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下一個風口将是什麼?先說結論:個人IP按照這個方向去死磕,可以說絕對不會有錯,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未來下一個風口将是什麼?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先說結論:個人IP。按照這個方向去死磕,可以說絕對不會有錯。
為什麼?
雖然這篇文章是老文新發,也啟發了大量的讀者。但為了讓你更加重視,我再釋放一個非常重要的信号:在共同富裕的時代背景下,這是普通人的最大機會。前提是你千萬别懶,别懶,别懶。
同時,我有3個重要經驗來支撐:
1、我反複在說,我們要學會研究那些不變的東西,而不是花大量時間去研究那些變化的東西。經過大量觀察,很多人錯就錯在這裡,總是去追求那些在變的東西,最終竹籃打水一場空。
比如說流量與流通,一定是商業世界不變的東西。而我自己作為營銷顧問和創業者,也是受益于這一點,我積累了多年。
2、對于大多數人來說,與其找什麼創業機會,找什麼暴利項目,找什麼市場需求去創業,都不如好好死磕一項技能靠譜(通過技能切入市場)。這個原則,适合大多數人。
不信你看看身邊那些人,那些追這個機會,追那個風口的人,幾個是成功的?找來找去,四五十歲了也沒見成功。
這些都是實在話,實在看不下去那麼多人執迷所謂的風口。作為一個創業者和營銷顧問,見證了太多創業者的死法。我可以說這個點很多人都沒有參透。
3、如果一件事情,從最簡單的方式你都不賺錢,搞複雜了也很難賺錢。而個人品牌,就是個人創業最好的一種方式。
最關鍵的是,本文所講的核心未來趨勢,建議認真看看。
這裡插一句我的老話:創業,看似是在冒險,其實是在控制風險。如果你理解了這句話,前面的觀點你就很好理解了。我建議你,認真思考一下以上觀點,或許你會醍醐灌頂。
再來說個誤區很多人以為個人IP就一定是做自媒體,寫文章、拍視頻、做直播等等。我隻能說這是完全沒有理解個人IP的核心。寫文章、拍視頻隻不過是一種形式。難道以前沒有網絡,就沒有個人IP了?
也有有很多人把個人品牌說的挺玄乎,其實個人品牌真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也有很多人總以為個人品牌(我喜歡叫超級個體),跟自己沒有關系,離自己很遙遠。總覺得非要是做什麼大咖大号之類的。
事實上,這是一個極大的誤區。
舉個例子。
熟悉我的讀者應該都知道,我之前是在某個家居品牌做戰區營銷總監的。六年前的我,需要經常出差去各個城市,幫助加盟商打市場。
既然要幹業績,自然就離不開渠道。所以,在每個城市的加盟商我們都會布局一個渠道:社區群主。也就是每個小區,都會有很多個小區業主群,有人專門負責把這些業主聚集起來。
跟這些群主談好合作之後,這個群主就會把人帶到加盟商的店,然後幫他們設計好小區戶型方案,以團購價的方式轉化。之後,再返給群主約定的提成。
這個群主,難道不就是一個“個人品牌”嗎?
他前期把大家聚集起來,然後總是在群裡幫助大家解決一些問題,或者組織一些線下活動,建立信任,拉近距離。大家都覺得他不錯,願意信任他,也就有了後續的變現價值。
你看,你是不是把這件事想複雜了?
好了,接下來我們聊聊為什麼要做個人IP(以自媒體為例),以及做好個人IP的心法和方法論,我都會一一分享
@餘味
(看完記得不要隻收藏,不點贊哈)。
不論是個人還是企業,個人品牌都是非常值得做的一件事情。如果沒有互聯網,我想絕大多數普通人都難有出頭之日,至少一些年輕人要多奮鬥幾年才有可能實現逆襲。
以我自己為例,假如沒有互聯網,我的生活可能跟幾年前并沒有太大的區别。雖然我可能還是在做營銷顧問,但是工作之餘,我大概更多的是陪一些客戶在辦公室聊聊天,喝喝茶。因為那個時候的我,覺得這樣的生活還不錯,也适合我的性格。
所以,什麼出書啊、抛頭露臉的事情對我來說,我幾乎沒有想過。因為我個人的确不太喜歡抛頭露臉。在互聯網分享我的經驗和觀點之前,我更多的是喜歡做一些幕後工作,為一些企業做營銷工作。
我是從2016年開始寫公衆号的,因為我不推廣,也不發朋友圈,所以寫了兩年的公衆号也沒什麼人看,那個時候最高的閱讀量大概也就三四百左右。那個時候也沒有想太多,當作是一個個人的思考空間,有想法就記錄下來。
2018年下半年開始正式在知乎分享
@餘味
,然後2019年,用了一年的時間收獲了10萬的關注,四十多萬的收藏量等等。不僅如此,很多出版社和圖書公司也開始找我出書(今年剛出一本書《超級IP》喜獲當當8個榜單),而我個人的價值和營銷費用也翻了番。
所以,我是鼓勵年輕人去做自媒體的,去打造個人品牌的,不僅是我自己通過個人品牌取得了結果。我也指導多位學員出了結果。
更重要的是未來的商業環境已經決定了必須要做自媒體(效率和客群)。
接下來先聊一聊,為什麼說應該去做自媒體。
從個人角度來說,自媒體是個人的放大器,如果說個人能力存在局限性,那麼自媒體毫無疑問是個人價值的放大器。隻要你有自己的經曆、才華、才藝、技能,自媒體就可以加上乘号,提升自己的個人價值和人生效率。
我身邊很多的90後朋友,基本上是靠互聯網實現逆襲的,有靠堅持發了三年朋友圈實現年入百萬的,也有靠公衆号實現逆襲的。即使前期不是靠互聯網,後期也是通過互聯網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讓自己。
從企業角度來說,通過自媒體可以用減少的成本覆蓋更多的潛在群體(特别是進入存量時代,未來的企業、個體一定要有自己的客群)。
我曾經舉過一個例子,做C端的生意,就是在不斷的找新的流量紅利。為什麼是新的流量紅利?因為有紅利,說明成本少。
而互聯網因為打破了地域限制,有很多相同興趣愛好的人,已經被各大平台聚集了起來,可以用最小成本覆蓋到目标人群。
如果在以前,企業想要實現大規模的覆蓋目标人群,基本上隻能通過大量的廣告去觸達,不斷的通過廣告曝光。這對于大企業來說不是難事,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就很為難,根本沒有實力去支撐巨額的廣告費用。而自媒體,就很好的解決了中小創業者的難題。
當然,平時總會聽到一些唱衰的聲音,比如說公衆号不行了。每一個行業其實都會有生命周期,每一個自媒體也不例外。就像每一家公司的産品,也會有生命周期,也會遇到瓶頸。如果沒有遇到,隻不過是發展的還不夠快。
所以,自媒體是一個大方向,哪怕公衆号不行了、還有社群,社群不行了,還有直播帶貨,隻是換個形式在變而已,完全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隻要人類還存在眼睛、耳朵,就需要自媒體。
之所以說一定要做自媒體,還有一個非常簡單的原因:做自媒體的意義在于通過持續的分享建立自己的影響力(或者是公司),在某個領域建立專業形象。隻有這樣你才能真正幫助到用戶,因為目前的商業環境就是如此,未來也是按照這個趨勢發展。
你想啊,大家缺的已經不是什麼産品,不是什麼服務。市面上那麼多的産品和服務,其實很多時候消費者都不知道怎麼選。
比如說你想購買一個新電子産品、新化妝品,如果你不懶的話,你稍微有點網感的話,你肯定也知道該如何去選擇。比如說百度一下,看一下大家的測評,心中已經能判斷個大概,大概能分辨清楚自己要買什麼樣的産品。
但是分辨需要時間,也需要試錯的成本,大家的時間都有限。如果有一個值得信任的人幫助你解決這些問題,其實就是一件很值得做的事情,雙方都共赢。這其實也是以後銷售的核心,未來一定要聚焦在如何幫助顧客買東西,而不是賣東西。
所以,這就是我為什麼之前一直在說,未來的商業核心競争力,要多從“效率”切入。懶,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能幫助公司、個人提高效率的公司和個體,一定會有競争力。
如果你想要做好自媒體,下面分享6個實用建議(看完有用,記得點贊收藏)。
1、内容為王
既然想做自媒體,那有沒有想過做好自媒體的基本條件是什麼呢?
做好自媒體的核心在于——“獨家感”。
互聯網時代,最多的其實就是信息。每天會産生大量的文章、視頻、音頻等等,用戶的注意力變的非常稀缺。幾乎每個人都關注了幾十個公衆号,刷不完有趣的視頻(簡直比電影演的還精彩),看不完的群聊信息等等。
所以,做自媒體如何讓大家在海量信息之中發現你自然也就變的很重要。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出“獨家感”。
比如說你的文章觀點、視角很獨特,你的文章是實實在在的幹貨,能給大家帶去啟發感;比如說你的視頻很有趣,能給大家帶去某種快樂。比如說你的聲音很好聽,讓人聽了還想再聽。
也就是說,所謂的内容不一定就是幹貨,而是你能給受衆帶去他們想要的價值。比如說你很理解他們,說出來一些他們想說的話,用戶在那裡找到了共鳴(就像曾經的自媒體大号咪某)。
比如說我有一個朋友,公衆号寫的也不是什麼幹貨,朋友圈寫的也不是什麼幹貨,不是賣産品的廣告,就是一些日常的創業記錄,但是就是能賣貨,就是有人付費找她聊天。因為人家覺得她很有能量。
所以,未來做好内容是自媒體的标配,而做好内容的關鍵在于有沒有“獨家感”。你必須對你的目标群體非常的了解,才能創作出好内容,做好自媒體。
2、以量取勝
如果你在内容上做不到深度,那就嘗試以量取勝。以量取勝的理解有兩個層面。一個是在作品的數量上,一個是在渠道的數量上。
比如說在知乎上,你看有的人分享的東西很簡單、簡短,内容上可能談不上深度,但是已經回答了兩三千個問題,也就是每天都會回答好幾個問題,甚至每天堅持回答十幾個問題。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有更多機會獲得曝光,增加你獲得曝光的概率。比如說有時候你會看到一些新人也會出現在首頁,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大量答題獲得推薦)。
第二個意思,前期多去測一測各種渠道。比如說微信公衆号是你的首發平台,那也可以順手把其它平台同步,可以用“簡媒”這個工具實現多平台一鍵同步。我以前也會用進行多平台同步,但因為自媒體隻是我的副業,平時的營銷工作太忙所以總是發完之後就會忘記,所以現在很少同步。
這麼做的好處是,你可以看看各個平台的數據,看看哪個平台的用戶比較喜歡你的内容,之後就可以選擇作為主攻方向。
而且還有個好處就是,萬一你在知乎沒火,在微博火了呢,是吧。
記住:這個以量取勝的秘訣超級重要。為什麼?
很多人都不明白,特别是對于那些創業新手來說,得到及時反饋和堅持非常的重要。所以創業新人在前期打開市場之前,要學會降低行動的阻礙,分享一些簡單簡短的東西。如果你要準備很長時間,才能寫一篇深度文章(比如說我現在分享的這篇)。
你會很容易堅持不下去。所以切記,以量取勝可以幫助你得到及時反饋,也可以讓你有堅持的動力。
3、細分領域
很多人做自媒體容易犯一個錯誤:貪。經常會這個領域想要,那個領域又不想放棄。結果是最後也不知道主攻哪個領域,而大家也不知道你到底是幹什麼的。
做自媒體垂直内容很重要,仔細想好你能為讀者帶去什麼價值,最好不要想着一開始就通吃,今天分享勵志的,明天又分享情感的,後天又來個搞笑的。
你要知道:普通人是沒有機會做大而美的領域。就像以後創業也是一樣,做成大巨頭的機會越來越少,反而是一些細分小衆且有競争力的小公司會比較吃香,也更有機會。
要學會聚焦。聚焦有個很大的好處,你的主要精力不會去做一些不重要的事情。而不聚焦的人,看似做了很多事,實際上是做了一些不重要的事,并且被分散了太多的精力。這樣既不能将自己的領域做到極緻,也容易焦慮。
不僅是做自媒體,做任何事情幾乎都适用。絕大多數人都做不到聚焦,或者說是做不好聚焦。我的建議是先主攻一個方向,當有了成績之後再做延伸,不要一下子想吃成胖子。
4、增加見識
埋頭做事很重要,但一個人的見識比埋頭做事更重要。
什麼叫見識?
我曾經舉過一個例子:2013年,我聽一位培訓師說他的咨詢費是5000一個小時。那個時候的我确實還沒想過有這種賺錢方式,還是單純的停留在想賺錢隻有靠“賣貨”這樣的方式。後來,我全身像被打了雞血一樣,開始頓悟了,開始有了奮鬥的方向,研究怎樣讓自己更值錢。
我們創業也好,工作也好,最重要的是增加自己的見識。
如果你要成為一個好文案,首先你要大量的閱讀一些廣告文案,如果你要知道一件事物美不美,首先你要體驗大量的美好事物。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要做好自媒體,首先你要對标大量的同行。多看看别人的爆款文章是怎麼樣寫出來的?文章的結構是什麼?大家為什麼會點擊?為什麼看了會覺得有趣有用有啟發?你需要找到一些對标的同行去模仿,去拆解。
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隻有你看的多了之後,才更有更多的思路。
5、平台思維
如果你想要做好自媒體,首先要具備平台思維。
什麼是平台思維?
比如說很多人剛開始寫文章、拍視頻,會抱怨平台不給流量,抱怨沒有人看。這種情況,往往出現在新人身上,還沒寫幾篇文章,拍幾個視頻就會成為爆款。
其實,你要站在平台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平台為什麼會平白無故的給創作者流量?除非你本身就有知名度(像羅永浩、明星之類的人物),不然幾乎不可能。
因為平台的流量也是前期花了很大精力、成本去宣傳推廣獲得的,怎麼可能你冒個泡就讓你輕易搞事情呢。平台肯定希望你創作的内容能夠幫助他增加流量,或者說是提升用戶的粘性。
一句話總結:平台喜歡的是那些具備穩定輸出能力的創作者,而不是想渾水摸魚的投機者。
6、放好心态
不論做什麼,隻要你去行動,就會有聲音認可你,當然也會有聲音阻止你。所以,會有人不認同你,也有人噴你,甚至故意怼你。
這一點,你去看任何一個自媒體大号,任何一個知名人物,都存在這樣的現象。我還沒有見過哪個人沒有出現過“差評”,而且知名度越高,差評越多。
所以,很多的新人遇到有人怼或者是提出反對意見的時候,就會覺得不知所措。比如說我有一個朋友,在公衆号分享自己年賺百萬經曆的時候,就遇到了有人怼,然後就開玩笑說不敢再發了。
包括我的一位朋友也是某個領域的營銷專家,很受大家的歡迎。但是去年出了一本書,照樣也會有人噴,有質疑的聲音。
如果你真正要做自媒體,就要放好心态,不要左右搖擺,專注做好自己就對了。甯做榴蓮,不做香蕉,讓愛你的人愛到骨子裡,讓恨你的人咬牙切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