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的壽命有多久?為何很少有人見過魚老死?
不說遠的,拿我們後山小水庫來說事。大概15年前,我家後山的小水壩,被上百位村民圍得水洩不通。原來,有人從這個荒廢多年的水壩抓到了幾條60多歲的“老魚王”,體長遠超過成年人的體型,這可能是我見到過的最大魚類。
原來這個村裡的水庫無人承包,荒廢了許多年了,直到當年要填湖造田才開始抽水抓魚。村裡上了年紀的老人,也說不清這水壩是什麼時候荒廢的,隻是說記事的時候就知道這麼一回事了。
當時我年紀還小,聽村民說後山的水庫打撈出了欲望,我就馬上關掉了電視,跟着家人去到了現場。借助着小孩子的靈活,我鑽過人群見到了被放在地上的“魚王”。
那是3條體長比人還長的魚,其中一條是紅尾的鯉魚,足足有水桶那麼大的“腰圍”,嘴上的胡須目測十多厘米,可見年紀之大。另一條魚比鯉魚還大,足足有成年男子的體型,它渾身漆黑,身上還有黑色斑點,腹部是白色的,頭部橢圓, 看上去很有活力。
村民們說這是烏魚,也叫做黑魚,它們最老能長到100歲,圍觀的老人說這條魚至少得60~70歲了。另一條魚是什麼,我印象裡記不清了,好像是草魚吧,隻知道它的體型和黑魚不相上下。聽他們說是五六個人下水把魚扛上來的,後來有人開來一輛三輪車運走了這幾條魚,至于它們後面的生死、如何處置的,我也不得而知。壽命有多久?為何很少有人見過魚老死?壽命有多久?為何很少有人見過魚老死?
但這是我目前見到過最大、最老的淡水魚類了,一條魚在現如今的環境下能活50年以上,已經非常了不起了,在魚類中算得上“老祖宗”級别的魚王了。所以聞到魚的壽命有多久時,我總會想到後山水庫裡的魚王,因為還未有更老的魚類,來打破我的固有認知。
那麼,魚類的壽命有多久呢?是否如我所知的那樣?
後來随着年紀增長,閱曆和知識逐漸豐富,才知道魚外有魚,天外有天。魚的壽命有多久,這絕對是個很大的議題,今天來分享下我所了解的各種“魚類”壽命。
首先,從大家最熟悉的淡水魚類說起。全世界已知的淡水魚類共8600多種,其中鯉形目2420餘種,鲇形目2210餘種,脂鯉目1330餘種,光我國的淡水魚就有850多種。
所以沒辦法挨個介紹它們的壽命,這其中多數淡水魚類壽命也在0~20年間。所以今天挑選幾種家喻戶曉的長命魚來逐個介紹。
01:魚的壽命都有多長?
第一,四大家魚:青魚、鯉魚、鲢鳙、草魚
青魚的壽命一
般在7~8年,少數可以達到十年左右,環境适宜的話能存活20多年。
草魚平均壽命也在7~8年,但少部分人工飼養的草魚能活不超過20年,野生草魚無人為幹預情況下,甚至可活30~40年。
鲢鳙的壽命一般在5~8年,少部分較為長壽的能活到十年以上。
鯉魚的壽命是四大家魚最高的,正常情況下鯉魚能活40年,有些鯉魚無人打擾、環境穩定的話,能活到100年左右。
第二,鳊魚、鲫魚、鲶魚、羅非魚、黑魚
鳊魚的平均壽命在10年左右,最高的野生鳊魚,也活不到20歲在魚類裡算不上出色。
鲫魚壽命和四大家魚不相上下,一般來說鲫魚能活10年左右,少數野生的鲫魚能活到15歲 。但鲫魚長的很慢,年齡和體型不成正比。普通鲫魚一年也才能長到1兩,3年長到半斤,5年能長到一斤。所以釣魚愛好者們釣上幾兩的鲫魚别沮喪,這可能是鲫魚裡的老油條了
。
鲶魚是雜食性魚類,一般壽命可達到20多歲,一些鲶魚能活到70多歲以上。例如長江三峽水庫裡的鲶魚,水深、食物豐富、生存空間适宜,估計活80多年都不成問題。
羅非魚的壽命不算太長,大緻在8年左右,這是一種帶有尖刺的魚類,屬于外來入侵物種,不能抗凍,所以活的不算太長。
黑魚壽命也很長,而且生命力頑強,能做到離水3天都不死。如果意外夭折,它們平均壽命在幾十年,最長的也可以做到“長命百歲”,比人還要長壽。
第三,魚中長老:鲟魚、狗魚
鲟魚算得上是壽命較長的淡水魚了,它們本身就是活化石,從白垩紀到現在沒點本事,是說不過去的。鲟魚的最長壽命可達百歲,最老的能活到150歲。不過随着環境惡化,它們的數量再急劇減少。
狗魚據稱是壽命最長的淡水魚類,最長達1.40米,體重能達到20公斤,它們最長可以活200多歲,堪稱魚中老壽星。
接下來說說海魚,挑幾個典型的來舉例,如金槍魚、鲸魚、鲨魚。太平洋、大西洋的金槍魚的平均壽命在20多年左右。鲨魚的平均壽命在70多歲,如果不被捕食、意外夭折,有的可以活到500多歲,如格陵蘭鲨魚壽命在272~512歲之間。
而鲸魚就沒有那麼厲害了,作為哺乳動物它們的壽命大多在50~100歲之間,但是品種不一樣,壽命也不相同。如虎鲸就隻能活20~30歲,而抹香鲸的壽命就能達到100多歲。
02:為什麼很少有人見過魚老死?
了解完魚的壽命後,另一個問題又來了,既然魚類也遵守生老病死的定律,為何人們很少見到老死的魚類呢?主要是出于以下原因:
1.魚的壽命比人長
少部分的淡水魚、海魚壽命比人還長,長命百歲對它們來說非常貼切,所以它們能把人“熬走”,自然就沒人見到過它們死去。更何況海魚潛伏在深海裡,人們也很難觀測到它們的一舉一動,就算老死也不會被發現。
2.和魚類自然死去的過程太隐蔽有關
大多數魚類在老死之前,都會生病。确切的說,魚不是老死的,而是病死的。它們在死去的時候是在水底,直接沉底死亡,更也不會浮出水面。所以這便是很多人見不到魚老死的原因。
3.魚類是否老死很難分辨
怎麼判斷魚是否老死呢?這對人們來說是個難題。你最多知道魚翻了肚皮是死去,但你無法分辨它們是否老死的。而且從它們的外觀上也很難分辨,不像人老了會行動緩慢,臉上有皺紋那麼直觀。
4.魚在水中,人在陸地,想看到
魚類老死,談何容易
魚類和人本身就不在一個環境下生存,人們如果想觀測魚自然死去,隻能把它們抓回來放在大缸裡研究,在野外想看到魚類自然死去的幾率很小。沒人會帶着潛水設備下水追蹤一條老魚,然後等着看它們咽氣,這難度很大,幾乎不可能實現。
再說了魚類老死雖遵守自然規律,但卻是無征兆、悄無聲息發生的,人們就更不會能察覺了。
寫在最後
世界上的魚類數量太多,它們大多數壽命有短得不敢想象的,也有長命到能熬過幾代人的。這篇文章也隻是找了一些典例來叙述,還有很多魚類沒有涉及,而且這也隻是我們發現的魚類而已,那些潛藏在深海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