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姓的發源地當是今河南境内滑縣的豕韋古國。
韋氏屬三皇五帝之首伏羲風姓後裔,是黃帝子孫彭祖孫元哲嫡系。《帝系譜》《元和姓纂》載:太昊伏羲氏後裔少典,子黃帝子孫彭祖孫元哲嫡系。韋氏出自風姓彭祖之後。韋姓位列百家姓中五十位。
姓氏源流
源流一
源于包羲太昊伏羲氏後裔元哲包豕韋氏,出自颛顼帝曾孫吳回之子陸終的兒子篯铿(彭祖)之後。《竹書紀年》:“伯靡(彭祖曾孫)殺寒浞。少康自綸歸于夏邑(乙巳年)”少康複國,封伯靡(彭祖曾孫)之子元哲于豨韋(今河南省滑縣)立國,因善于養豬,并用豬皮制作屋韋,被稱為豕韋國。
源流二
出自韓姓,為漢初韓信之後裔,為避難簡改為韋氏。
據嶺南韋氏族譜世代記載,傳西漢初年,功臣韓信被呂後所殺,韓信一族遭滅門之災,蕭何暗中派人将韓信的幼子送往南越王那裡(今廣東、廣西一帶)躲避,為避仇以“韓”字的半邊“韋”作為姓氏,世代相傳下來,主要在廣西,還有唐代碑文為證。
源流三
出自漢代西北少數民族中疏勒國有韋氏。據史籍《漢書·西域傳》記載,漢朝時期,西域疏勒國(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市)中有韋氏部落,亦有從杜陵沿絲綢之路進入西域地區的漢化韋氏人。
源流四
出自賜姓而來。《新唐書﹒桓彥範傳》:“加賞彥範特進一職,封扶陽郡王,賜姓韋”。《朝野佥載·卷三》:隋開皇中,京兆韋衮有奴曰桃符,每征讨将行,有膽力。衮至左衛中郎,以桃符久從驅使,乃放從良。桃符家有黃牸,宰而獻之,因問衮乞姓。衮曰:“止從我姓為韋氏。”
源流五
源于蒙古族,出自清朝時期察哈爾蒙古章佳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蒙古族章佳氏,亦稱張佳氏、張家氏、齋佳氏,為察哈爾蒙古的主體部落成員,以地為氏。
源流六
源于其他少數民族,屬于漢化改姓。明、清時期,廣西慶遠府、貴州貴陽府定番州、湖廣施南古巴地和海南東方縣等地區,在仫佬族、苗族、瑤族、水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韋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韋氏。
人口分布宋朝時期,韋姓大約不足9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1%。韋姓第一大省是河南,約占全國韋姓總人口的26%。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廣西、湖北、安徽,這四省韋姓大約占全國韋姓總人口的71%。其次分布于河北、浙江、四川、江蘇、江西。全國的韋姓主要分布于中原和南方,形成了以豫鄂皖、廣西為中心的兩大韋姓聚集區。
明朝時期,浙江為韋姓第一大省,約占全國韋姓總人口的21%。在全國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廣西、江蘇三省,大約占全國韋姓總人口的54%。其次分布于安徽、廣東、福建、湖北。全國重新形成了東南浙蘇皖、南方兩廣兩塊韋姓人口聚集地區。
當代韋姓的人口已達370萬,是全國第六十八位姓氏,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3%。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廣西,大約占全國韋姓總人口的76%。其次分布于安徽、廣東、貴州、江蘇、河南、雲南六省,又集中了14%的韋姓人口。全國形成了以廣西為中心的向外逐步遞減的分布局面。
韋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在桂黔、廣東西部、海南、湖南西南、重慶東南、雲南東部、吉林南部,韋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達0.36%以上,中心地區超過6%,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10.7%,而居住了大約70%的韋姓人群。在廣東西部、江西南端、湖南中部、湖北西南、重慶中部、四川東南部、雲南中部、安徽中部、江蘇西部、黑龍江東部、吉林大部、遼甯北部,韋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18%—0.36%之間,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9.6%,居住了大約12%的韋姓人群。
姓氏名人韋遐:初為韋方國(湋川(今陝西扶風縣))國君。周武王伐纣時,韋遐帶軍從征,滅商有功。西周建立後,周武王封韋為伯國,遷于故國地韋(今河南滑縣),稱“韋伯國”,國君韋遐,也随之稱“韋伯遐”。約于西周末或春秋初,韋國亡,餘民遷居彭城(今江蘇徐州)”。
韋孟:(約前228—前156年)西漢初楚國彭城(今江蘇徐州)人。詩人,韋伯遐之第24代孫。
韋賢妃:(1080年—1159年),開封人。宋徽宗之妃,宋高宗之母。子高宗追尊其為“宣和皇後”。
韋唯:中國著名女歌手,流行歌壇上天後級的重磅人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