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主要研究方法和次要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和次要研究方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9 23:24:10

研究方法是指在研究中發現新現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論、新觀點,揭示事物内在規律的工具和手段,是運用智慧進行科學思維的技巧,一般包括文獻調查法、觀察法、思辨法、行為研究法、曆史研究法、概念分析法、比較研究法等。

主要研究方法和次要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使用有原則可循)1

研究方法是人們在從事學術研究過程中不斷總結、提煉出來的,在使用時有以下原則。

1.必用性原則

任何一項研究都離不開方法的支撐,沒有研究方法的學術研究是不存在的,沒有研究方法,其研究就成了無水之源,無本之木,就不是真正的研究。

培根用實驗法最早發現了熱的運動本質;笛卡爾用他提出的直覺——演繹創立了解析幾何學;伽利略用實驗——數學方法發現了自由落體定律,運用理想實驗發現了慣性定律,開創了動力學研究的先河;牛頓用公理化的方法、歸納與演繹的方法完成了經典力學體系。

可見,要想做好研究工作,做出一定研究成果,必須使用一定的研究方法。

2.明确性原則

在研究計劃、研究報告、學位論文等研究成果中,明确把自己的研究方法提出來,這樣做至少有兩個作用。

其一,可以增加成果的可信度和可行性,以利于讀者審核、檢驗;

其二,可以為以後做相關課題或項目的研究人員提供參考,進而有利于研究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無論是論文還是研究報告,或者是碩士學位論文、博士學位論文,在論文的摘要中都要用一定的篇幅來對自己的研究方法進行描述,清楚表達對研究數據的處理過程,對論證材料的組織和加工,對自己理論運用和實踐活動的思考。

可以說,沒有研究方法的論文是不符合要求的,沒有明确提到使用何種研究方法的論文也是不完整的。

3.恰當性原則

從方法論的角度來看,方法是有層次性的,不同層次的方法有其特定的應用範圍和應用對象。

在從事具體的科學研究時,研究人員要首先了解所在學科及研究課題的特點、性質和研究對象,然後有針對性地選擇相應的研究方法。

如在物理學領域,理論物理和實驗物理的研究方法在選擇上是有一定區别的。

簡單來說,實驗物理首先要考慮的是運用觀察法和實驗法,獲得相關數據後再借助數學方法、統計方法對數據進行加工整理,最後再分析數據,通過模型法、比較法等來提出一個科學結論。

而理論物理則通常是建立假說,設計模型,然後通過動手實驗、理想實驗來驗證假說,當然在研究過程中,還會大量用到形象思維、直覺或靈感等的邏輯思維方法,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等系統科學方法等。

再如在社會學的具體實踐研究中,通常會用到抽樣調查法、訪談法、問卷法等來進行相關調查獲得相關資料,然後利用統計方法、分類方法等對數據進行處理,最後借助數學方法推出模型或者是得出實質性的結論。

外語研究當中,由于研究的對象不同,而相應采取的研究方法上也有所側重。在語言系統研究中多采用演繹法、推理法;語言使用和語言教學的研究方面多用觀察方法和實驗方法做定性研究、比較研究或描述性研究。哲學研究則是采用抽象與具體方法、分析與綜合方法、曆史與邏輯統一的方法、批判與繼承的方法和比較法等。

4.選擇性原則

選擇研究方法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各種研究方法的不同特點和功能。

比如,假說既是科學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和思維方式,又是一種重要的研究方法。

假說經過實踐的驗證可以上升為理論。

假說包括基礎事實、背景理論、對現象本質的猜測、推演出的預言和預見等基本要素,具有科學性、假定性和易變性。

在科技發展史上,許多科學家都提出了一系列假說:數學中的費爾馬猜想、哥德巴赫猜想,物理學中的普朗克量子假說,愛因斯坦的光的波粒二象性假說,化學中的門捷列夫元素同期說,天文學中的哥白尼太陽中心說等。

從中不難發現,人們在自然科學領域内運用這種方法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成果。

黑箱方法是一種重要的控制論方法,它是在對研究對象内部情況還不清楚的情況下,通過外部觀測和試驗來考察其輸入和輸出情況,進而認識其功能和特性的系統。它比較适合從整體上、從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上研究問題。如可以通過對社會系統與社會環境之間的相互聯系的研究,考察和認識社會現象,對社會系統作整體上的探讨。

5.一緻性原則

研究方法是人們從大量的認識和實踐活動當中形成的,特别是直接産生在實踐基礎上的認識活動中所獲得的結果——知識。因此,研究方法通常是要與一定的研究内容相适應的,也就是與研究内容有一緻性的問題。研究方法與研究内容的關系可以比拟成主觀與客觀的關系,研究方法是人們在以實踐為基礎上形成的主觀意識,而研究内容是客觀存在的。

在一種具體方法使用的過程中,研究者既要對研究方法的“性能”有充分的認識,也要對研究内容的特點有所把握,以避免研究方法與研究内容的“互斥”。

如社會觀測方法是以社會為其研究内容,而自然觀測方法是以自然界為其研究對象。它們之間有相通之處,如都有其客觀感性形式和客觀規律可尋。但是由于社會是由有意識、有目的活動的人組成,而自然界則由無意識的自然存在物構成,二者不能簡單等同。

從介入程度來看,觀測者隻能從外部來觀測自然現象;而在社會觀測過程中,觀測者要從事社會調查,往往要深入到觀測對象中。

從時态特點來看,自然觀測大多是在共時态意義上進行的;而社會觀測除了做共時态的靜态觀測外,還需要進行曆時态的動态觀察。

從價值特性來看,自然觀測中,觀測主體容易保持價值中立;而社會觀測中,主客觀雙方互相纏繞,觀測活動往往具有非中立價值性。

從環境調控角度看,在自然觀測中,實驗的條件往往可以嚴格控制;而社會觀測中,試驗就具有非完全受控性。

從某種意義上說,有什麼樣的研究方法,就有什麼樣的學術研究,研究方法的使用對于社會進步、學科建設和學術規範均有重要作用。

本文來源:學術規範與評價

主要研究方法和次要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使用有原則可循)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