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人人都是産品經理【起點學院】,BAT實戰派産品總監手把手系統帶你學産品、學運營。
最近在分析的一個功能是“意見反饋”,也分析了一些意見反饋的模式和類型,以及不同模式和類型的優劣。在其中一類中——IM類型,思考的多了一點,也就有了上面的标題。有關意見反饋的内容,随後會更新到《移動産品基礎模塊設計規範之意見反饋》中。
我認為微信撤回參考了郵箱的信息撤回功能。一般來說,相同系統内(比如網易郵箱、QQ 郵箱)的郵件撤回,隻要對方沒有打開,發出去的郵件都是可以撤回的,并沒有時間限制,用戶也能夠依此判斷發出的信息是否已被對方閱讀。
在群裡也和大家讨論了下,大家的讨論很棒——
@Charles 減少錯誤信息發送,另外增加聊天趣味性;至于撤回還有痕迹,可能是考慮到一條信息發出去,收到了新的消息提示,但點擊進去發現啥都沒,留個撤回痕迹在告訴别人這确實有過新消息,隻是撤回了而已
@Rinka 撤回就撤回,還會顯示有撤回,這點做的很奇葩
@郭明哲 我撤回了兩條信息,你們有木有很惱火,覺得我莫名其妙
@張征(Allen zh)回歸本質 撤回的目的是避免錯誤的消息發送,而為什麼告訴别人你撤回了消息 我猜應該是産品設計之初做了權重 相比不告訴而言 更加符合社交屬性吧;我猜微信産品經理在做這個的時候 沒考慮的這麼複雜
@Gogofishing 我覺得會感覺不可告人
@鮑立科 我覺得撤回功能符合微信一貫的對消息隐私性的保護理念。 在朋友圈評論裡面,如果不是同為好友,是看不到其他人評論了,強調了圈子。評論了朋友圈内容以後依然可以删除,聊天當中可以撤回發送的消息,還有發朋友圈可以有選擇性的讓一部分人看到,或看不到。都是這種理念下的策略。
對于撤回功能
騰訊公司公關部人員介紹說,微信之所以推出消息撤回功能,是因為之前常有用戶反饋因“手抖”發錯信息而後悔莫及。在此前的版本中,微信已經推出過語音信息的取消發送功能,即用戶在錄音時,不想發送此條語音了,上拉至屏幕中部即可取消發送。此次推出“撤回”功能,算是一個補充和完善。(來自“微信2分鐘内可撤回? 新功能須小心使用”《東方網》)
我個人認為這個功能和我們日常聊天的時候說的“我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有異曲同工之妙。不知道你能不能感受到?
人們在生活中的交流溝通中,是不會真實的存在“說出去的話,還能收回來的”。也就有了“我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一類的話。
包括最後的提醒,也就是說“我這句話似乎不妥,需要重新思考後再說。”
@Charles 說“增加了聊天的趣味性”也是一點,不過我更希望是從人性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而且這種情況就出現在我們生活中。趣味性并不是核心的需求,而是擔心出錯、不妥,才會把話收回去。
在現實生活中,面對不同的人、不同的聊天場合(也就是場景和目标用戶了),總會有些話到嘴邊,發現不能說,說了會有問題或者不便。是不是“撤回”能幫你挽回損失呢?
說到損失,其實是人的另外一個“性”——怕失去。因為我們擔心說出去的話,會對對方的認知造成負面的或者不好的認識,從而會影響到對方對自己的判斷、評價等等。
想一下,你是不是有的時候發了一個表情,覺得不妥而撤回呢?
對于撤回後提示
如果不提示,那什麼事情就沒有發生過,也沒有人和人交流的上下文。這也是促進交流的手段之一,我覺得并不是簡單的趣味性。因為在真實的交流過程中,趣味性隻是交談的緩沖和增進交談的手段。
如果提示:
1. 對于暧昧對象,對方會不斷猜測這是什麼意思。内心的os也許是醬紫的:發還是不發,說還是不說,什麼呢什麼呢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2. 如果是好朋友,對方會想:哇塞你撤回了啥你又有什麼見不得人的秘密
或者是:喲,發給誰的内容啊來來,我們八卦一下
3. 對于領導同事,有時候可能真的說錯話必須收回來,這種情況要對方知道你看到他的信息且有回複就可以;還有時候,是因為:有句話我不知道該不該說(接上面)
也有人說,這是微信自保的方式之一。我相信這是一個很低優先級的考慮和原因。
在知乎看到一段有意思的交談——
我愛你
您撤回了一條消息
你剛才說啥 我沒看清?
沒啥啊 你看錯了
嗯 好 (∩_∩)
我愛你
您撤回了一條消息
其實我也愛你 不用撤回
………
最後,感謝參與讨論的大家~
本文由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專欄作家 @鄭幾塊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