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姐姐發來信息,說近段時間手和腳上長了很多透明的小水泡,小米粒大小,瘙癢難忍,用針挑破以後才能暫時緩解,第二天又會複發。
“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這東西和牙疼一樣,癢起來也要人命,晚上手一直在涼席上蹭,手都蹭破了也不管用,痛苦不堪。
其實治療方法非常簡單且便宜,“藿香正氣水”,一次兩支,每天三次。結果她喝了1天就好了。為了防止複發,一共喝了兩盒,花費6元錢,一直到今年夏天都沒有再發作。
這種水泡名叫“汗疱疹”,多發于手掌、手指的側面和手指端,腳側面和腳底也會發作。
和手腳愛出汗有一定的關系,所以叫做汗疱疹,不過這可不是出汗泡出來的。
而且和情緒、心理因素關系很大,如果最近工作壓力大、心情煩躁,是會誘發的。
汗疱疹多發于春末夏初,現在這個時間就是高發季,過了夏至以後會逐漸加重,秋冬季節以後會自動緩解,但是結束以後會脫皮。
汗疱疹,在中醫上屬于“濕邪”,春末夏初時節,天氣開始變得多雨潮濕,外界濕邪偏盛。
如果自身又脾胃虛弱,對體内水液運化能力差,外濕就會引動内濕,外内合邪,就會導緻疾病的發生。
到了秋冬季,天氣轉為幹燥,外界以燥邪為主,病情會逐漸好轉,但由于受燥邪影響,小水泡消失後就會出現脫皮的情況,所以汗疱疹會随一年四季的天氣變化周而複始的發病。
要想不再發病,就要做到“外避邪氣,内養正氣”。
1. 外避邪氣
由于汗疱疹是外濕引動了内濕,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截斷外濕對身體的侵害。當然天氣我們無法控制,但至少要做到的是保持我們生活、工作的環境幹燥。
屋裡要時常通風,衣被經常晾曬,遊泳、沐浴後及時擦幹,不要冒雨涉水,不要貪涼露宿。盡量減少和濕邪的接觸,以阻斷病源。
2. 内養正氣
《素問·刺法論》說“正氣存内,邪不可幹”。人體正氣充盛,才能不生内邪,也不易受外邪入侵,所以要時刻固護人體正氣。
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液,内濕的形成與脾的關系極大,張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也說:“四季脾旺不受邪”,所以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固護脾胃。不要貪吃寒涼生冷,瓜果類、涼拌菜适量食用,啤酒飲料不能太涼,少食用油膩食物,以防脾胃損傷。
若能做到外内相協,就能免除疾病的困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