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個字,可以讓你心頭一亮,就說明我們的研究是有意義的,更何況是《帛書老子》的内容。
前文我們介紹過,《老子》的思想受軒轅黃帝《歸藏易》影響,是比《周易》更古老的智慧!
傳說軒轅黃帝發明了“車”,而要讀懂《老子》,先得從古人駕車、趕牲口的口令開始。
為什麼這樣說呢?
《道德經》(實為《德道經》),其中的“德”字,用《說文解字》解讀,就是面對十字路口,依然正視前方,直行向前。
山東方言,把“德”讀成“dēi”,通“嘚”,這正是老把式趕馬車,直行向前的口令。
另外,“對”字,也讀“dēi”,說明“德”、“嘚”、“對”,這三個字其内涵有一緻性,有路線、方向對頭、正确的意思。
關于農村趕大車、趕牲口的命令語,我聽過山東濟南一段方言順口溜,很地道:
“駕(ji或jià)是快走, 德(嘚dēi)兒是行,撤(cho或sho)是倒退,迂(籲yū)是停,翹(qido)是擡腿兒過溝坎兒,裡咿(yi)外喔(wao)别弄擰。”
雖然各地方言中,趕牲口、駕大車的口令各有不同,但“德”這個發音都代表前進、直行之意,求證中。
其他駕車口令的意思參考如下:
1、駕:是指揮、催促牲口開路、快走的意思;
2、德(嘚):是前進、直行,常常與“駕”合用,有“嘚兒駕好”,意思是快跑,向前沖;
3、咿(裡):是命令牲口向裡面拐彎的口令;
4、喔(外):是命令牲口向外面拐彎的口令;
5、迂(籲):是命令牲口停下、站住的口令;
6、撤(cho):是命令牲口向後倒一倒的口令;
7、翹(跳):是遇到障礙物時,命令牲口邁過去的口令。
歡迎大家指正或補充。
綜合了《說文解字》對“德”字的解讀,再看一下古人駕車口令“德”字的意思,我們發現《道德經》的“德”字與趕牲口駕車的“直行”口令内涵是一緻。
我們甚至可以大膽假設老子是個“老司機”、老把式,至少在老子所處的時代,駕車口令已經形成。
而車子的發明者被認為是軒轅黃帝,上文我們也推測帛書《老子》(德道經)崇尚“坤卦”、陰柔,這也是黃帝《歸藏易》的第一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黃帝發明了“指南車”,這個車不是載物、拉貨用的,而是指示方向用的,老子寫出《道德經》,這不正是一本人生指南說明書嗎?
所以“黃老之學”一脈相承,照亮華夏文明之路。
如果你想了解更接近原著的《道德經》,就從帛書《老子》開始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