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知識的獲取方式逐漸固定為“言傳“時
“什麼樣的學習方式是更适合孩子并且更有效的“
成為了教育工作者
每天在不斷研究、困惑、思考的問題
而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
項目式學習PBL(Project-Based Learning)
關于項目式學習
在此前,我們在以往的公衆号文章裡也簡單的提到過項目式學習。項目式學習起源于美國,是一種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以小組合作方式進行項目規劃及解決項目任務的學習方式。廣義來說,項目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簡稱PBL)就是圍繞項目構建課程的一種方法。這些項目通過提供真實的探究式活動來突出學習過程的本身,讓學習者閱讀内容、分享想法和重新審視自己的思維。
項目式學習(PBL)的優點:
在現階段對PBL的研究中可以得知:PBL的确比傳統以教師講課為核心的教學模式更能提升學生學習的效果。通過對比實驗,在美國K-12的教學環境中,使用PBL之後,學生普遍對學習内容的掌握能力、對課堂學習的參與度以及對學習項目的理解程度都有明顯的提高。特别是對科學類學科概念的掌握上,PBL以實際的應用場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同時,相比較傳統以教師為核心的傳統教學法,PBL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學習的自主性以及學生的個性化表達。
如何進行“項目式學習”?
主要需要把握的關鍵環節有以下幾個:
1.提出問題
和孩子一起确定一個有挑戰意義的項目。需要注意的是,項目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是孩子們有可能掌握和完成的。
2.制定計劃
圍繞項目主題展開讨論,制定如何完成項目的具體計劃,包括方法、時限和分工。
3.實施計劃
小組成員按照各自的分工展開工作,成年人可以作為信息聯絡、監督鼓勵的角色,協調孩子們的分工與合作。
4.評價反思
在項目計劃實施過程中,要及時召開溝通和讨論會,對相應階段和角度的工作進行彙報和評估,對不适合的地方進行及時調整,包括工作方法和人員調配。
5.調整計劃
針對實踐當中發現的問題進行相應的計劃調整,繼續推進計劃實施。
6.展示成果
孩子們以自己的方式展示和介紹成果。
那麼在實際操作中,老師們是怎樣運用和操作好PBL呢?我們來看一下具體事例:
假設我們以這次疫情為例,開展了一項相關的PBL活動。
1、 首先老師會提出與此次疫情相關的問題。如 “病毒為什麼會威脅到人類?”“面對病毒的侵襲,我們有哪些選擇?”等等。
2、 在經過第一波的談論過後,由班主任統一協調,成立以學生為主體、班主任負責管理、家長積極參與的“學生成長共同體”小組。每個小組6-8人,設指導教師1名,設學生組長1名、副組長2名,小組成員共同完成各項任務。
3、 做好計劃之後,班主任将視頻、文字資料等課程資源發送給學生家長,家長們則進行相應的配合和指導,帶領孩子們開啟為期一周的PBL項目式學習。此時家長起到的作用就是信息聯絡、監督鼓勵。
4、 根據提出的問題,家庭成員之間可以進行相關的話題讨論。并将讨論做成會議記錄,并發送給班主任。班主任則可以對不合适的地方進行調整。
5、 班主任則可以對不合适的地方進行建議和指導,并推進該項目的正常運行。
6、 最後當項目完成時,進行展示和介紹成果,可以是畫報的形式。也可以是文字的形式等等。
通過這樣一個機會,可以讓孩子們真正明白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比如不吃野生動物,拒絕看動物表演,拒絕穿皮毛的衣服等等;也能讓孩子知道如何保護好自己的生命健康,比如加強鍛煉,勤洗手,不挑食,疫情期間佩戴口罩等等。有了孩子們的自主探究,再加之我們的引導,他們就能自己得出這樣的結論,而不是直接告訴他們應該這麼去做。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每個階段需要有不同的規劃,依據年齡特點和發展任務,撫養者和教育者應當适時調整培養和訓練的要點和重點。家長在幫助孩子選擇PBL時,要認真了解該項目的操作流程,分析其是否真的有意義,對孩子的成長是否真的有所幫助。
如果你還苦于孩子學習效率低,或者是還沒有體驗過項目式學習,不妨這個夏天來野趣夏令營體驗一下,一定會給你和孩子帶來雙重的驚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