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非洲菊種植成功案例

非洲菊種植成功案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22 08:17:37

貴州非洲菊周年設施連作障礙克服的栽培技術

項目基金: 貴州省農業科學院青年基金[黔農科院青年科技基金(2020)11号]。

_唐玲涵等

非 洲 菊 ( Gerbera jamesonii Bolus ) 屬 菊 科(Asteraceae)大丁草屬(Gerbera)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又名扶郎花、燈盞花、太陽花、葛百拉等,是世界五大鮮切花之一 。自貴州省 2001 年引進非洲菊,在貴陽、凱裡、遵義、安順、惠水等地有較大面積的種植,年産值 3 萬~5萬 /667m 2 ,已成為貴州省發展最好的鮮切花種類 。

目前,我國非洲菊主要是連年保護地設施栽培,非洲菊在保護地栽培條件下,可周年開花。但随着貴州省非洲菊生産産業化、專業化、規模化等經營模式和土地因素的制約,非洲菊産區不得不進行常年設施内連作。

非洲菊的連作障礙在 3 年後非常嚴重,制約非洲菊産業的可持續發展 。本研究通過對連作土壤處理、水肥調控可顯著降低連作障礙的影響,增加非洲菊的産量。

1 非洲菊形态特征、生态習性及連作障礙表現

1.1 非洲菊形态特征

非洲菊多年生草本花卉,頂生花序,葉基生,株高30~45cm,頭狀花序單生,花盤直徑 10~12cm,花色豐富,紅、白、黃、橙、紫等色系 。目前國内市場還出現了迷你非洲菊、重瓣非洲菊、卷邊非洲菊、毛邊非洲菊和空氣卷非洲菊等商品種,深受消費者喜歡。

1.2 非洲菊生态習性

非洲菊不耐寒、忌炎熱,喜歡冬暖夏涼、空氣流通、陽光充足的環境。最适生長溫度為 20~25℃。開花溫度不能低于 15℃,溫度低于 10℃、高于 30℃會停止生長。通常栽培 3 個月左右便可開花,在合适的環境條件下可周年産花。

1.3 連作障礙表現

貴州地區雨水充沛,大棚中密閉效果好,空氣濕度大,容易導緻白粉病、灰黴病等多種病害的發生;由于大棚内土壤無降雨的淋洗,不合理使用農藥、化肥使得土壤中微量元素和微生物生态失去平衡,導緻土壤鹽漬化,造成非洲菊多種土傳病害的發生。有研究表明:非洲菊連作障礙的土壤 pH 值下降、EC 值增加、氮磷鉀比例失調 。随着年限的增加,大棚内土壤環境的惡化,會加重各種土傳病害的發生,從零星發病到普遍發生影響産量,隻需要 2~3a,嚴重制約了非洲菊的可持續發展。

2 栽培前處理

2.1 土壤基肥

非洲菊喜歡透氣、疏松的砂質土壤,若土壤不透氣容易發生爛根的情況。盡量選擇弱酸性的砂壤土,若土壤太黏可添加珍珠岩或者蛭石增加透氣性。選擇腐熟有機肥作基肥,用量為 30000kg/hm 2 ,深耕細翻,将肥與土拌勻,深 20~30cm。

2.2 土壤消毒

土壤消毒是為了殺滅土壤中緻病真菌,減少土傳病害的發生。将連作土壤旋耕後噴灌,全部浸透土層 30cm左右,等待晾幹緻土壤含水量為 50%~70%,手捏成團,掉地散開。施用有效成分含量為 98%的顆粒狀棉隆,均勻鋪撒,再次旋耕深埋于土壤中,深 30cm,用量為450kg/hm 2 。

使用厚度為 8 絲的聚乙烯吹塑薄膜覆蓋住處理後的土壤,四周挖壓膜溝,将薄膜邊角平攤在溝中,用土壓實,保證密封不漏氣,熏蒸 10d。揭開膜後,翻地、敞氣約15d,再旋耕翻土 30cm。對土壤做種子萌發試驗,直到種子萌發正常為止。

2.3 整地起隴

非洲菊怕積水,排水不暢易爛根,常規采用高畦栽培,畦寬 1m,畦高 30~40cm,畦寬 1m,畦溝寬 40~50cm。

3 栽培管理

3.1 幼苗處理

栽種非洲菊種苗的最佳時間為春季 3-4 月,盡可能在陰天或晴天的傍晚種植為宜,選擇根系發達、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的健康幼苗。将綠康威用水稀釋成 750倍溶液,将非洲菊幼苗根放入稀釋溶液中浸根 10min 後移栽于處理過的土壤中。移栽時,不能種植過深,葉片不能緊貼土面,否則易導緻葉片腐爛,需将根頸部略露出土面 1cm,移栽完成後及時澆頭水,可邊種邊澆水,為防止種苗失水。

3.2 定植期管理

移植定植後,用 75%遮陽網遮光 7~10d,同時棚内晝溫保持 20~25℃,夜間溫度不低于 15℃,待苗成活後,逐漸增加光照。再施用複合微生物菌劑處理,依據株行距鋪設地布,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保持土壤濕度,促進微生物群落的恢複和有益菌落的繁殖。在第 1 次施用複合微生物菌劑間隔 60d 後,再施藥 1 次,以增強效果。

3.3 溫度濕度管理

非洲菊耐熱性和耐寒性都較差,白天棚内溫度在20~25℃,夜間 15~16℃,溫度高于 30℃時停止生長,進入休眠狀态,低于 12℃停止開花,溫度低于 0℃會受凍害。在夏季高溫時通過展開遮陽網、改善通風情況來降低溫度。冬季溫度較低時,可采用大棚内加蓋畦面小拱棚保證溫度,防止非洲菊被凍死。

非洲菊最适宜的濕度為 70%~80%,當濕度超過80%時,易感染多種病害,嚴重影響産量。當棚内濕度達到 80%時,應加大通風量,将濕氣排出棚外。貴州地區夏季多雨,當棚内外濕度都較大時,通風不能降低空氣濕度,需噴灑一些光譜性殺菌劑預防植物因高濕出現的病害。

3.4 水肥管理

3.4.1 幼苗期。緩苗 14d 即可施用水溶高磷肥(N∶P∶K=9∶45∶15)1 次,75kg/hm 2 。之後每 10d 施用 1 次水溶高氮肥(N∶P∶K=30∶10∶10),75kg/hm 2 。根據溫度變化,适當調節水肥的施用間隔周期。苗期注意适當控水,讓根系盡量深紮土層,保持土壤濕度在 60%,10~15cm 土層幹透時再澆水。

3.4.2 開花期。貴州大部分地區 3-11 月是主要産花期,此時非洲菊需肥量較大。可 7~10d 施用 1 次水溶高鉀肥(N∶P∶K=15∶5∶30),75kg/hm 2 。每月噴施葉面肥 1 次,補充微量元素鐵、鈣、鎂、鋅、硼等。每月沖施有機肥 1 次,用量為 3000kg/hm 2 (幹制有機肥),與複合肥分開追施。從種植翌年開始,添加複合微生物菌劑(生物活性成分以芽孢杆菌、木黴菌等為主)及腐殖酸等新型藥劑,促進非洲菊植株的生長并提高抗根腐病能力。每半年可适當施用 1 次,具體用量依據産品而定。在開花期要保證水分的供給,但不可每天澆水,本着“不幹不澆,澆就澆頭”的原則,不可有積水。澆水需注意往土壤表面澆水,不可從上往下。夏季一般 3~5d 澆水 1 次。非洲菊喜光,但要避免光照過強灼傷植株影響生長,在 9:00 之前、17:00 之後,及陰雨天需關閉遮陽網,讓陽光直射植株。中午光線過強時,需展開遮陽網,保證 50%透光性。

3.4.3 生長緩慢期。每年 12 月-翌年 2 月,由于溫度較低,非洲菊生長緩慢。此階段水肥施用較少,基本 2 周左右澆肥水 1 次,溫度在 10℃時,施用平衡肥(N∶P∶K=15∶15∶15 或 17∶17∶17)1 次,用量 75kg/hm 2 ;5℃以下時,施用平衡肥的同時,适當葉面噴施 0.1%磷酸二氫鉀 2~3 次,提高植株抗寒能力。

非洲菊全程栽培應結合噴滴灌管理與每年測土配方平衡施肥,定期監測土壤 EC、pH 值。比較合理的土壤EC 值 0.2~0.7mS/cm、pH 值 6.5~6.8。

3.5 摘葉疏蕾

非洲菊是基生葉,葉片重疊,而且底部的葉片易枯黃老化,影響植株的光照和通風條件,影響産花質量,還極易滋生病害。要及時去除枯葉、黃葉、帶病蟲葉,重疊在同一方向生長的葉片也要進行疏離,保證 1 個花蕾保留 5~6 片功能葉。及時摘除長勢不佳、質量不好或帶病蟲的花蕾,以保證産花的質量,減少生病幾率。

3.6 病蟲害防治

3.6.1 常見病害。貴州地區降雨多,大棚内空氣濕度大,應以預防為主,棚内濕度超過 80%時,就需要定期噴施藥劑預防減少病害的發生。貴州常見灰黴病、根腐病、白粉病等病害。

(1)灰黴病:主要為害花梗和花蕾,發病初期,花梗呈現褐色小斑,病變會逐漸擴大環繞花梗,緻使花梗枯萎;花蕾受害初期病斑呈水漬狀褐色,發病後期整個花蕾呈現腐爛狀。發病初期清除病株,可交替噴灑 40%異菌腐黴利懸浮劑 1500 倍液、40%嘧黴胺懸浮劑 1000 倍液、62%嘧環咯菌晴水分散粒劑 1500 倍液和 50%異菌脲懸浮劑 750 倍液,5~7d/ 次,連續噴施 2~3 次。

(2)根腐病:主要為害根和根頸部,發病初期根頸部呈現水潰狀,後慢慢變為褐色腐爛,病根皮層剝離。葉片在受害後由綠色變成暗紅色,最後為褐色枯萎。發現發病植株,首先鏟除病株及周圍 20cm 内的土壤,噴灑30%精甲噁黴靈水劑 1000 倍液。發病初期,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 500 倍液、30%精甲噁黴靈水劑 1000 倍液、50%多菌靈可濕粉劑 750 倍液等廣譜性殺菌劑交替使用,4~5d/ 次,連續噴施 2~3 次。

(3)白粉病:主要為害葉片,發病初期在葉表面呈現白色小黴點,之後擴展成片,布滿整個葉片,黃白色斑并有白粉,發病後期變為灰白色伴有黑色小點,緻使葉片褪綠枯死。發病初期及時清除病株,可交替使用 25%乙嘧酚磺酸酯微乳劑 700 倍液、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40%氟矽唑乳油 8000 倍液、30%氟菌唑可濕性粉劑 2000 倍液等藥劑,每 15d 噴施 1 次,嚴重時可以8~10d/ 次。

3.6.2 常見蟲害。大棚中的蟲害相對較少,及時清除棚内雜草、枯枝落葉,在大棚中通風口用防蟲網,棚内使用黏蟲闆,懸挂高度應高于植物 10~15cm,懸挂密度為450~600 張 / hm 2 ,減少蟲口密度。冬季棚外溫度低,食物少,蟲源多會遷入棚内,需定期噴施殺蟲劑。貴州地區常見蟲害有薊馬、葉螨、蚜蟲、白粉虱等。

(1)薊馬:為害非洲菊的嫩芽、嫩葉、花朵。葉片受害後出現卷曲現象,嫩芽、花朵受害後凋零,嚴重影響非洲菊的生長。可噴施 60%乙基多菌素懸浮劑 1500 倍液、5%啶蟲脒乳油劑 2000 倍液或 1.8%阿維菌素 1000 倍液。

(2)葉螨:分布在嫩葉背面,為害非洲菊的葉片、花蕾。被害葉片翻卷、萎縮;被害花瓣變成褐色萎縮;被害花蕾發育不全,畸形、殘缺。可噴施 10.5%哒螨靈水乳劑1000 倍液、25%乙螨唑 1000 倍液、75%炔螨特乳油劑2000 倍液等藥劑。

(3)蚜蟲:為害葉片和幼小花蕾,被害非洲菊生長緩慢,葉片卷曲并失去光澤,葉面伴有黑褐色黏稠狀排洩物。防治藥劑可選擇 75%吡蟲啉 2000 倍液、30%噻蟲嗪懸浮劑 1000 倍液等。

(4)白粉虱:附着成葉背面,分泌蜜露堆積在葉片上,引起真菌性病害。種苗、雜草帶蟲是主要蟲源。在引種種苗時,要仔細檢查是否帶有蟲卵。可選擇 22.4%螺蟲乙酯懸浮劑 4000 倍液或 45%聯苯肼酯懸浮劑 2000倍液等藥劑。

非洲菊種植成功案例(貴州非洲菊周年設施連作障礙克服的栽培技術)1

切花非洲菊

4 其他克服連作障礙技術要點

4.1 蔬菜—— — 非洲菊輪作模式

通過上述栽培技術,可以延長種植非洲菊的時間,但非洲菊在設施内連作,由于水肥管理用的化肥、農藥,大棚内無雨水沖洗,使得土壤環境失衡,土壤酸化,甚至土壤鹽漬化,開始普遍出現病害,嚴重影響産量,這時不适再繼續種植非洲菊。土壤需要進行輪作,可以選擇與蔬菜進行輪作。

4.1.2 蔬菜種類選擇。研究發現,在連作土壤上輪作青菜、白菜、生菜等速生蔬菜,青菜對硝态氮、鉀離子吸收較多;生菜對硝态氮、鎂離子吸收較多;白菜對堿解氮吸收較多。由于這 3 種屬于速生蔬菜,生長量大、産量高,對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總量也較多。在連作 7 年的土壤上輪作上述蔬菜,土壤酸化程度改善明顯,土壤 pH 值由 5.6 升至 6.2,土壤可溶性鹽離子濃度顯著降低,由1.4mS/cm 降至 0.8mS/cm,土壤次生鹽漬化等到顯著改善。通過輪作蔬菜還可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群落豐富度及群落均勻度。

4.1.3 改善土壤條件。土壤嚴重酸化、鹽漬化時,可等雨季來臨前,撤除大棚頂,通過雨水沖洗,洗出土壤中的鹽分,雨季結束後,再通過太陽曝曬來對土壤消毒殺菌,在這期間,需要翻耕土壤,充分消毒。再次種植非洲菊前還需要利用棉隆再次進行消毒。

4.2 有機無土種植模式

在有溫度調控條件的設施内,可以考慮有機無土基質栽培,其具有透氣性、容易滅菌處理、不易滋生雜菌的特點,可将病蟲害降到最低限度,減少雜草的生長。采用椰糠加珍珠岩(椰糠和珍珠岩按體積比 6∶4 配制),再拌上消毒腐熟好的有機肥,用量為 30000kg/hm 2 。水肥管理與上述相同,但由于無土基質栽培相較于土壤保水性較差,澆水頻率會略高于土壤栽培,當無土基質幹後再澆水,夏季一般 1~2d 澆水 1 次,冬季一般 7~8 天澆水1 次。或者采用椰糠基質袋進行栽培,生長情況、開花量及保水性都優于土壤栽培。但在夏季高溫時,葉片易産生比較嚴重的日灼現象,冬季保溫性也較差,生産成本較高。

5 讨論

非洲菊的連作障礙是制約非洲菊産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過土壤消毒、合理水肥管理、定期添加生物菌劑可延長連作障礙發生的時間,增加非洲菊産量。當連作年限過長,在大棚内沒有雨水的淋洗,土壤酸化、鹽漬化嚴重,就不再适合種植非洲菊,更換設施大棚的成本非常高,隻能通過改善修複土壤環境,使得可以繼續種植非洲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