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陳琳)10月20日,黨的二十大新聞中心舉辦第五場集體采訪。青海、甯夏、新疆、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金融系統、中央企業系統(在京)等代表團的新聞發言人出席,介紹各自代表團學習讨論二十大報告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10月20日,黨的二十大新聞中心,青海省委常委、西甯市委書記陳瑞峰答新京報記者問。 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作為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青海的生态安全地位重要而特殊,如何築牢國家生态安全屏障?青海省委常委、西甯市委書記陳瑞峰在回答新京報記者提問時介紹,青海一體打造生态安全屏障、綠色發展、國家公園示範省、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生态文明制度創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保護和系統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等“七個新高地”,青藏高原生态環境發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轉折性、曆史性的變化。
陳瑞峰表示,同志指出,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态、最大的責任在生态、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态,保護好青海的生态環境是國之大者。近年來,青海始終牢記當時的殷殷囑托,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實施生态立省戰略,全力守護好青藏高原的萬水千山、生靈草木,着力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的生态文明高地。
新京報記者就青海省生态環境建設向青海代表團新聞發言人提問。 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他介紹,10年來三江源區水涵養量年均增長6%,每年向下遊輸送水源900億立方米,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标率100%;青海草原綜合植被蓋度提高了11個百分點,已經達到了57.8%;國土綠化新增林地1800多萬畝,濕地面積居全國前列,荒漠化、沙化現象呈現出縮減的趨勢。
從“雙碳”目标來看,青海的固碳總量居全國第一,是巨大的碳彙盈餘地;從野生動物的種群來看,青海湖裸鯉——也就是常說的湟魚,現在總量已經達到了10.8萬噸,是保護前的42倍;号稱高原精靈的藏羚羊從1萬多隻增長到現在的7萬多隻,還有雪豹、藏野驢等都呈現出持續增長的态勢。“可以說‘三江之源’水清草盛,‘中華水塔’堅固豐沛。”
陳瑞峰特别提到了青海生态環境保護最具标志性的突出成果——國家公園建設。據介紹,2021年1月,三江源國家公園正式成立,同時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任務已全面完成,目前正在努力創建青海湖國家公園,青海省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體系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編輯 陳靜
校對 楊許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