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延遲複工了!我真的快崩潰了啊!”
這是朋友在第三次被通知延遲複工之後發出的感歎。
因為疫情的原因,這是他工作之後在家過得最長的一個春節。然而在家待久了,發現和父母的矛盾也越來越多。
那感覺就和抖音裡很火的“當我放假第一天回家.....”很有共鳴。
總之,從各個方面來看,我都真心建議你,工作以後,最好不要和父母一起住!
善意的謊言必不可少大多數在外打拼的年輕人,對家裡人都是報喜不報憂。
報喜不報憂,不僅有對父母的孝順之心,也是想保護自己的自尊心。
怎麼才能做到報喜不報憂?必須要有獨立的空間。
小王畢業之後,在一家互聯網公司上班,他原本打算和同學合租,但他媽媽覺得自己家裡有房,幹嘛還要在外面租房,覺得沒必要就沒讓他出去,他還是繼續和父母一起生活。
讀書和工作真的太不一樣了,尤其在時間上,作為一個新人是很被動的。
去年5月份,為了趕一個着急上線的項目,大家都加班加點地幹,小王也不敢松懈,連續一周都是晚上11點之後回家。
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的小王一回家隻想睡覺,而他爸爸媽媽一邊煮好吃的等他回家吃,一邊問他關于加班的事情。
有時候小王忍不住就會和父母生氣,讓他們别管他,自己該幹嘛幹嘛,他父母也生氣,覺得小王不知好歹。
小王有錯嗎?沒有錯,他隻想專心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想成為拖後腿的人。
爸爸媽媽有錯嗎?也沒有錯,愛子心切的父母看到孩子辛苦加班,隻想盡自己的力量為孩子做點什麼。
當你的煩惱就在父母眼皮底下,也會成為他們的煩惱。
小王漸漸發現,和父母關系越來越緊張,自己每天不僅要應對工作的壓力,回家還要照顧父母的情緒,太心累了,最後還是不顧老媽反對,出去租房住。
雖然有了獨立的空間,煩惱并不會消失,但至少在父母的世界裡消失了,小王的心理負擔也減輕了不少,能夠更加專注地應對工作。
自從一個人住,關于工作上的煩惱和晚歸隻有小王自己知道。現在他每周末回家一次,陪爸媽吃飯聊天,專挑好的說給他們聽,老人也特别開心,關系比以前好太多。
擁有獨立的空間,才能說善意的謊言,對父母實現真正的報喜不報憂。
父母也要幫助孩子獨立有些年輕人一邊要呵護,一邊要自由。
想吃爸媽做的現成美食,又不想聽爸媽的唠叨。除非你是在同一個小區有兩套房,在爸媽家吃飯,再回自己家做事。
可是這樣完美的條件大多數人都是不具備的。所以,自由需要付出代價。
都說,懶惰的孩子,一定有勤快的父母。對于的懶惰的孩子,父母有責任幫助他們學會獨立生活。
父母要把懶惰的孩子“推”出去,讓他獨自去面對社會,這樣他才能學會怎樣獨立生活。
表弟就是一個從小被父母捧在手心的孩子,家務活基本不會。即使工作以後,他也是“生活白癡”,連醬油和醋都分不清。
為了表弟的将來,他爸媽終于狠心把他“趕”出家門。
一個人的生活的表弟,總不能每天吃泡面,生活在垃圾堆吧。他開始自己學着洗衣做飯,打掃房間。
像表弟這樣,如果繼續和父母住在一起,他是無論如何也不能獨立的,因為他心裡知道有人可以依賴。
在家裡,即使父母讓他去洗碗、拖地,他很可能也是心不甘情不願地去做。
他一個人住,這些就是他必須要做的事,被動做和主動做,效果完全不同。
當父母一天天老去,當我們面對生活瑣事應對自如時,你會發現,父母給我們最好的禮物之一,就是教會我們如何獨立生活的能力。
一提到家,很多人會想到父母,想到好吃的飯菜,想到最溫暖輕松的氛圍。
而人在溫暖輕松的環境中,往往會讓你放下一切防備,沒有緊張感,但工作效率也會受到影響。
有一次,況樂樂周末回家,突然臨時性有點工作,他就在家裡辦公。整個過程卻一直被他媽媽影響。
他媽媽一會兒給他端蘋果進來,一會兒叫他不要一直坐着,催促他多吃水果多喝水。
看到兒子一直在吃水果,他媽媽很高興,而樂樂隻不過是為了吃完能讓媽媽趕緊出去,他才能專心做事。
這種情況下,媽媽的一片好心在兒子那裡,倒成了負擔。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和父母在一起是生活,自己一個人是工作,生活和工作是有必要分開的。
距離産生美每一代人都有屬于他們特有的特征,這些特征也形成了一代人與一代人之間的代溝。
我們父母那一代人做事大多雷厲風行,而我們更喜歡憑着感覺走。時代觀念、生活習慣都有很大不同。
比如,他們吃完飯就要立馬刷碗,洗完澡就要立馬洗衣服洗襪子。如果我們稍微慢了一點,又不是不洗,隻是想等一會兒再洗。
這在他們眼裡,就是不對的,免不了一頓唠叨,要是你頂嘴,雙方又會不愉快。
所以,為了不讓爸媽無盡唠叨,和父母住在一起的人就免不了“打遊擊戰”。
在心理和身理的雙重折磨下,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和父母保持一定的距離,距離産生美,産生關愛,産生熱情。
工作以後,和父母最理想的狀态是,盡量不住在一起。父母有他們自己的生活,你有你的世界,經常聯系,彼此牽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