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語文教學片段的教學設計怎麼寫

語文教學片段的教學設計怎麼寫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6-26 06:56:57

識字學詞、遣詞造句,是學生語文能力生長的根基。據語言學家研究,不同家庭的幼兒,從父母及家庭成員中聽到的詞彙數量是不同的,所造成的差異直接影響了他們在小學階段的語言學習能力。填補這個詞彙鴻溝的唯一契機,就在于每天的課堂學習,在每一節語文課。我們常常發現,一篇課文中的生字詞,對于有的學生來說,已經耳熟能詳,甚至運用自如,而對于有的學生來說,幾乎個個都是陌生面孔,不教就成了攔路虎。

如何兩頭兼顧呢?

一是多種識字方法綜合運用,既有随文識字,又有集中識字,用最少的時間将課文中的重點生字詞教得透徹一些,讓那些識字量少的學生可以追上來;

二是多種活動運用詞語,既有一個一個的演繹式理解,又有一個一個的講述式運用。在演繹與講述中,可以讓識字量多的學生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從說得對向說得好邁進,而那些識字量少的學生,則可以在運用中熟練與積累。

當然,如果能設計一個綜合性的寫話練習,讓學生在片段寫作中,将積累的詞句加以靈活運用,更能錘煉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且可以促進每一個學生在原有水平上進一步提升。

語文教學片段的教學設計怎麼寫(是語文教學的必做功課)1

教學案例參考:《帶刺的朋友》

課前交流,走近刺猬

師:(播放刺猬的動圖)這小家夥跟其他動物相比有什麼特别之處?

生:它有刺。

師:哪裡有刺呀?

生:背上和身體的兩側。

師:肚皮上有刺嗎?胸口和臉上有刺嗎?

生:沒有。

師:所以它能卷成個球。可愛吧?據說它性格非常溫順。知道什麼叫“溫順”嗎?

生:就是很溫柔。

師:是的。刺猬一般不輕易攻擊别人,經常吃一些有害的昆蟲,所以它對我們人類來說是益——

生:益蟲。(衆笑)

師:它是一種小野獸,所以叫益——

生:益獸。

【點評:課前的“熱身”談話,旨在增進學生對刺猬的了解,為導入課文學習作了情感上的鋪墊。好課需要“預熱”。】

語文教學片段的教學設計怎麼寫(是語文教學的必做功課)2

闆塊一:辨别生字,激發閱讀熱情

師:(生讀題)這位帶刺的朋友是誰?一起說。

生:刺猬。

師:“我”把刺猬稱為“帶刺的朋友”而不說“帶刺的家夥”,說明“我”對刺猬——

生:很喜歡。

師:你們都預習課文了,誰能說說課文中刺猬做了一件什麼事?

生:刺猬偷棗。

師:“刺”字和“棗”字都是這節課的生字(出示“刺”和“棗”),它們有一個共同的部分——“朿”,一個在左邊,一個在上邊。這個部分也讀cì(出示“朿”)。古時候它是個獨立的漢字,是象形字,指植物上帶刺的那個部分,現在加上立刀旁變成“刺”,意思更明确。那麼“棗”為什麼也有這個部分呢?棗樹上——

生:也有刺。

師:是的。棗樹的幼枝上也有刺,長大了就沒有了。漢字有意思吧?都有“朿”這個部分,那寫起來有啥不一樣呢?伸出手來,一邊寫一邊說說筆畫。(生書空)

師:這部分寫起來有什麼不同呢?

生:一個是點、一個是捺。

師:是的。在“刺”中是點,在“棗”中是捺。

生:一個是有勾的,一個是沒有勾的。

師:你有一雙慧眼。把掌聲送給他。

生:“刺”的那一豎比較長,“棗”的一豎比較短。

師:這樣寫出來才端正好看。刺猬偷棗,作者怎麼還喜歡它?一起到文中去找答案。

【點評: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用簡練的語句概括課文的主要内容:刺猬幹了一件什麼事?這一問,問到了“關鍵點”上。如果問“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或者問“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就失去了“準頭”,學生的思考會多兜幾個圈。随文教學生字“刺”,從象形到書寫,教得細緻入微。易錯的字,非下功夫認真教不可。】

語文教學片段的教學設計怎麼寫(是語文教學的必做功課)3

闆塊二:學習詞串,了解情感的變化

師:自由讀課文,再說說文中對刺猬的稱呼有哪些。(生認真讀課文)

師:讀得可真認真,老師喜歡大家。那麼“我”對刺猬的稱呼有哪些呢?

生:一個圓乎乎的東西,那個家夥,聰明的小東西。

(出示:那個東西那個家夥聰明的小東西)

師:把你稱作“聰明的小東西”,你是不是特别高興?

生:(羞澀地)是的。

師:一開始叫“那個東西”,然後是“那個家夥”,最後叫“聰明的小東西”,稱呼在變化,其實是“我”對刺猬的情感在——

生:變化。

師:文中還有一組詞,直接寫出了情感的變化,請一個同學來讀一讀。

(出示:非常驚訝恍然大悟暗暗欽佩)

師:理解嗎?

生:理解。

師:那我來讀詞語,你們用神态或者動作來表示你已經懂了,好嗎?

(師讀詞語,學生開心地用動作和神态演示)

師:這一組寫的是紅棗還是瑪瑙?

(出示:顆顆紅棗輕輕擺動飄香的瑪瑙)

生:紅棗。

師:(裝作不懂)不是說飄香的瑪瑙嗎?

生:(着急地)是把紅棗比喻成瑪瑙。

師:把紅棗寫成飄香的瑪瑙,這紅棗給你什麼感覺?

生:很香,眼饞。

生:要流口水。

生:想吃。

師:把紅棗寫得讓你直流口水,這叫寫得生動。刺猬看了也很饞,于是它就在這樣一個美麗的夜晚行動了。

(出示:新月斜挂斑斑駁駁朦胧的月光)

師:這是一個美麗的夜晚,也是适合刺猬偷棗的夜晚,為什麼?

生:在這個朦胧的夜晚,刺猬可以看到紅棗,但不容易被人發現。

師:真是個聰明的小東西。

師:同樣是寫“爬”,你發現不同之處了嗎?

(出示:緩慢地爬匆匆地爬急火火地跑)

生:第一個是緩慢地,第二個是匆匆地,第三個是急火火地。

生:速度不一樣。

師:是的,特别是急火火地,那是火燒屁股呀,急得不得了。在“爬”的前面加上不同的修飾詞,我們眼前就浮現了爬的不同樣子,那叫一個寫得生動有趣。

師:還有“詭秘地爬”,老師不懂,誰來告訴我?

生:神神秘秘地爬。

生:鬼鬼祟祟地,不想被發現。

師:真好!下面根據老師的提示來讀詞語。夜色真美——

生:新月斜挂、斑斑駁駁、朦胧的月光。

師:棗子讓人流口水——

生:顆顆紅棗、輕輕擺動、飄香的瑪瑙。

師:不同樣子的爬——

生:緩慢地爬、匆匆地爬、急火火地跑、詭秘地爬。

師:直接寫出“我”情感的變化——

生:非常驚訝、恍然大悟、暗暗欽佩。

【點評:課文中有21個生字,如“刺”那樣的随文識字,教得細緻卻有點費時。比較經濟的做法是集中識字,将這些生字詞組成5個詞串,一串一串地教,一組一組地學。讀讀詞串、說說詞義、演演動作以及詞語比較、情境運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的含義和情感色彩,教得透徹,學得充分。】

語文教學片段的教學設計怎麼寫(是語文教學的必做功課)4

闆塊三:品味動作,感受語言的生動

師:是什麼原因使“我”對刺猬暗暗欽佩?文中有句話告訴了我們。

生:“我”暗暗欽佩:聰明的小東西,偷棗的本事可真高明呀!

師:原來“我”欽佩它是因為它本事高明。我看有多少小朋友會跟老師寫一寫“高明”這個詞語。(闆書:高明)

師:它是怎麼樣偷棗的?高明在哪?默讀第2~11自然段,想想刺猬是怎麼偷棗的,找到刺猬的動作,用筆圈出來。

生:爬、搖晃、活動、歸攏、打一個滾、跑。

師:基本上就這麼多,從樹上掉下來也是,補上去。

師:它是這樣一步一步偷棗的。先是慢慢地爬上樹枝,接着用力地搖晃樹枝,然後棗子就落下來,它自己就掉下來了,活動活動。其實它的目的是把棗子歸攏,歸攏好了就打滾,最後快跑。(邊繪聲繪色講述,邊演示課件中的相關動作的詞。)

語文教學片段的教學設計怎麼寫(是語文教學的必做功課)5

師:獎勵大家做一回刺猬,舉起你們的左手做樹,手臂是樹幹,手指是樹枝。另外一隻手就當小刺猬,你們現在就是——

生:小刺猬。

師:看到樹枝上那像瑪瑙一樣的棗子了嗎?

生:看到了。

師:(帶領學生一起做動作)緩慢地爬,爬上老樹杈,哦,棗子不多(衆笑)。趕緊爬到樹枝上,棗子挺多的。幹什麼?

生:用力搖。

師:噼裡啪啦,噼裡啪啦,棗子落下來了吧?你們也掉下去了,摔疼了嗎?

生:沒有。

師:腦袋摔暈了嗎?

生:(笑)沒有!

師:那趕緊歸攏棗子呀!你那邊還有兩顆(生笑)。歸攏好,打滾,棗子都紮到背上了嗎?馱着棗子快跑!孩子們,刺猬就是這樣一步步偷棗子的。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些動作。

生:(很有節奏地讀)爬上樹、用力搖、掉下來、歸攏棗、打個滾、馱着跑。

師:太好了!再讀一次。

(生讀)

師:刺猬原來是這樣偷棗的。文章寫得非常生動有趣,比如歸攏棗,課文這樣寫。老師讀一讀,你們聽完了之後要說說動作高明在哪裡。(師範讀)它匆匆地爬來爬去,把散落的紅棗逐個歸攏到一起,然後就地打了一個滾兒。你猜怎麼着,歸攏的那堆紅棗,全都紮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長”大了一圈。

師:誰來說它的動作高明在哪裡?哪個動詞?

生:逐個歸攏。

師:它為什麼要一個一個地歸攏?

生:刺猬先逐個歸攏,把所有的紅棗歸攏到一起然後再打個滾,如果不歸攏,要一個一個地紮,容易被人發現。

師:如果沒有歸攏要打多少個滾?滾到東、滾到西、滾到南、滾到北,後來找不到北了。這樣做了效果怎麼樣?

生:(讀)你猜怎麼着,歸攏的那堆紅棗,全都紮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長”大了一圈。

師:你的朗讀可以打90分。誰的朗讀可以打100分?(生響亮地讀,全班讀)

師:聽着你們的朗讀,我仿佛看到文中的“我”驚喜的表現,睜大了眼睛自言自語地說:哎呦喂——

生:這個刺猬怎麼膽子大了。

師:哎呦喂——

生:刺猬怎麼那麼聰明呢。

師:哎呦,這小家夥變成了胖家夥了,這小東西——

生:太高明了,這種辦法都能想得到。

生:這小東西真是聰明,我什麼時候把它帶回家養一養。

師:它超厲害的,滿身的紅棗弄得自己喜氣洋洋的(衆笑)。把棗子全紮在身上,就好比咱們考了一百分,一分都不扣的哦。獎勵大家把這一段再讀一下,讓老師看到當時的情景。(全班齊讀)

【點評:教學最重要的是要有“登山”的感覺,拾級而上,一步一個台階。這個闆塊中設計了階梯式的四個學習活動:1.圈動詞,邊讀邊圈出偷棗的一系列動作。2.演過程,扮演刺猬演一演偷棗的一系列動作。3.品機智,聚焦“逐個歸攏”,領會刺猬的聰明。4.誇刺猬,用一個語氣詞“哎呦喂”,引發學生對刺猬的贊歎。這樣的教學既紮實又生動,源于活動設計契合了學生的學習需要。】

師:真好!你看,這一段寫得多好啊!它寫出了“逐個歸攏”和“打個滾”的高明,效果好得不得了。同學們,“爬上樹、用力搖、掉下來、馱着跑”這些動作有的沒寫效果,那你能不能看出它的高明之處呢?請找到這些動作所在的那句話,跟同桌交流一下高明在哪裡。(同桌交流)

師:先交流“爬上樹”。誰覺得“爬上樹”比較高明?

生:它輕手輕腳地爬,不會被别人發現,被别人發現的話棗就偷不成了。

師:孩子,你非常聰明,關注到它緩慢地爬、詭秘地爬。它就是不讓人——

生:發現。

師:對啊,多聰明的小家夥呀,如果它一開始快速地往上爬,動靜很大,這個計劃就可能完不成了。聰明吧?

生:聰明。

師:你也很聰明。我們繼續。接下來是“用力搖”,高明在哪裡呢?

生:“用力搖”棗子就一個個掉下來了。

師:哎,它為啥不一顆一顆去摘呀?

生:因為它的腳短。

師:(笑)腳短,夠不着是不是呀?嗯,我們聽聽他的。

生:一顆一顆摘的話,要浪費好多時間。

師:(贊賞地)一不小心天亮了是不是?所以“用力搖”,效果好,速度快。你看,棗子噼裡啪啦地落下來。你們表現得這麼好,老師讓你們聽聽棗子落下來的聲音。

師:(突然播放不了聲音)哎,沒有聲音。沒事,我們假裝有聲音好不好?(衆笑)(師模仿聲音)噼裡啪啦,噼裡啪啦,嘩啦啦,嘩啦啦……這麼多的棗子,說明“用力搖”很管用,也說明這個動作高明。我們把這一段讀一讀。

(生齊讀)

師:誰來說說,“掉下來”高明在哪裡?

生:小刺猬掉下來就可以撿棗子了。

師:但它爬下來也可以撿棗子的。

生:因為掉下來速度很快,爬下來速度很慢的,萬一不小心被人發現了呢。

生:爬下來浪費時間,掉下來不浪費時間。

師:好的,孩子們,你們的觀點是“掉下來”速度快,不浪費時間,“爬下來”,時間長,這是一種解釋。另外一種呢,也許,它太激動了,太興奮了,一不留神掉下來,都有可能。不管它怎麼樣掉下來,反正效果好。

師:最後,“馱着跑”高明在哪裡?

生:它要是放在背上滾着跑的話,就會把棗子碰爛。

師:是的,所以必須要馱着跑。誰關注到它“急火火地跑”,覺得很高明的?哎呦,它現在滿身的棗子,像一個神武的大将軍一樣(師做動作),如果這樣慢慢走好嗎?反正棗子已經在身上了。

生:如果很慢很慢的話就會被人發現,急火火地跑就不會被人發現。

師:是啊。你說呢?

生:如果它的家很遠,又慢悠悠地走,會被人發現。

師:孩子們,它紮着滿身的棗子急火火地跑,你們是否可以想象一下,它邊跑會邊想:哎呦,快點快點——

生:媽媽等着我呢!

生:今天晚上終于有了夜宵。

生:快點跑,快點跑,别被人發現。

師:對,快撤快撤,此地不宜久留。(衆笑)

【點評:“體會”是很難說得清、把得準、落到地的一個要求,常常停留在口頭上,而費老師卻落實在了教學中。第一招,假設,“如果……”這一說,就把刺猬的聰明之處給“顯”出來了;第二招,反問,“為啥不……”這一問,就把刺猬的特點與機智給“逼”出來了;第三招,想象,“想象一下……”這一想,就把課文未寫出來的畫面給“補”出來了。而更重要的是,學生從教師的“教”中,學到了“體會”的具體方法,也會假設,也會反問,也會想象了。好的教學,總是給學生以具體的方法,讓他們一用就有收獲。】

闆塊四:積累語言,講述偷棗的過程

師:你們看,剛才交流的這些句子寫得非常生動有趣,讓我們知道了它動作的高明。值得一提的是,還寫了紅棗怎麼落下來,刺猬的身子怎麼“長”大了一圈,這讓我們更加覺得它本領高明。現在,如果有人問你,刺猬是怎麼偷棗的呀,它本事高明在哪裡呀,你能不能用上這些生動有趣的句子來講一講呢?老師先來講一講“爬”。

師:(繪聲繪色地講)小刺猬偷棗的本事真高明啊!夜色朦胧,一個圓乎乎的家夥緩慢地往樹上爬,它的動作很輕很輕,詭秘地爬向老樹杈,又悄悄地爬向伸出的樹枝,哎呦,那個樹枝就要彎下來了。(同時課件出示)

師:老師有沒有讀課文?

生:沒有讀。

師:對,是講。不是還有“搖”嗎?還有“掉”嗎?還有“歸棗”“打滾”“馱着跑”。下面請在小組内,選一個說給其他同學聽聽,也可以把後面的都說了,待會和費老師合作。(生在小組内練習講)

師:敢接受挑戰和費老師合作說嗎?你敢,來吧!

生:(老師講完“爬上樹”,學生接着講)它用力搖晃,紅棗噼裡啪啦地落了一地,它太興奮了,不小心掉了下來。它把紅棗逐個歸攏,然後再打了一個滾,它的身子胖了一大圈。它馱着滿背的紅棗,急火火地跑去,感覺再晚一點,就要了它的命了。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學的是刺猬偷棗的過程。其實,在寫偷棗的過程中,還寫了“我非常驚訝”“我暗暗地猜測着”“我還沒弄清楚”“我恍然大悟”“我暗暗欽佩”等“我”的反應(屏顯有關句子)。刺猬偷棗,為什麼要寫“我”的反應呢?原文中還有小刺猬擊退大黑狗這件事,是不是也寫得特别生動有趣呢?這是我們下一節課要學習的内容。

【點評:生動的詞語,僅僅“體會”一下是遠遠不夠的,關鍵在于運用。費老師的高明之處在于設計了一個講故事的活動,示範講述一個“動詞”,将一個詞演繹成一段故事;而後,讓學生練習演繹其他的“動詞”,複述刺猬偷棗的故事。這一過程鍛煉了學生的詞句運用能力,講得順暢、講得生動,說明學生已經内化了課文的生動詞句。】

執教/費潔 點評/薛法根(特級教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