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一張包裝圖,在網上瘋傳。該産品包裝袋上的配料表一欄中,除黃豆、飲用水外,“屎”赫然在列。
(圖來源網絡)
這可引起了網友的熱議:
最終,經過湖南臨湘市食品藥品工商質量監督管理局的調查,
事實上并沒有網傳含“屎”的配料成份。
這才是真正的包裝↓↓↓
(圖來源網絡)
如上圖,該品牌臭豆腐為發醇性豆制品,其配料有:黃豆、飲用水、食用植物油、食用鹽、白砂糖、辣椒粉、大蒜、香辛料、食品添加劑。
在該事件發生後,當事企業已向公安機關報案。(這裡提醒,造謠屬于違法行為。)
雖然,這張照片是假的。但是對于臭豆腐與糞水的讨論,似乎一直沒有停止過。
臭豆腐真的能用糞水做嗎?不少人一定有這樣的想法。記者曾經專門做過調查報道——
1. 真的有糞水臭豆腐嗎?
實際上來說:沒有。隻怪我們想象力太豐富……
▼ 記者曾經采訪過幾家不同的臭豆腐攤主,關于糞水臭豆腐,他們是這樣說的:
“那也太惡心了,自己也下不去手啊!”
“沒有必要,容易影響口感,徒增成本,卻毫無意義。”
▼ 而曾經湖南長沙質量技術監督局食品監管處的工作人員,也無奈的表明:“我們已經掌握規律了,每年一到這個時候就有這樣的說法出現。臭豆腐用大糞做怎麼可能呢?”
▼ 而一位網友則表示,自己曾經看過一個實驗,用糞水去泡豆腐,當然最後的味道是一言難盡……根本不是我們聞着臭,吃着香的臭豆腐。
2. 臭豆腐為什麼那麼臭?
臭豆腐這種獨特的臭味到底是哪裡來的?
▼ 發酵臭豆腐:臭味主要是豆腐中蛋白質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硫化物、吲哚,一部分含硫的氨基酸分解成硫化氫和氨,因此有臭味産生。
不過,這種臭豆腐B族維生素含量高,蛋白質易吸收,營養價值較高。
▼ 非發酵臭豆腐:如一些售賣的油炸臭豆腐,有的是用臭鹵水浸泡而成的。相對來說營養價值沒有發酵的高。
(圖來源網絡)
3. 正宗的臭豆腐的“臭”到底是怎麼做的?
正宗的臭豆腐,也就是指發酵的臭豆腐,加工工藝非常複雜,以優質黃豆為原料,經泡豆、磨漿、濾漿、浸鹵、前期發酵、後期發酵等多道工序制成,一般制作時間需2-3個月。
當然,也有非發酵的臭豆腐,比如:
▼ 用“臭鹵水”浸泡的臭豆腐:讓臭鹵水中的細菌、黴菌等分解豆腐中的蛋白質,使豆腐組織松弛,散發臭味。
如果是傳統方法,無法控制微生物種類,很可能有有害物質産生。但如果是現代化生産,對品質有監控,那麼安全性就好一些。
▼ 用“臭精”浸泡的臭豆腐:用硫酸亞鐵、硫化鈉、硼砂等給豆腐上色、上味。經常吃這種“速成臭豆腐”,對肝髒、消化和神經系統都會産生不利影響。
4. 如何區分“不正常”的臭豆腐?
告訴大家幾個鑒别的小竅門:
①看浸泡水:浸泡豆腐的水若黑得像墨水、有小顆粒或紅褐色沉澱物則不正常;
②聞豆腐氣味:豆腐表面有刺鼻的惡臭味,甚至有金屬異味的則不正常,正常的應是自然的不刺鼻的臭味;
③看豆腐内裡:掰開豆腐,裡面顔色白、味道淡,則不正常。
5. 臭豆腐不建議自制
很多人想,既然外面買的不放心,我自己做臭豆腐吧!
其實,像臭豆腐、醬豆腐、豆豉、納豆等食品,不建議進行自制,更推薦購買正規廠家産品。
因為,自己發酵過程中,很容易被雜菌污染,可能産生有毒有害物質。而正規食品企業在生産的時候,是有嚴格的生産條件的,在家很難達到這種無菌的條件。
現在知道真相了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