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講《說文解字》“辵”部的一個漢字:“遞”。這個字在1986年《漢字簡化字總表》中簡化為“遞”,因此,我們今天講的字就是快遞的“遞”。
(快遞)
遞。讀音有三個:
(一)dì。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标注的讀音,給的解釋是:“遞,更易也。從辵,虒聲。”形聲字,1986年《簡化字總表》簡化為“遞”,《說文解字》另收“從辵弔聲”的dì字,與這個字是不同的兩個字。
在戰國竹簡已經有從辵、弟聲的遞字,是遞字的異體字,現在簡化為遞。本義是交替、更替。《爾雅·釋言》:“遞,叠也。”郭璞注:“遞,更叠。”《廣雅·釋诂三》:“遞,代也。”比如《楚辭·九辯》:“四時遞來而卒歲兮,陰陽不可與俪偕。”王逸注稱:“遞,更易也。”四季交替一年結束,日出月沒從不成雙。
(四季交替)
本義之外,遞又有其他用法,舉常用的說說:
(1)依次。比如:遞增,遞減。《舊唐書·禮儀志七》:“臣等按大唐新禮:親舅加到小功,與從母同服。此蓋當時特令,不以輕重遞增。”依次增加。再比如《宋史·真宗紀》:“诏兩京死罪以下遞減一等,緣山陵役民賜租有差。”依次減少。
(2)傳;傳送;如:傳遞。《增韻·荠韻》:“遞,傳遞也。”比如唐杜牧《阿房宮賦》:“秦複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要是秦國能夠愛護六國的人民,那麼皇位就可以傳到三世還可以傳到萬世做皇帝。
(秦二世陵)
又特指通過驿站傳遞公文、貨物等。比如現在的快遞。唐代佚名《玉泉子》:“李德裕在中書,嘗飲惠山泉,自毘(pí)陵至京置遞鋪。”你看,李德裕多會享受,為了喝惠山泉水,從常州安排快遞一站一站送水到西安。不過唐代有這個傳統,唐明皇用快馬送荔枝給楊貴妃吃,李德裕隻是模仿罷了。現在我們說快遞,所用的就是這個意義。
(快遞理件分揀)
又指驿車、驿馬。比如白居易《縛戎人》:“黃衣小使錄姓名,領出長安乘遞行。”指乘坐驿車。
(古代的快遞)
(3)押送。比如《舊五代史·周書·世宗紀》:“如有此色人,仰所在嚴斷,遞配邊遠,仍勒歸俗,其所犯重罪者,準格律處分。” 這裡的遞配,其實就是發配,押送到邊遠處執行。明湯顯祖《牡丹亭·鬧宴》:“叫中軍官暫時拿下那光棍,逢州換驿,遞解到臨安監侯。”
(古代押送犯人)
(4)遠。《玉篇·辵部》:“遞,遠也。”唐代戴休珽《古意》:“關塞何蒼茫,遙烽遞相望。”
(5)足病。《管子·入國》:“凡國都皆有掌養疾,聾盲、喑啞、跛躄、偏枯、握遞,不耐自生者,上收而養之疾,官而衣食之。”郭沫若等集校:“握者手病;遞者足病,即手足拘攣之症。”在管子理想下的國度,社會保障體系很完備,國民有病者,國家負責。
(二)shì。讀音出自《集韻》。讀這個音時,有兩個用法,都是其他字的通假:(1)通“逝”。往。《集韻·祭韻》:“逝,《說文》:‘往也。’或作遞。”(2)通“適(适)”。适宜。《周禮·地官·稍人》:“若有會同師田行役之事,則以縣師之法,作其同徒共辇。”鄭玄注:“凡用役者,不必一時皆徧,以人數調之。使勞役遞焉。”陸德明釋文:“遞,本又作適,音釋。”古時勞役也有科學性,也有調節安排使用。
(三)dài。讀音出自《古今韻會舉要》。圍繞。《古今韻會舉要·泰韻》:“遞,繞也。”《漢書·王莽傳》:“夫绛侯即因漢藩之固,杖朱虛之鲠,依諸将之遞,據相扶之勢,其事雖醜,要不能遂。”顔師古注:“遞,繞也。謂相圍繞也。”
遞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遞字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246,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