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金錯刀頻道
如今,“網紅店”幾乎成了“黑店”的代名詞。
今年8月,網紅餐廳“胖哥倆肉蟹煲”,“隔夜死蟹”當現殺活蟹賣,被罵上熱搜。
緊接着,用比目魚充當鳕魚,廉價牛肉冒充澳洲和牛,回收餐桌“口水肉”繼續使用的“一緒壽喜燒”,被網友圍攻。
網紅店翻車,一起接着一起。
“華萊士”雞塊掉地上撿起來重新炸,“奈雪的茶”蟑螂亂爬水果腐爛,“楊國福麻辣燙”倉庫内遍地老鼠屎。
表面上光鮮亮麗、人氣爆棚的網紅店,成了髒亂差的代名詞。
要是說誰“網紅店”,那就是殺人誅心:傷害性不大,羞辱性極強。
甚至有些博主都站出來說明:“網紅餐廳早已成為貶義詞,99%都轉讓了。”
但作為一家“超級網紅店”,蜜雪冰城卻完全不是這樣的畫風。
隻要8塊錢,在蜜雪冰城就能買到一杯“奶精現沖”的珍珠奶茶。
買便宜的蜜雪冰城,甚至成了“社牛”們的日常。
今年,蜜雪冰城已經在全國開了1.8萬家店,年營收高達65億。
最近,蜜雪冰城傳出上市消息,粉絲們歡呼雀躍。
說蜜雪冰城是網紅店,
是對它的侮辱
就在10月6号,已經在全國開了5000家門店的茶百道,十天之内上了3次熱搜。
原因是5天内先後被浙江省和北京海澱點名批評整改,浙江的問題門店高達36家。
翻車比翻臉還快,“網紅店”如今是過街老鼠一般的存在。
因此蜜雪冰城IPO的消息一傳出,立刻就有粉絲站出來為他正名:蜜雪冰城是24年的老字号,不是網紅。
1997年,河南的張紅超拿着奶奶壓箱底的3000塊錢,在鄭州一個城中村的出租門市,開了一家刨冰店,名叫寒流刨冰,兩年後改名“蜜雪冰城”。
彼時的蜜雪冰城就極具性價比:三塊錢的漢堡、一塊五的薯條、兩塊五的揚州炒飯。
那時的張紅超,就善用獨特的方法制定價格策略:先計算成本,再把微量的毛利潤加進去,推導出最低的價格。
張紅超
微利經營持續了7年,這7年也為兄弟倆攢下了未來成功的第一筆财富,就差一個機會了。
轉折發生在2006年。
一天,張紅超突然發現,一種賣到18元天價的冰淇淋火了。
看準形勢,他立刻研發了一個同類競品冰淇淋,隻賣1塊錢。
為了研制這款冰淇淋,張紅超一天吃掉3升“試驗品”。
但冰淇淋一上市,蜜雪冰城就開始排隊搶購,20平米的門店門口,每天都是裡三層外三層,一天光冰淇淋至少能賣4000隻。
一夜之間,門店狹小,裝修簡陋的蜜雪冰城,用低價把18元的對手打滅了,還成為全國的冰淇淋之王。
如今,蜜雪冰城在價格上秒殺一切網紅店。
僅拿網紅奶茶店來說,外國原料、第二空間、創意包裝,全都是虛标價格的手段。
比如喜茶,普通飲品都在30元上下,爆款芝芝莓莓32元,葡萄系列40元一杯。
價格稍低的“奈雪的茶”,霸氣芝士草莓32元,霸氣橙子26元。
看似不貴,不及一碗外賣。
但蜜雪冰城多少錢?
雙拼奶茶,大杯8塊,三拼還是8塊。
買一杯喜茶的錢,能買5杯蜜雪冰城。
與此同時,喜茶、奈雪這些網紅品牌,幾倍的價格之下,産品并沒有多麼驚豔,有些産品甚至被顧客評價“黑洞”。
如比喜茶的“多肉車厘”系列,被網友調侃像“止咳糖漿”。
相比之下,有人用蜜雪冰城的奶茶充饑,有人買他的檸檬水牛飲解渴。
“經濟适用”的蜜雪冰城,實在配不上“網紅”的大名。
反而是25年如一日的便宜,不比任何一個老字号缺少情懷。
尤其在大學生心中,蜜雪冰城地位很高。
有些大學生甚至覺得,是自己用零花錢,把蜜雪冰城“三塊兩塊拉扯大”。
知乎上一則“如何看待蜜雪冰城?”的問答下,有人回答:“聽說蜜雪冰城的宗旨是做大學生喝得起的奶茶,感動哭了。”
甚至有人在小紅書上發盲測視頻,蜜雪冰城的檸檬水,被當成了喜茶。
不賺錢的奶茶生意,
蜜雪冰城靠啥年賺8億?
如今,網紅奶茶店,開店門檻越來越高,監管越來越嚴,賺錢越來越難。
據統計,2019年共有2.3萬家奶茶店開業,卻有2.6萬家奶茶店倒閉。
在正常營業的奶茶店中,有90%幾乎賺不到錢,開店後能活過一年的不足兩成。
就連今年6月已經上市的“奈雪的茶”,也因食品安全問題,市值在一夜之間蒸發超百億港元。
從營收上看,2019年蜜雪冰城實現營收65億元,淨利潤為8億元。但奈雪的茶隻有30.57億元,不到蜜雪冰城的一半。
蜜雪冰城比上市公司都能賺,到底因為什麼?
在抖音,一位博主的探店視頻裡,她為了證明蜜雪冰城真的便宜,把當地一家蜜雪冰城的所有單品點了一遍,45杯飲品一共花了290元,平均每杯不足6.5元。
别人家的性價比,是合理或者恰到好處;但蜜雪冰城的性價比,是“不買就覺得對不起自己”。
為了提升性價比,蜜雪冰城瘋狂壓成本。
相比于喜茶的“多肉葡萄”,單純水果就要每斤22元左右,一杯飲品的原料成本不低于20元。
但蜜雪冰城的一杯8元雙拼奶茶,成本隻有1.2元左右。
牛奶都是粉沖,口味就靠香精。
水果不是沒有,但隻有檸檬,批發價每斤4塊8。
葡萄一類不易保存又要手工剝皮的原料,根本就不會出現在他的店裡。
任何一家蜜雪冰城,都能在顧客面前“調粉子”,有的店甚至就把奶精箱子堆在店裡,讓顧客“看着買”。
喝膩了死貴的喜茶、奈雪後,顧客一頭紮進了蜜雪冰城的“誠實陷阱”。
但其實蜜雪冰城根本不是一個真正的奶茶店。
賣奶茶,也不是蜜雪冰城最主要的利潤來源。
2011年,蜜雪冰城發生内部分裂,弟弟張紅甫向哥哥張紅超逼宮,導緻張紅超出走,着手建設原料工廠“河南大咖食品公司”。
但其實兄弟之間的這次龃龉,隻是蜜雪冰城的一個小插曲。
在分頭行動後,弟弟張紅甫負責擴大加盟,全國門店突破1萬家,哥哥張紅超負責全國的原料供應,各自的優勢充分發揮。
因為本來就薄利多銷,擴大加盟規模後,全國蜜雪冰城的奶茶粉、果醬等供不應求,張紅超的原料工廠,成為蜜雪冰城真正的“印鈔機”。
如今的公開信息中,全國蜜雪冰城的加盟店超過1.8萬家,接近星巴克的5倍。
“河南大咖食品公司”每年向這些加盟商賺取不少于10億的基礎原料費。一些客流量較大的門店,僅一個月就要用掉6萬元的原料。
頂着網紅帽子的蜜雪冰城,其實卻是個傳統得不能再傳統的“老克拉”。
蜜雪冰城,
隻是個“土裡刨食的大LOW逼?”
“你不嫌他low,他不嫌你窮。”
用蜜雪冰城CEO張紅甫自己的話說:“蜜雪冰城,場所low,利潤低,簡直是土裡刨食的大low逼。”
很多人認為,作為小鎮青年的日常消費,蜜雪冰城早就習慣了賺低端市場的錢,真要到一二線城市打天下,他根本就沒那個本事。
但蜜雪冰城不僅符合小鎮審美,也早就在一線城市站穩腳跟。
在百度地圖搜索“蜜雪冰城門店數”,北京有87家,上海有53家。
而今年蜜雪冰城在B站發布的“雪王”主題MV,其實也是蜜雪冰城營銷實力的體現。
“土味”畫風,直白的歌詞,輕快的旋律,幾天之内就讓抖音#蜜雪冰城社死現場#話題,累計10.2億次播放量,成為蜜雪冰城品牌曆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但其實比MV更加重要的是,蜜雪冰城在2018年找到“中國最貴營銷大佬”的“華與華”,為品牌設計了一個“超級符号”。
此後,蜜雪冰城從品牌形象到門店設計,從物料到周邊,從辦公系統到店員,全部圍繞雪王符号來制定。
雪王對蜜雪冰城的作用看似輕微,其實神奇。
對比于曾經風靡一時的樂樂茶,門店之間風格差異較大,甚至很多人會認為他與喜茶有點“撞款”,規模效應一直都太明顯。
可以說,魔性的洗腦神曲背後,蜜雪冰城其實是用了網紅的玩法,赢得了老字号的口碑。
相比之下,一些品牌将寶壓在一次性的“快閃”活動上,想要先燒錢火一把,再考慮後面的經營。
如前幾年大白兔給自己慶祝60歲生日,商場裡臨時搭建一個場地賣奶茶,吸引顧客排隊排到了商場外,專業黃牛蹲點,一杯480元。
與大白兔們比起來,蜜雪冰城從不聯名,更不找人排隊、刷單和打廣告,但銷量卻一騎絕塵。
據統計,3元錢冰淇淋3元錢,一年賣出1.2億支;6元錢一杯的檸檬水,一年賣出13億杯。
創始人張紅超說:“老老實實賣自己最拿手的價格就可以了,不能裝,不能端着,這樣消費者方便決策。”
還認為喝蜜雪冰城的隻有“小鎮青年”,就是對他最大的誤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