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降溫了,冷得手腳發抖,連手機都不想玩。樓下的大爺大媽坐在一起念叨,關節又開始疼了,穿再多衣服都不管用。晚上睡不好,感覺全身都不得勁。
現在已經來到今年最後一個月份,寒氣和濕氣夾道而來,給人成倍的“魔法攻擊”,怎麼樣保持身體溫度,不被寒冷打倒,這是個難題。今天就來和大家說說,怎麼樣防寒護陽氣,讓身體不怕冷。
為什麼人體要保持溫度?溫度過低會怎麼樣?
以前的生物書上說過,人是恒溫動物,當體内的細胞釋放能量産熱時,就會通過毛孔和汗液等方式散熱,以此來保證溫度穩定,不至于過高或過低,這是一種自适應機制,已經跟随人體進化了千萬年,在正常環境下都能發揮調節作用。
體溫保持在36.5-36.7℃之間是為啥?
因為這個溫度對人體最有利,既能減少微生物病原體的侵犯,又不會損耗太多的能量,可以說是一種“最經濟模式”。但是《eLIFE》上的研究也指出,近百年來人類體溫正在下降,已經達不到37度,以後說不定還會更低。這不能說是一件壞事,隻能說人體正在适應生态環境并發生改變,一切改變都是有道理的。
溫度降低或過低,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溫度降低,關節出現炎症的風險會上升
入冬以後,到骨科門診咨詢的患者明顯增多,多數是55歲以上人群。當溫度降低時,局部循環受阻,“不通則痛”,關節就會感覺疼、活動不便。腿腳四肢本來就容易受血液循環影響,如果平時不注意保暖,就會感覺身體發涼、長凍瘡,所以一定要盡快讓四肢的血管疏通。
脾胃受寒,出現腹瀉、腹痛的現象增多
脾胃受寒體現在身體内部,當你發現自己上廁所次數變多了,大便變稀了,它也是溫度降低的一種表現,有的患者還會感覺食欲變差了,不想吃飯,嘴巴裡沒有味,喜歡吃熱乎的東西。
溫度降低,心腦血管風險上升
降溫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來說危險度上升,如果關鍵部位血液不通,很有可能出現心梗或腦梗,所以一定要保護好大腦和肢體,多穿衣服,給身體“加熱”。
溫度過低,容易失溫,後果很嚴重
甘肅山地馬拉松事故、地質人員哀牢山遇難,這兩起事故都和失溫有關,當低溫低于35度時,産熱和保暖的能力過低,而散熱的速度較快,很難完成日常活動,若是溫度進一步下降,将會有生命危險。
防寒護陽氣,溫暖過冬,你可以這麼做
老年人:關注心血管疾病和骨關節炎兩件事,盡量待在溫暖的室内,需要外出時坐出租車或公交,注意躲避風寒。冬季“溫暖三件套”必不可少,它們是防寒的必備物品。起居方面要記得早睡晚起,10點之前進被窩,如果怕冷,可提前打開空調、電熱毯、暖氣片等取暖設備。
年輕人:天冷時不要偷懶,适當運動有助于提升陽氣,若是戶外下雪,應改為室内運動,騎動感單車、拳擊、舉杠鈴、瑜伽都是可以的。當感覺身體開始出汗時停下,切勿大量流汗,不利于陽氣潛藏。
女性朋友:穿上高腰内褲和外褲,注意保護腹部,幫助子宮防寒,減少痛經現象。用熱水洗漱,可以多泡一會兒,促進四肢血管擴張。學會利用熱水袋、暖寶寶、電熱扇等取暖設備,放在懷裡、貼在肚子上,都能讓你感覺暖和。
兒童青少年:孩子們性格活潑,喜歡把手放在外面玩雪,家長要注意防止生凍瘡,晚上寫作業時注意調節房間溫度,感覺手腳寒冷時起來活動活動、搓一搓。周末無風有太陽時,可以帶孩子适當戶外鍛煉,促使陽氣生發,改善陰盛陽衰的情況。
防寒要從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衣服要保暖,飲食要溫補,同時還要驅寒、祛濕、提升陽氣,用艾灸、拔火罐、熱敷等方式綜合改善。冬季容易感冒咳嗽,在防寒的同時還要防風、運動、騎車過程中戴好口罩,保護好口鼻,小心風邪入侵。
在防寒保暖的時候要根據地域差異适當調整,比如說北方外面冷,但室内很幹燥,要注意加濕,而南方室内外都冷,就要經常把床上用品曬一曬、洗一洗,否則睡在上面會更冷。
進入12月了,真的一天比一天冷,如果到了冬天你的體感不是很舒服,要留個心眼,可能是秋季沒有把體内的陽氣收斂好,到了春天就要多加重視,努力提升體内的陽氣,這樣到了冬天就不怕冷了。
參考資料:
[1]【節氣養生】小雪養生宜“閉藏”,防寒、保暖、護陽氣!.北京老年醫院.2021-11-22
[2]什麼是失溫?為什麼夏季也會出現失溫死亡現象?一文為你解答.央視網體育.2021-05-23
[3]為什麼人體要保持36攝氏度的體溫?聽聽西媒怎麼說.參考消息.2019-12-13
[4]寒冬臘月 請收下這份這份“禦寒寶典”.中國天氣網.2021-01-14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