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滿樓
話說明末時期,東北範圍出現了四股勢力,一是新崛起的滿洲,一是衰落的明朝,一是試圖統一漠南蒙古的察哈爾林丹汗部,另一是受到前者壓迫的科爾沁部。
在這種态勢下,四種勢力默契地分成兩撥厮殺,那就是明朝聯合林丹汗對付滿洲,而滿洲聯合科爾沁部對付明朝和察哈爾部,這一政策在努爾哈赤時期就開始成型。
皇太極即位後,立刻加緊聯合科爾沁部并對察哈爾部林丹汗發起攻擊。經過連續兩次用兵後,林丹汗于天聰八年(崇祯七年,1634年)因兵敗逃至青海打草灘患疾而死。
次年,皇太極命多爾衮等統軍第三次出征察哈爾部。當滿洲兵行至黃河以西托裡圖地方時,已走投無路的林丹汗遺孀蘇泰福晉及其子額哲出降。
當然,這次的收服還比較順利,因為蘇泰是葉赫貝勒金台什的孫女,而金台什同皇太極是姑表兄弟。
這次出兵,多爾衮也是早有準備,其将蘇泰之弟南禇一同帶往,随後派其面見其姐蘇泰及外甥額哲。最終,蘇泰恸哭而出,與其弟抱見後率衆出降。
之後,皇太極和皇後的長女溫莊固倫長公主馬喀塔嫁給林丹汗之子額哲為妻。
在皇太極登極大典上,額哲用蒙古文宣讀表文,承認皇太極不僅是滿洲人的皇帝,同時也是蒙古人的皇帝。
接着,皇太極分封國舅巴達禮為和碩土謝圖親王,國舅吳克善為和碩卓禮克圖親王,固倫額驸額哲為和碩親王,布塔齊為多羅紮薩克郡王、滿珠習禮為多羅巴圖魯郡王等。次年,又封莽古思為和碩福親王。
林丹汗死後,其遺孀“八大福晉”分别代表八個部落。作為勝利者,皇太極娶了囊囊福晉和窦土門福晉,鄭親王濟爾哈朗娶了蘇泰福晉,長子豪格娶了伯奇福晉,七兄阿巴泰娶了俄爾哲圖福晉。
此外,二兄代善娶了林丹汗之妹泰松公主,多爾衮娶了窦土門福晉的蒙古養女(一說是林丹汗遺腹女)等等一系列滿蒙聯姻。
在“懾之以兵,懷之以德”的謀略下,皇太極通過軍事、政治和姻盟等手段征服了蒙古察哈爾部。
這樣一來,不管是科爾沁部還是察哈爾部,整個漠南蒙古都與滿洲形成了錯綜複雜的姻盟關系,由此化敵為友、化仇為親,這對于滿洲進而征服中原起到了關鍵的支持作用。
事實上,蒙古八旗本身就是從科爾沁部開始的。
正如乾隆後來在詩中說的,“塞牧雖稱遠,姻盟向最親。”滿蒙聯姻是互為親家,這與漢唐的公主下嫁有所不同。
正是通過聯姻、會盟、賞賜、編旗、朝觐、赈濟、圍獵、重教等多種手段,持續威脅明朝二百多年的蒙古問題最終得到妥善解決。
如康熙所言:“昔秦興土石之工,修築長城。我朝施恩于喀爾喀,使之防備朔方,較長城更為堅固。”如此,蒙古不但不再是邊患,而成為北方抵禦外敵侵犯的長城。
從這個意義上說,困擾中原王朝上千年的北部邊患問題的解除,這也是清朝興起與強盛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然,滿洲與蒙古在生活、習俗、語言、宗教等方面有共同或相似之處,這也為滿蒙聯姻提供了方便的條件。
皇太極之後,曆代清朝皇帝都十分注重滿蒙聯姻,不過其程度較皇太極時有所削弱,而且越往後即越薄弱。
如順治19位後妃中,有6位蒙古後妃,其中包括:皇後博爾濟吉特氏(後降為靜妃),皇後博爾濟吉特氏及其妹淑惠妃博爾濟吉特氏,還有恭靖妃浩齊特博爾濟吉特氏、端順妃阿巴垓博爾濟吉特氏、悼妃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
到了康熙朝,蒙古後妃明顯減少,僅宣妃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和慧妃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2人。而且,康熙皇後中沒有一位蒙古博爾濟吉特氏。
爾後,雍正帝9位後妃中,沒有蒙古後妃;乾隆帝29位後妃中,隻有一位豫妃是蒙古博爾濟吉特氏;嘉慶帝15位後妃中沒有蒙古博爾濟吉特氏後妃;
道光帝20 位後妃中,隻有一位孝靜成皇後是蒙古博爾濟吉特氏;鹹豐、同治、光緒、宣統四朝,均無蒙古博爾濟吉特氏後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