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永州山水新城

永州山水新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19 23:46:14

永州山水新城?全媒體記者 嚴萬達 黃柳英 通訊員 唐一平 ,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永州山水新城?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永州山水新城(一路向南天地寬)1

永州山水新城

全媒體記者 嚴萬達 黃柳英

通訊員 唐一平

永州,因江而生,靠江鑄魂,涵養出開放豁達、激流勇進的豪情。

進入新時代,永州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跳出地域思維,敢闖敢試,充分發揮區位資源優勢,加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推進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非凡十年,千年古城蝶變創新創業熱土,“永州之野”變身“詩和遠方”,脫貧攻堅繪就幸福底色。

高揚“永州自信”,“新南門”奔向全面振興。

面向大海 全方位融入大灣區

7月21日,永州創建“五好”園區大比武拉開架勢,藍山皮具箱包、道縣智能制造、江華馬達、祁陽紡織等特色園區争奇鬥豔。今年1至6月,永州園區新增、淨增規上工業企業數量,均排全省第二,高質量發展漸入佳境。

對外開放,埋下永州産業崛起的草蛇灰線,濃濃的大灣區元素貫穿始終。

2012年,永州經濟總量首破1000億元。彼時,“一台車、一支煙、一張紙”主導産業疲态已現,農業“大而不強”的軟肋突出。永州要崛起,興工強農是關鍵,尤需向外借勢借力。

永州發揮獲批湘南湘西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優勢,敞開南大門、對接粵港澳。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2011年至2018年,永州共承接産業轉移項目1800餘個,年均遞增14.5%。先進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七大支柱産業強勢崛起,促進園區提檔升級。

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永州獲批湘南湘西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對接大灣區、建設示範區”,永州明确主攻方向,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

加速融“灣”,步步深入。

永州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人帶頭南下,招商與招才一體部署,引資與引智同步推進。

向南對标,深化“放管服”改革,2020年永州市營商環境綜合評價排名全省同類市州第一。

打造“科創飛地”,兩地建立聯合研發機構或技術轉移機構。生産在永州、研發在大灣,科力爾電機集團深受其惠,産品暢銷全球20多個國家。

新舊動能轉換提速,“十三五”期間,永州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由48家增至283家,年均增長55.9%。

交通互通、産業互鍊、城市互補動作頻頻,粵港澳一批知名企業入駐永州,沿海高端人才成為永州新市民。2010年到2020年,永州常住人口增加10.96萬,增量居全省第二位。

踏上新的“趕考路”,永州深入貫徹落實對湖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發揮“一帶一部”區位優勢,積極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堅持向南向海向外開放發展,在全省版圖中增加永州分量!

加快建設以永州國際陸港為龍頭的開放合作平台,以基礎設施、現代産業、科技創新、開放合作、體制機制為對接重點,不斷構建改革開放新格局。

融灣升級,基建先行。永州抓好綜合交通“十大工程”建設,融入粵港澳大灣區90分鐘高鐵經濟圈,方便兩地人悅其行、貨暢其流。

舜帝陵、零陵古城、雲冰山、陽明山等景區,操着粵腔港調的遊客越來越多。堪稱“千年打卡勝地”的永州,正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共享區、生态後花園和旅遊目的地。

硬聯通、軟對接并舉,“南大門”變“橋頭堡”,“朋友圈”不斷擴大。近兩年,永州引進的213個超2億元産業項目中,近一半來自粵港澳大灣區。

園區強筋健骨。2021年底,百億園區增加到10個,省級高新區發展到4家,永州經開區升級為國家級經開區。雖遭疫情沖擊,永州仍然湧現出多個過百億産業,進一步站穩“兩千億”台階。

農業脫胎換骨。永州擁有213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産基地(加工企業),數量居全國地級市第一,供粵港澳蔬菜占全省總量的95%以上。

今年5月27日,永州至中歐班列、永州至湘粵非鐵海聯運班列實現首發,這是湖南首個以鐵路内支線與五大國際物流通道對接的範例。

一趟趟班列風馳電掣,永州更加緊密地擁抱粵港澳,以更加開放的姿态聯接世界。

牢記囑托 築牢“新南門”生态屏障

7月25日清晨,零陵區珠山鎮歐家村一塊山地上,紅葉石楠球昂首挺立,狗牙根草綠綠蔥蔥。

這塊綠地占地約52.5畝,曾是曆史遺留廢渣污染地塊。山體經雨水浸漬沖刷,廢水流入湘江一級支流石期河,嚴重威脅村民飲水安全和湘江生态安全。

為守護湘江源頭,零陵區委、區政府開啟礦山複綠攻堅行動。經過一年多整治,歐家村生态“傷疤”披新綠、變美景,生态功能逐步恢複。

湘江之美始于源頭。永州境内湘江河段長515公裡,超過湘江總裡程一半。然而,因水而興也曾因水而困,經濟快速發展與環境承載矛盾日益突出。

永州牢記“守護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囑托,紮實推進污染防治和生态環境保護,狠抓生态環境突出問題整改,加快打造“煙雨潇湘”生态品牌,築牢湖南“新南門”生态屏障。

強力“斷腕”“布新”,建成區内黑臭水體全部消除。“十三五”期間,關停污染企業510家。不惜每年損失1億元稅收,果斷關閉停産湘江紙業;舍棄10多億賣地收入,将宋家洲這一“黃金地塊”改造成“人民公園”。

污染企業搬遷了,小水電站拆除了,漁民上岸了,采砂碼頭消失了,河流生态逐漸修複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綠色親水的濱江公園。

傾情增綠還濕,永州森林覆蓋率達到65.53%。“十三五”期間,共完成新造林154.75萬畝,摘得“國家森林城市”桂冠;創建國家級濕地公園8個、省級濕地公園4個。

全域成為“中國天然氧吧”,“永州藍”閃耀朋友圈。市民推窗見綠,出門遊園,呼吸更順暢。

永州創新制度設計,在全省率先推行“政府河長 民間河長”“河長 檢察長”等機制,覆蓋全市164條河流;依托“智慧河湖”監控系統,各級河長在手機、電腦端就可守護美麗河湖;打造“永州魚人節”公益品牌,7年累計向湘江放流淨水魚2100餘萬尾;守護生态從娃娃抓起,濕地公園成為永州中小學生研學首選地。

一江碧水,潤澤潇湘。永州地表水環境質量在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排名前30位;今年1至6月,排名全國第17位、全省第2位。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藍山縣依托生态優勢發展冰雪經濟。每逢雪季,來自粵港澳遊客占比超七成。今年1至3月,全縣接待遊客162萬餘人次,旅遊收入6.3億元。雲冰山景區山腳下的漿洞瑤族鄉茶源坪村,許多村民建民宿、辦農家樂,依托冰雪資源,摘掉窮帽子。

“詩和遠方”再升級,金山銀山做更大,百姓樂享生态福利。近5年來,永州接待國内外遊客總人數2.7億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181.1億元。

情系民生 不斷提升“共富”成色

雙牌縣理家坪鄉六江洞村茄子基地喜獲豐收,員工正忙着采摘、分揀、裝箱、配送,産品銷往粵港澳市場。

“今年茄子畝産達到5000公斤,可以持續采摘到10月份。”去年,脫貧戶胡志玉在駐村工作隊幫扶下,流轉70多畝地種植水稻和茄子,今年有望增收20多萬元。

理家坪鄉黨委副書記、鄉長吳昌維介紹,六江洞村按照“企業 基地 農戶”的形式,集中流轉土地,發展茄子、絲瓜、毛瓜等特色種植,甩掉了“窮帽子”,村集體年收入達200萬元,還帶動80餘戶村民家門口就業緻富。

湖南是“精準扶貧”首倡地。指出,扶貧攻堅就是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

産業精準扶貧撐起永州脫貧攻堅一片天。過去10年,全市5個貧困縣摘帽、774個貧困村出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84689戶673539人全面脫貧。

脫貧不脫幫扶。永州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深度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選派省、市、縣三級駐村工作隊1103支3236人,實現一村一隊全覆蓋,推動全市81.1%的村集體經濟年收入超過5萬元。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标。”永州市委主要負責人表示,10年來,永州各級政府堅持過緊日子,财政民生支出占财政總收入七成以上。

今年4月底,冷水灘區活龍井社區鐵路家屬小區最後一個違規棚子被清除。活龍井社區是原鐵路家屬宿舍,髒亂差嚴重,居民紛紛搬離。冷水灘區将活龍井社區改造為“鐵路印象”主題休閑公園,留住鄉愁,成了網紅打卡地。

2019年以來,永州投入資金16億元,共完成548個老舊小區改造,惠及62362戶居民。2020年,永州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位居全省前列。

教育、就業、養老、醫療、住房、交通等惠民新政加快落地。

攻堅“大班額”,2020年底,永州義務教育大班額清零,普通高中大班額基本消除;藥品集采,全市人民少花醫藥費4.1億元;建設區域性标準化敬老院,雙牌農村特困老人安享晚年;以工代赈,甯遠易地扶貧搬遷小區居民穩定增收……永州不斷提升“共富”成色。

過去10年,永州城市在生長,高樓林立,大道縱橫,商圈湧現。鄉村在振興,村莊整潔,改廁治污,産業興旺。城鄉收入比縮小,城鄉社區基本公共服務更加均等化、便捷化。

過去10年,永州發揮人文優勢、激發精神力量,新時代文化建設取得新成果,努力在共同富裕中實現精神富有。

壯哉“新南門”,奮進正當時。站在曆史的新起點,永州兒女踔厲奮發,笃行不怠,不斷提升在全省版圖中的永州分量。新永州、好永州、美永州、福永州,正款款走來!

我看這十年

王钰坤:喜見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柳英

潇水河畔,水天一色,水鳥低飛;江中小島,綠樹蔥茏,亭台隐現……7月26日,王钰坤指着電腦裡的一幕幕風景,向記者展示永州這座城市的“潔淨美”和“煙火氣”。

王钰坤今年28歲,現任職于永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業餘時間是一名攝影愛好者、運動達人。家住冷水灘區湘江邊上,王钰坤鏡頭下的故事,大多圍繞“湘江”展開。“永州的發展離不開湘江。”王钰坤說,他喜歡沿着水岸夜跑,或劃着槳闆順流而下,記錄沿途所見。

“在我小時候,冷水灘被稱為‘漏水灘’,‘漏’在永州方言中是‘髒’的意思。誰會想要把鏡頭對準一個這樣的地方?”王钰坤坦言,自己早期的作品多為省外風光。2017年返鄉工作後,他才有機會深入觀察這座發展中的城市。一次隔水眺望,他看到河東高樓林立,燈火輝煌,竟有幾分摩登都市的味道,此後,他開始頻繁用鏡頭記錄家鄉的變化。

為了讓記者更直觀感受湘江沿岸的變化,王钰坤點開了一張冷水灘中心城區的衛星圖。“以前河邊到處都是裸露的荒地,現在都被高樓和公園取代”“浮橋對面原來是農貿市場,爛菜葉子亂扔,路面一天到晚都是濕的,現在已經提質改造了”“過去城區隻有3座橋,堵車嚴重,這幾年永州大橋、九嶷大橋相繼通車後,極大方便了市民通行”……王钰坤介紹起來如數家珍。

最讓王钰坤欣喜的是,城市的發展變遷,與自然保持着和諧共生的關系。他說,以前上遊有水上酒樓、挖沙船,下遊有造紙廠,加上江心的宋家洲水産養殖過度擴張,違建遍布,一下雨水面就飄滿垃圾,水體發黃發臭。這些年,永州突出湘江源頭保護,關停污染餐飲店和企業,加快推進環境綜合治理,還一江碧水。他自豪地展示了一張漁民集體拆船的照片,“為了修複水生态,漁民不再打魚,有的還義務巡邏護魚、打撈垃圾。”

這些年,不少外地朋友因為王钰坤的照片,跑到永州“打卡”。去年5月,他提議成立視覺永州部落,聚集了一批永州青年攝影師,一起發掘和展示更多永州的美麗瞬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