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bu-4)
《說文》:步,薄故切。行也。從止、相背。凡步之屬皆從步。
‘步’的古文字
像兩個腳印一前一後的樣子,以此會意表示:兩腳交替前行-即:步行,如《戰國策·齊策四》: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引申指:腳步、步伐,如《樂府詩集·陌上桑》: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
與‘走’的字義為‘小跑’相比較,‘步’指:慢慢地走。
兩腳位置不同,字義也不一樣。兩腳并列為‘癶(bo-1)’,意指‘準備前行’,組字如‘登’;
‘癶’的古文字
兩腳相背為‘舛(chuan-3)’,意為‘腳步錯亂、雜亂’,組字如‘舞’;兩腳一前一後為‘步’,意指‘慢步行走’,組字如:涉、陟。
‘舛’的古文字
引申指:行走時兩腳之間的距離。古時一舉足叫跬(kui-3,半步),兩足各跨一次叫步,如《荀子·勸學》: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延伸為:長度單位,隻不過具體标準不一:周代以八尺為一步;秦代以六尺為一步。
由其所組漢字多與其本義及引申義相關,如:涉(she-4),添加意為‘河流’的‘水(shui-3)-氵’,以此會意表示:趟水過河。
‘涉’的古文字
陟(zhi-4):添加意為‘台階、土坡’的‘阜(fu-4)-阝(左耳旁)’,以此會意表示:順着台階拾級而上-登高、上升的意思。
‘陟’的古文字
‘步’由多結構組字,後不再單獨作為部首。現代漢字歸入‘止’字旁。
本文資料來源于劉軍老師
常天書院
常天書院秉承着“心如清水,身寄常天”的基本理念,始終以赤子之心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兢兢業業地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藝術價值,并讓學員們發掘自己的藝術創造力。
常天書院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獨特方式,系統教學,課程形式靈活多變,主攻書畫培訓課程、文化荟客廳與文化交流活動三個方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