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末了,叮!您的暑期餘額已不足。
臨近新學期,有人歡喜有人憂,每當此時不少同學又要變身戲台上的老将軍——渾身插滿flag。開學之後立志減肥、多運動、少點外賣……無數個flag立起來,又有無數個flag倒下。
咱們今天不立flag,我們來說說古人的flag。當然,此flag非彼flag,不是立了又倒的小旗子,是真的大旗子。
01
立個大flag
您要是經常看曆史劇可能會有印象,士兵在号角聲中勇猛殺敵,在飄揚的軍旗的帶領下沖鋒陷陣。
就像這樣,一名将士舉着軍隊大旗,沖在前面,後面的士兵跟着旗幟向前沖殺。
這種旗子稱“纛”,音dào,許渾:“柳營出号風生纛”,就是指軍隊裡的大旗,也稱大纛,。古代行軍打仗軍隊大旗必不可少,大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起到凝聚軍心、鼓漲士氣的作用。
比如說,雙方正打得不可開交,士兵看到周圍都是本軍的大旗,心想到處都是自己人,士氣就會更加高漲,戰鬥力也就更強。若看不到本軍的大旗,便以為本軍處于劣勢,心裡一咯噔,士氣低沉,則軍隊敗局已定。
纛,這個大flag,也像你立的flag一樣,具備激勵人前行的動力作用,士兵看到一眼軍隊大旗,心中就充滿了力量,就像你看到自己立下的flag,渾身充滿幹勁一樣。
02
皇室禦用
纛,還是一種馬車的裝飾物,通常裝飾在帝王級别的車輿,用牦牛尾或雉尾等制成。古代帝王的車馬都是用多匹馬來拉的,一般是四匹馬,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驷馬難追的驷,每一匹馬都有名稱,中間兩匹稱“服”,兩邊兩匹稱“骖”。
纛一般情況下裝飾在“乘輿車衡左方上”,或者是“在左骖當镳上”,也就是裝在左邊的第一匹馬馬頭上,起到引領作用。秦始皇陵出土的銅車馬,其纛的裝飾卻在右骖上,專家估計可能是與秦人尚右相關。
秦始皇陵陪葬坑出土銅車馬
纛,既可以裝飾在馬頭上顯示皇家尊貴,也可以用人手持,作為儀仗隊的裝飾。這種情況下,纛的形制就類似紅纓,垂下細細的長條,僅在皇帝的儀仗中出現。
03
民間延續
到了今天,纛并沒有消失,仍然存在。蒙古國的國家儀式就由舉着大纛的儀仗隊開道引領;
"可汗探索"多國維和軍演
在浙江桐鄉一帶,還有一種風俗活動,叫大纛旗表演,據說始于清道光時期,已有150餘年的曆史,一般是在每年清明期間的“蠶花勝會”上表演,是舊時村民為表達對田蠶茂盛、國泰民安的祈望而産生的。
大纛旗主要由一人表演,表演者手扶旗杆亮相,然後雙手将旗杆拎起托在腰間,最後發力單手将旗杆挺起。然後将旗杆放下落地再反複做同樣的動作。幾個回合後再換另一人上來表演。舉的越多,掌聲和喝彩越熱烈。
大纛旗表演
看了這麼多“flag”,你認識“纛”了嗎?暑假就要結束了,别光立flag,要行動啊!
END
點個贊吧~
敝帚字珍
漢字文化博大精深,
我們常用的漢字隻有不到3000個;
新華字典收錄漢字約8000個;
現在的電腦手機等終端,
可顯示漢字約30000個;
2005年的國家标準GB18030-2005,
收錄漢字7萬多個;
而最新的國際标準10646,
收錄漢字9萬多個。
漢字再多,
如果不認識、在電腦上打不出來,
這些漢字文化就都丢了。
我們要做的,就是和您一起,
尋找漢字的文化。
歡迎您關注:敝帚字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