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井良二Arai Ryoji,1956年出生于日本山形縣。他出版過許多繪本,至今已經累積到了100多本。看他的畫,往往很難相信這是出自于一位成熟的大人之手。
他的畫有小孩般無限的想像,充滿自由的筆觸以及童年稚氣的色彩,這就是荒井良二的獨一無二的魅力。
他曾說過:“語言能表達清楚的,我不想畫成繪本。我更在意的是那些無法用語言表達的部分。”
值得一提,荒井良二在1999年以圖畫書創作 《猜謎小旅行》獲得博洛尼亞國際童書展圖畫書特别獎; 《森林的繪本》獲得第三屆瑞典“阿斯特麗德·林格倫紀念獎”插畫家獎(ps:該獎項有兒童文學界諾貝爾獎美譽之全球最高獎金之稱),他也是第一位獲得該項大獎的亞洲插畫家。
2006年以 《隙縫國的門扉》獲得日本文化廳媒體藝術祭動畫部門優秀獎;2007年以 《太陽風琴》獲得第一屆JBBY獎;2012年以 《天亮了,開窗啰!》獲得第59回産經兒童出版文化獎大獎,同年以 《天空的繪本》獲日本年度“這個繪本我愛!”繪本獎,等等。
。
那個沉迷畫畫的孩子長大了
延續兒時對繪畫的熱愛
從很小時候開始,畫畫就是荒井良二生活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荒井良二是家裡最小的孩子,他幼時不愛說話,隻喜歡到處畫畫,畫在宣傳單背面、畫在算數本上,家裡到處都能看到他的小畫。直到現在,童心滿滿的荒井良二還會随手給桌上的小物件畫個可愛的表情。
畫了表情的筆筒
到了上學的年紀,因為覺得學校很無聊,他經常毫無理由地默默逃課。老師多次批評甚至家訪,都沒什麼作用,于是改變了策略, 開始有意地鼓勵他做喜歡的事情——唱歌和畫畫。
在老師的鼓勵下,荒井良二參加了美術比賽,甚至可以在午餐時間跑到廣播室給大家唱歌…就這樣,在荒井良二升入三年級的時候,他已經可以滿心期待地去上學了。
高中時代,荒井良二第一次接觸到了“繪本”。他在繪本店讀到了瑪格麗特·懷茲·布朗的《月亮,晚安》(Goodnight Moon)。
《月亮,晚安》日文版内頁
最開始,對于這本書的内容,荒井良二感受到了不小的疑惑:為什麼同為動物,兔子卻可以飼養貓狗,不會被吃掉嗎?明明是兔子,家裡為什麼有虎皮地毯?
繪本裡充滿了“不合理”,人們卻不會對此加以指責。荒井良二被繪本中所包含的無限可能性深深地吸引住了。
同時,他也為繪本的構成和質感興奮不已:與單幅美術作品不同,繪本可以畫很多畫,還可以配上文字補充說明;繪本在大量印刷之後可以前往世界各地,送到許許多多陌生的人們手中。
繪本同時具有自由的可能性、表達的開放性和傳播潛力,這不就是自己想要做的“流行藝術”嗎?自此,荒井良二便沉迷于在學校附近的繪本店蹭書,讀到了國内外衆多優秀繪本。
忠于自己内心的小孩
步入繪本界的人生轉折
26歲時,他成為一名全職插畫師。然而,插畫師的工作讓他不得不壓抑自己的想法,以“服務客戶”的意識來繪畫,滿足客戶提出的全部需求。
雖然他的插畫工作得到了認可、在業内獲得了一定的口碑,但長期壓抑内心的表達卻令他患了自律神經失調症,花了7年才徹底治愈。
20多歲時的荒井良二,正在模仿太宰治的姿勢
一病之後,荒井良二意識到,不能再這樣壓抑自己的創造欲望了——一直以來潛藏的“想做繪本”的願望愈加強烈。
1990年,他嘗試性地自費出版了第一冊繪本——《MELODY》。在這本紅藍雙色印刷的《MELODY》裡,已經出現了很多荒井良二往後作品中常常出現的元素:旅行、音樂、陌生的世界……
荒井良二的繪本處女作《Melody》
對荒井良二來說,個人畫展是他釋放自我的地方,不論插畫的工作有多忙,他都會積極投入精力去籌備。這樣的努力終究沒有白費:33歲時,他在一場個展上遇到了自己的伯樂——知名出版人 土井章史。
土井章史正好在籌備一個繪本套系“印象森林”(イメージの森),覺得荒井良二的風格很是契合。二人一拍即合,荒井良二終于獲得了以公開出版為目标來畫繪本的機會。
到了要正式開始畫繪本時,荒井良二開始思考: 到底畫出什麼樣的繪本,孩子才會喜歡?要如何讓孩子們開心呢?他苦思冥想了整整三個月,才終于在自己身上找到了答案:
“我回想了我的童年時代。回憶自己第一次看的電影、喜歡的搞笑藝人、赤冢不二夫的漫畫、查理·布朗的音樂……”“我突然恍然大悟—— 不要想着去取悅孩子,而是要畫小時候的自己會喜歡的東西!”
每一個大人,都曾經是充滿生命力和創造力的孩子。這些創造力與生命力,逐漸被後天的知識與經驗遮蔽了。
為孩子而創作的意義,不是要去定制一部迎合孩子的“标準繪本”,而是要去真誠地去探尋童年的自己,拽出那個藏起來的小孩 ,作為孩子去創作。
豁然開朗的荒井良二,忠于自己内心的孩童而創作,創作出了《徐徐和慢慢》(ユックリとジョジョニ)。這部作品不僅讓策劃人土井章史非常滿意,還得以代表日本參加了凱迪克獎的展出,獲得了來自國際的關注。
《徐徐和慢慢》
《徐徐和慢慢》的核心是一場悠然的旅程:跳舞的女孩和拉手風琴的男孩慢慢地前行,沿途享受風景和邂逅,不知不覺地,女孩的舞跳得好了些,男孩的琴也拉得更動聽了。
沒有戲劇化的沖突和方向,沒有刻意營造出的起承轉合, 荒井良二擺脫了之前工作裡的“定制”思維,隻是畫出了自己想畫的東西。他意識到繪本創作不能勉強,不能心急,需要“慢”下來,于是才有感而發,畫出了書如其名的《徐徐和慢慢》。
他說:“雖然是我從自身體驗出發而創作出來的繪本,但我相信,它自然會與人相通、與社會相連。”
2007年,日本NHK電視台在節目中稱他為“世界的荒井良二”。不過, 荒井良二之所以是“世界的”,正是因為他忠于自己、忠于自己内心的那個孩童。
孩子的世界沒有答案
森林裡有一塊空地
在荒井良二看來,商業插畫和繪本的最大差别是,商插的最終目标就是給出那個令甲方滿意的“答案”,而繪本的創作卻并非如此。 因為,孩子的世界沒有答案。
以大人的機巧繪成的故事,很難抓住孩子的心。而某些很容易抓住孩子的繪本,大人卻反而會“看不懂”,因為這些繪本的故事“沒有邏輯”,甚至根本就沒有“故事”。這樣的繪本稱為 “無厘頭繪本”(Nonsense繪本)。
無厘頭繪本在日本的開創者——繪本作家 長新太,是對荒井良二影響最深的繪者之一。
長新太的作品常常不存在傳統意義上的“邏輯”和“故事”,例如最經典的《圓白菜小弟》,全篇在想象各種生物吃了圓白菜會變成什麼樣子:
《圓白菜小弟》(全5冊)
吃了圓白菜的蛇
吃了圓白菜的鲸
天馬行空的古怪想象搭配上稚拙的兒童畫風格,大人們讀完往往莫名其妙不知所以,但孩子們卻愛不釋手,樂個不停。
荒井良二早期的作品頗能看出長新太的影子,例如1997年出版的《森林裡有一塊空地》(そのつもり),也可以歸類為“無厘頭繪本”:
《森林裡有一塊空地》中文版封面
從前,有一片叫“想”的森林,森林中生活着很多動物。
森林裡有一塊空地,大家在空地上開會,讨論究竟要将這塊空地建設成什麼。
有人說,要建設成溫泉,大家愉快地泡溫泉浴;
有人說,要把這片森林變成海洋;
還有人說,什麼都不用改變,保持原樣就好……
終于,大家因為意見不合而吵了起來:
突然,一頭巨大的牛走進森林來吃草,動物們吓得一哄而散。
牛吃完草離開了。森林裡傳來細小的議論聲。小聲的議論一直持續着。
“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以大人的眼光看,這是本莫名其妙的書:空地最後到底有沒有變化?建成什麼了?牛過來又走了的作用是什麼?結尾的議論聲是動物們發出來的嗎?他們還在議論空地的事嗎?
大人們會條件反射一般想從繪本裡找到答案,因為沒有答案,就覺得是“看不懂”的繪本。然而,這種“不知所雲”和“奇奇怪怪”,有時恰恰是吸引孩子的地方。
讀完《圓白菜小弟》的孩子們會繼續琢磨:别的生物吃了圓白菜會變成什麼怪模樣?同樣,讀完《森林裡有一塊空地》的小讀者,也可能會繼續琢磨這塊空地還能變成什麼宏偉或可愛的設施。
“無厘頭繪本”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發揮想象力的遊戲場所,正因為沒有答案,所以天馬行空的想象遊戲可以無休止地玩兒下去。它們并非沒有故事,隻是這些故事留給了讀者自己去完成。 孩子們的閱讀與想象,也是創作的一部分。
和孩子一起畫畫的荒井良二
在表達的邊界大膽探索
與孩子們的工作坊
摒除成人社會的習性熏染、喚醒自己内心的小孩,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其實非常難。正如畢加索所說:“我用了一生,才能像孩子一樣畫畫。”
荒井良二讓自己保持孩童心态的一大秘訣,就是經常和孩子們相處。在繪本創作之外,他熱衷于開設工作坊,和孩子們一起畫畫。
他相信,每個孩子身上都潛藏着巨大的創造力, “孩子們的活力和有趣的思維發散,遠遠無法窮盡。”每一次工作坊,都是和孩子們一起探索未知世界的旅程,也是向孩子們學習的過程。
荒井良二與孩子們開心互動
為了最大可能地給孩子們創造“胡鬧”的空間,荒井良二的工作坊常常是不設限的, 給出的創造目标都很模糊,盡量減少語言概念對創造性的阻礙。例如,他會說“今天我們要做個像貓一樣的東西”,而不是“今天我們要做一隻貓”:
工作坊上,有人在石頭上随手畫了“小貓”,
獲得了荒井良二的驚喜稱贊
他會說“今天我們要做出像繪本一樣的東西”,而不是“今天我們要做一本繪本”。他為孩子們打破了“繪本”的概念——繪本不需要正正方方,可以是各種稀奇古怪的形狀:
孩子們做出的“繪本”,書名叫《鑰匙的遠方》
荒井良二說, “不是懷着某種目的去作業,而是在玩的過程中創造出新的東西。”
荒井良二在演講現場示範起“玩”的過程
荒井良二的繪本,有時就是在這樣看似“胡鬧”的過程中成型的。《宇宙雞蛋》是由一系列即興牆繪拼成的繪本,先有氣勢恢宏的畫,再配上韻律感很強的文字。整個繪畫過程,都被印到了書的環襯上,内頁裡也放了一張他繪畫時的身影:
在作品裡親自“出場”的荒井良二
環襯頁記錄了整個繪畫過程
孩子們的塗鴉往往隻是單純的釋放和表達,内心沒有關于“要做出一個成品”的計劃和壓力。荒井良二為了找到這種自由的感覺,他反而會刻意用一些看起來不那麼自由的工具,例如非常短小的彩鉛筆。
小到不可思議的鉛筆頭
不便利的工具可以抑制成人的筆觸,幫助他找到随意塗塗抹抹的感覺。在他看來,那些自由随意、無法預知的部分,才是“繪畫”的魅力所在。
“語言能表達清楚的,我不想畫成繪本,我更在意的,是那些無法用語言表達的部分。”一旦形諸語言,繪畫可能帶來的豐富感受就被局限住了。
所以,他總是用線條和色彩,在表達的邊界大膽地試探。絢爛的色彩與自由稚氣的線條,便成為了荒井良二的代表性特征。
荒井良二筆下奔湧的色彩
像孩子一樣的塗鴉方式
在2005年獲得林格倫紀念獎之後,荒井良二獲得了更多的嘗試機會,得以走進各種不同的藝術和文化産業領域。就在當年,荒井良二參與制作了一部兒童動畫《夾縫國的波塔》(スキマの國のポルタ)。
在世界與世界的縫隙中,有一個悠閑的國家,名叫“夾縫國”。送貨員波塔和他的毛驢夥伴羅巴羅巴,總是優哉遊哉走在路上,給夾縫國的小夥伴們(有植物,也有動物)送去禮物。
這些禮物原本是為了幫小夥伴們解決困難,卻總是會帶來出乎意料的事态發展。
《夾縫國的波塔》截圖
靜态的畫面動起來後,我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荒井良二的兒童畫畫風的活力,或許在小孩子們眼中,繪本裡那些塗鴉小畫,一直是這樣舞動的:
熟悉的小畫動起來了!
好不容易能讓自己的畫動起來,荒井良二當然不會放過每一個嘗試新點子的機會。就像“夾縫國”這個名字所展示的,他經常會在動畫裡“打破次元壁”,親自“出場”,讓短短5分鐘不到的劇情,也能往完全無法預料的方向發展。
打破次元壁,親自出馬拯救小主角
《夾縫國的波塔》從2005年9月到2007年7月在NHK陸續播放,總共13集,每集5分鐘。2006年,它獲得了日本文化廳媒體藝術祭動畫部門優秀獎,在荒井良二長長的獲獎履曆上又添了特别的一筆。
憑借對創作的大膽探索和對新領域的不斷嘗試,荒井良二不僅沒有像他曾經擔心過的那樣陷入模仿的怪圈,還一步步走出了自己無可替代的風格。
不過隻有一點,他與長新太這位前輩一脈相承、未曾改變—— 那就是一顆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