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第四章 光現象
一、光的直線傳播
1、光源:定義: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分類:自然光源,如太陽、螢火蟲;人造光源,如 篝火、蠟燭、油燈、電燈。月亮本身不會發光,它不是光源。
2、規律: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3、光線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早晨,看到剛從地平線升起的太陽的位置比實際位置高,該現象說明:光在非均勻介質中不是沿直線傳播的。
4、應用及現象:
①激光準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傳播過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體,在物體的後面形成黑色區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當地球 在中間時可形成月食。如圖:在月球後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環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實驗早在《墨經》中就有記載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實像,其像的形狀與孔的形狀無關。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氣中速度約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
1、定義: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表面時,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來介質的現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線同面,法線居中,兩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于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過程中光路是可逆的。不發光物體把照在它上面的光反射進入我們的眼睛
3、分類:
(1)鏡面反射:
定義: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後仍然平行
條件:反射面 平滑。
應用:迎着太陽看平靜的水面,特别亮。黑闆“反光”等,都是因為發生了鏡面反射
(2)漫反射:
定義: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後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條光線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條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應用:能從各個方向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由于光射到物體上發生漫反射的緣故。
三、平面鏡成像
成像特點:等大,等距,垂直,虛像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③像、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
④物體在平面鏡裡所成的像是虛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作用:成像、 改變光路。
實像和虛像:
實像:實際光線會聚點所成的像
虛像: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會聚點所成的像
四、光的折射
1、折射: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偏折,這種現象叫做光的折射。當發生折射現象時,一定也發生了反射現象。當光線垂直射向兩種物質的界面時,傳播方向不變。
2、光的折射規律:在折射現象中,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都在同一個平面内;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光線向法線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光從水或其他介質中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光線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在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在光的折射現象中,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在光的折射現象中,介質的密度越小,光速越大,與法線形成的角越大。
3、折射的現象:①從岸上向水中看,水好像很淺,沿着看見魚的方向叉,卻叉不到;從水中看岸上的東西,好像變高了。②筷子在水中好像“折”了。③海市蜃樓。④彩虹。
從岸邊看水中魚N的光路圖(圖1): 圖中的N點是魚所在的真正位置,N'點是我們看到的魚,從圖中可以得知,我們看到的魚比實際位置高。像點就是兩條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的交點。在完成折射的光路圖時可畫一條垂直于介質交界面的光線,便于繪制。
五、光的色散
1、三棱鏡把白光分解成紅、橙、 黃 、綠 、藍 、靛 、紫 七種顔色的光的現象叫光的色散。太陽光(即白光)是由多種色光 混合 而成的。這是英國 牛頓 發現的。
2、彩虹是光的 色散 現象,海市蜃樓是光的 折射 現象。
3、色光的三原色是指 紅、綠、藍 。
4、物體的顔色:應用:綠光照到一個穿白上衣紅裙子的人身上,看見的是 綠 色上衣,黑 色的裙子。(反射與物體顔色相同的色光,不同顔色的就被吸收而成黑色)
5、看不見的光:是指紅光之外的輻射叫 紅外線 和在光譜的紫端以外的看不見的光叫 紫外線 。
紅外線的作用:(1)制紅外線夜視儀。(2)紅外線遙控。(3)紅外線燒烤食物(4)紅外線測溫度。
紫外線的作用:(1)有助于人體合成 維生素c 。(2)殺死 微生物 滅菌。(3)能使 熒光 物質發光來識别鈔票的真僞。
聲明:本文由初中物理整理,如有轉載,注明來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