚之沖,齊魯汴洛之道”之稱。自隋開皇三年(583年)确立沈丘縣名,沿用至今,已有1500餘年曆史。
它曆史文化資源厚重,是中華蒙學經典《千字文》作者周興嗣的故裡。《千字文》被稱為“千古奇書”,從南北朝至清末,流傳一千多年,是世界上現存最早、使用時間最久、影響最大的識字課本,它頑強的生命力,令人驚歎。作為“濃縮的中國文化綱要”,它深深紮根在廣大百姓心靈中。周興嗣一夜白頭寫就《千字文》的傳奇故事,在他的故裡長久流傳。
相傳神醫華佗葬于沈丘,沈丘至今存留華佗墓等遺迹,流傳着多種華佗傳說。
沈丘縣槐店回族鎮“文獅子舞”,2008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擴展項目名錄”。
“沈丘文獅子舞是多元文化在中原地區長期積澱和融合而成,具有獨特的史學價值、學術價值和實用價值。十三世紀蒙古帝國西征帶來了人類的大遷徙、大融合,也帶來中西文化的大交流,而文獅子舞就是絲綢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産物。”沈丘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郭宇說。
千字文廣場
◎流芳華夏萬民尊
沈丘縣城槐店回族鎮西南與項城毗鄰處的沙颍河畔,漯界公路北側,有一個大土堆,大如小山包,當地人稱華骨冢,又叫華佗冢。相傳名醫華佗安葬于此。
1979年1月,當時的沈丘縣革命委員會把它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沈丘縣人民政府把冢前道路更名為華佗路。
凜冬時節,我們抵達此地。熱鬧的華佗路北側,建有兩間小廟,廟後是一個生滿雜樹的大土堆,就是華佗冢。冢周邊,全是密集民居。冢的不遠處就是古稱黃金水道的沙颍河。
兩間小廟,一間供的是伏羲,一間供的是華佗。據稱,它們是當地居民所建,燒香祭奠者絡繹不絕。農曆九月初九,此地有廟會,香火更旺。
周邊村民傳說,有一年春天,華佗帶弟子們行醫經過沈丘,遇上黃痨病(黃疸型肝炎)流行。華佗采集春三月的茵陳(沈丘人叫迷爾蒿)熬成藥湯,分發給百姓,治好了槐店周邊幾十個村莊流行的黃痨病。
至今沈丘還流傳着一首據說是華佗編的民謠:“三月茵陳四月蒿,傳于後世切記牢。三月茵陳能治病,五月六月當柴燒。”
華佗和沈丘的又一次交集,是他蒙難之後。華佗,字元化,東漢末年三國初期人,家在今天的安徽省亳州。他行醫無師傳,全靠自己刻苦鑽研,最終精通内外婦兒針灸各科,尤以外科著稱。他發明的“麻沸散”,比歐洲使用麻醉劑早了1600年左右。他的“五禽戲”,是重要的養生健身操。
華佗長啥樣兒?南宋名畫家馬遠曾繪華佗像,這是古代人物畫名作。畫中的華佗,大腦門八字眉單眼皮,削肩鶴頸,穿獸皮包邊的長袍。此畫影響太大,後世對華佗的想象不外如此。
據《三國志·華佗傳》記載,華佗行醫足迹,遍及今江蘇河南安徽山東等地。曹操聞而相召,讓華佗為自己治療頭風病。華佗用針灸令其疼痛立止。
曹操當了丞相,總攬軍政大權後,他讓華佗長留府中。華佗不樂意,推托妻子有病回家,幾次延期不歸。曹操多次催促,派專人查看。最終華佗被押解回許昌。曹操以欺騙罪和不從征召罪,關押華佗,拷打緻死。
華佗臨死前,取出所著醫書《青囊經》,交給獄吏說:“此書傳世,可活蒼生。”獄吏不敢收,華佗隻好燒掉。
華佗為何不願留曹操身邊呢?《三國志》說是“華佗恃能厭食事”,招來殺身之禍。一般通行說法是,華佗願以醫濟世,為老百姓治病,不願為曹操一人服務。
據公開報道,存世華佗墓有多座,許昌也有華佗墓。有人考證稱,華佗死在許昌後,弟子們要把他運回亳州故裡。正值大夏天,陸路不好走,想從漯河上船走水路,沿沙颍河東下。十幾天到槐店鎮後,華佗遺體已腐,弟子決定先把遺體暫厝在這裡,天涼了再起靈回去。方圓幾十裡的老百姓捐資起造墓冢,老百姓用筐擡用盆端用衣服兜土,三天三夜,堆成了大墳冢。秋天,華佗後人來起運靈柩時,看見這高大土冢,隻好作罷。
周邊百姓,在華佗冢南半公裡處建了占地48畝的華佗寺,寺周邊慢慢形成村落,叫華佗寺村。今華佗寺已毀,村名猶存。
村民王新勝家住華佗墓附近,他家數代人敬仰華佗,義務為華佗守墓。
王新勝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俺父親王希文一直守墓。原來墓比現在大一倍,後來老百姓去墓上取土,我父親制止,因為這還挨了批鬥。”
王新勝回憶:“上世紀七十年代,墓的東北角發現一個盜洞,俺父親用繩子綁住俺母親的腰,讓她下到洞裡,發現盜墓賊丢下的一堆蠟頭。順盜洞走到頭,一片水,盜墓賊也沒盜走啥東西。後來文物部門的人把洞封住了。”
華佗在醫學上的極高成就,令後人敬仰。多地留存墓冢留下傳說,也是敬仰先賢的一種表達。
華佗墓
◎一夜白頭《千字文》
沈丘,是《千字文》作者周興嗣的故裡。
沈丘縣槐店回族鎮趙古台村,相傳是周興嗣老家。趙古台村南側是沙颍河,大堤下有個古墓群,“老百姓傳說這個古墓群是周氏祖墳,有一半墳冢埋到河堤裡去了。”村支書畢金榜說。
沈丘縣城北有槐園,槐園内建有千字文廣場,《千字文》被镌刻在巨型竹簡上,立在雪花飄飛的廣場上,很壯觀。
沈丘人懷念先賢周興嗣,在這座千字文廣場上,曾有過500多名青少年誦讀《千字文》的壯觀場面。
周興嗣,字思纂,南朝齊時陳郡項(今河南沈丘)人,是西漢太子太傅周堪的後代。他13歲開始到京城建康(今南京)遊學,十幾年後,已成文章大家。
公元502年,蕭衍代齊建梁,為梁武帝。周興嗣陸續寫出《休平賦》《銅表銘》《栅塘碣》《北伐檄》《次韻王羲之書千字》等文章,每成一篇,梁武帝都會稱贊賞賜,還升周興嗣為員外散騎侍郎。
據說,周興嗣的雙手,常年患有風疽(濕疹)病,又染上不好醫治的流行疫病,左眼失明。梁武帝撫摸着他的手,感歎地說:“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親筆抄寫了治病秘方賜給周興嗣。南朝著名文學家任昉曾說,周興嗣如果沒病,十天内就能當上禦史中丞。
周興嗣有著作多種,流傳最廣最久遠的是《千字文》。
千字文是我國傳統啟蒙教育經典教材之一,與《三字經》《百家姓》合稱“三百千”,它是“三百千”中成書最早,也是唯一知道成書時間和作者的書。
《千字文》的創作,流傳着不少故事。唐代《尚書故實》記載,梁武帝為教育子孫,讓殷鐵石從刻着王羲之字迹的石碑上拓下一千個不同漢字,作為臨摹兼識字的材料。字字孤立,不便記憶,梁武帝把拓片交給周興嗣:“卿有才思,為我韻之。”傳說周興嗣一夜編成,心力交瘁,頭發眉毛胡子全白了。
正史《梁史》沒說一夜白頭的事,隻記載:“上以王羲之書千字,使興嗣韻為文,奏之,稱善,加賜金帛。”
此事還有另一個版本,國學大師南懷瑾撰文稱,周興嗣和梁武帝本是文字之交,曾有同僚之誼,後來變成君臣,伴君如伴虎,關系并不好處。周興嗣得罪了梁武帝,梁武帝罰他一夜用一千個不同的字寫篇好文章。這才有了一夜白頭《千字文》。
南懷瑾對《千字文》評價很高,他認為用一千個不同漢字,寫出有關宇宙、物理、人情、世故的文章,等于寫了一篇精簡的中國文化綱領,盡管隻寫到南北朝時期的梁朝。它寫出了中國文化基本的大要,“是一本了不起的好書”。
作家李國文撰文稱:“自問世以來,一千多年間還沒有第二個才子,嘗試另編一本《千字文》,足以說明編纂難度及其權威性。”
周口師範學院教授米學軍撰文分析:“這本書是梁武帝讓周興嗣為諸王子編的蒙學教材,他所選的這一千個漢字,都是當時最簡單最常用的。我們把這一千個漢字與現在的《漢字頻度統計——速成識讀優選表》中頻度由高到低排列的前兩千個漢字進行逐字比較後發現,1500多年過去了,隻有249個漢字不在這個兩千字常用漢字表中,仍有75.1%的漢字在前兩千個漢字中。”
《千字文》除了神奇的識字效果,還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它是一首構思奇特、語言優美,讀起來朗朗上口的四言長詩,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貞稱它“絕妙文章”。
當下的沈丘,多次開展《千字文》誦讀、《千字文》知識演講賽、《千字文》書法大賽等活動,激活千字文文化和人們身上的德善因子。
周興嗣塑像
◎弘揚感恩與孝道
沈丘學者倪勝章說:“文獅子舞,是在沈丘縣槐店回族鎮流行的民間舞蹈,它起源于元代,距今有700多年曆史。”
“蒙古軍平定中原後,一個名叫海鼻耳的波斯人,跟随蒙軍将領察罕·乃蠻台征戰到槐店,留居此地。他引進西域獅子舞,編創出一套既反映中原人民的風俗,又能展示西域文化的文獅子舞。”倪勝章說。
文獅子舞有多重寓意,既表現對母愛的歌頌,對孝道的弘揚,又表現了老百姓對仁政的期許。
據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袁五倫纂修的《槐枋廳志·藝文志》記載:“獅為獸中之王,如怒吼一聲,百獸震恐,不敢出山。雌獅聞之勸曰:不須這樣,應和睦相處,仍不失尊威。雄獅點頭,一改故态,遠近之間,群皆贊擁。自此獅王位益尊,威益重。今教門人習尚舞獅由來于此。”
倪勝章說:“這段記載,道出了海鼻耳創編文獅子舞的一種寓意,獅喻元朝統治者,表達人民對當權者多施仁政的希冀。”
常見的是武獅子舞,誇張熱鬧,有精湛的雜技動作。而槐店文獅子舞作為一種原生态藝術,與其他地方的舞獅形式迥異。表演時演員擂動重音大鼓,鑼钹镲敲擊有節,别裡子(波斯螺号)吹奏虎嘯、獅吼、麒鳴之音,此起彼伏,蕩氣回腸。
“文獅子”就是母獅子,舞蹈集中刻畫了母獅子文雅、溫馴、慈愛的形象。表演時,以擊鼓、打鑼、拍镲指揮舞者轉換舞蹈步法,以别裡子的吹奏,轉換出場順序和情節。
完整的文獅子舞表演,出場先後順序是獨角虎、麒麟、獅子。獨角虎和麒麟表演後,文獅子出場了。它有巡山、飲水、觀景、舔毛、抖身等一系列表演,之後,文獅子看見象征“卵”的籠繡後,聞嗅、吻啃,圍着歡快起舞,然後吞籠繡入肚受孕。
文獅子舞的壓軸戲,是文獅子分娩生小獅子,隻見文獅子努力扒着地,全身抖顫,神形兼備地表現了分娩的艱難。小獅子落地後,先是貼地輕輕抖動,幾次想站立而不能,母獅子上前舔仔,給以鼓勵。幾經努力,小獅子慢慢站起,晃晃悠悠開始跑動。
文獅子舞
對感恩與孝道的弘揚,在這場表演中傳達得淋漓盡緻。
“沈丘文獅子舞在繼承傳統基礎上,還進行了再創作,增加了‘三獅鬧春’‘獅子望月’等情節,突出了文獅子舞的趣味性,成為當地重大節慶活動的重頭戲。”倪勝章說。
沈丘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文獅子舞的傳承,分别在東城回民中學和槐店回民中學,建立了校園文獅子舞傳承基地。
孩子們所用的舞獅道具是特制的,彩畫鮮明稚拙可愛,極富童趣。
東城回民中學校長李陸鋒說:“學校從2011年開始培訓學生,一批30個人,一年培訓一批。培訓時要請老師專業授課一個星期左右。學員是六年級男同學,按個頭、身高、體力搭配好表演團隊,還要找低年級孩子飾演剛出生的小獅子。除了表演者,還要培訓伴奏者。”
孩子們很喜歡文獅子舞,學起來十分用功。铿锵頓挫的鑼鼓聲中,老師騰、挪、閃、移,趴地示範,孩子們也會趴地上看細節。伴随歡快節奏,孩子們扮演的小獅子翻滾、跳躍、擺尾、回轉,技巧青澀表演本真,十分動人。
倪勝章說:“槐店文獅子舞,具有傳奇性、稀有性、多源性、共存性等特征,是沈丘節慶中不可缺少的民俗文化活動。沈丘現有一個傳習所兩個校園傳承基地,先後培訓學員400餘人次,每年民俗節日,都會表演30餘場次。”
《河南日報》2019年1月25日第11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