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易刮痧 |分享刮痧方法,傳播養生幹貨
-----------------------------------------------
近日天氣是杠杠好,清空萬裡呀~~~~
那麼今天,小編就在這裡為大家普及一下三伏天的知識以及在接下來的三伏天咱們都要做什麼。
三伏天其實就是一節氣的名稱,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立秋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而且最潮濕、悶熱的日子。中醫裡有“六邪”,是指風、寒、暑、濕、燥、火,“三伏天”裡的“伏”其實就是指“伏邪”,也就是六邪裡的暑邪。為什麼學生要放暑假,其實也就是在避暑邪,因為三伏天是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今年三伏天的具體時間是:
7月17日~7月26日 為初伏 10 天
7月27日~8月15日 為中伏 20 天
8月16日~8月25日 為末伏 10 天
雖然,三伏天的日子很不好過,各種不舒服
BUT
三伏天的這種“悶熱”,卻是養生人士的神助力!!!
冬病夏治,重在三伏!
《皇帝内經》所述,人與自然界是統一的,人體的陽氣和自然界的陽氣相符,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也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此時,人與大自然一樣,陽氣升發,經脈氣血運行最為旺盛,毛孔微張,是祛濕逐寒,行氣活血,鼓舞陽氣最好的時節!
三伏養生須知
日常生活中
1、應做好心理調節,要靜心、安神、戒躁、息怒。
2、夏季歸心,而心喜涼,宜食酸,所以夏季應适當地多吃一些酸性的食物。比如可常吃些小麥制品、李子、桃子、橄榄、菠蘿、芹菜等。中醫注重天人合一,陰陽互補,因此,在夏季人們要多吃酸甘的食物外,盡量不吃辛辣溫燥食物。還要避免生食冷飲過度導緻傷及人體内的正氣而誘發疾病。
3、多喝白開水,并且要定時飲水,不要等口渴時再喝,口渴後不宜狂飲。應少喝果汁、汽水等飲料,其中含有較多的糖精和電解質,喝多了會對胃腸産生不良刺激,影響消化和食欲。
4、不宜過量飲酒。人體三伏天受氣溫影響極易積蘊濕熱,而濕熱過盛又是誘發皮膚發生濕疹的病因,若大量飲白酒,更會助熱生濕,無異于火上澆油。
5、午睡時間不宜過長。午睡時間過長,中樞神經會加深抑制,腦内血流量相對減少會減慢代謝過程,導緻醒來後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6、空調室内外溫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調室内外溫差不超過5度為宜,即使天氣再熱,空調室内溫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
三伏祛濕助陽效果佳
随着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都關注養生,用不吃藥不打針的物理療法,解決身體的各種亞健康問題,在這裡小編也向大家推薦兩種在三伏天可以快速祛濕以及調動身體陽氣的方法,百試百靈呦~
1、灸療法:在當下最為火熱的灸療法為泥灸和艾灸,是因為它們可使補陽祛邪之力達到極限,對各種慢性病、關節不适、婦科疾病效果齊佳。
艾灸:氣血的運行有遇溫則散,遇寒則凝的特點,而艾灸就是利用艾草條燃燒時的熱量,對經絡穴位溫熱性刺激,達到溫經散寒,加強機體氣血運行,促進寒濕排出的效果。
泥灸:基于傳統蠟灸的基礎,加上礦物泥和藏紅花、雪蓮花、當歸等十多種中草藥配置而成,敷于身體部位,可拔出體内寒濕,加速血液循環,緩解局部水腫疼痛。
艾灸是單一艾葉為原材料制成的,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泥灸則為十幾種名貴中草藥配置而成,如身體濕氣很重的情況下,小編還是建議用泥灸祛濕,皮膚給藥面積大,滲透力強,更具針對性。2、刮痧祛濕法(配合重點穴位)
疏通後背中焦督脈及膀胱經
膀胱經主管人體水液代謝,是祛濕氣必須疏通的經絡。可分為三闆來刮拭,每個部位刮30闆左右;力度可由輕到重,一點點加重,以刮拭部位感覺脹、微痛為宜。
腿部重點祛濕穴位
承山穴位于人體的小腿後面正中,膀胱經上,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的尖角凹陷處即是。主要作用:運化水濕,固化脾土。每天可按揉3到5分鐘,一次30下左右,以有酸脹感為宜。
三陰交穴:内踝尖上直上3寸,約4指幅寬,按壓有一骨頭為胫骨,此穴位于胫骨後緣靠近骨邊凹陷處。因三陰交是三條陰經的交彙,所以可主治三經之疾,治療下肢水腫效果極佳。每天按揉3到5分鐘,力度由輕到重,以有酸痛感為宜。
3、三伏提升陽氣最好的運動方式---健身氣功八段錦
八段錦有強身健體之功效,可使周身血脈通暢,氣血充足,在三伏,與大自然相結合,提升陽氣最佳。注:中午12點之前鍛煉,效果顯著。
以上内容則是小編今天帶給大家的小知識呦,鼓勵一下小編,小編以後一定會更加努力為大家帶來更好的養生知識以及刮痧技能的哦
版權申明:
本文為“木易刮痧”原創,版權歸“木易刮痧”所有,如有轉載請留言與我們取得授權。
更多刮痧養生方法,請關注muyiguasha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