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男籃以68:56險勝哈薩克斯坦後(為什麼說是險勝,對方整場三分21中2,三分命中率僅僅為9.52%),更加堅定了我寫作此篇文章的決心。今天這篇文章,讓我們抛開體制、人才培養模式等層面,僅從籃球技戰術的角度,盡可能從深層次來剖析中國男籃的問題。
換言之,以我們目前的人員配備,這支球隊是否發揮了最佳水平,又或者是否應該取得這樣的戰績。我們盡量不要與之前的成績、榮譽作比較,僅從籃球比賽的視角出發,盡量客觀,不帶有個人情緒。
先讨論陣地進攻,無論是李楠還是杜峰教練體系下的男籃,其陣地進攻模式為:先戰術 後個人單打。也就是當一次陣地進攻發起時,場上五名球員會基于平時訓練布置的戰術,由教練或組織後衛選擇性的進行某一種形式的戰術打法(比如牛角系列、溜底線系列等)。
此時,有兩種結果:一是戰術執行較為順利,出現了好的出手機會,隊員出手;二是戰術執行以後,基于被防守隊員識破又或者球員自身跑位出現錯誤等原因,戰術失敗,此時,進入陣地進攻的第二個階段:球員單打階段(随機應變階段)。
此階段,我方球員大部分選擇擋拆後的突分,又或者個人強行運球突破進行單打。以上就是對“先戰術 後個人單打”的一個解釋。那麼關鍵是,李、杜指導(或者說國内大多數教練員)的這種進攻體系或理念,存在哪些緻命的問題呢?
在一場比賽中,球隊的進攻部分由陣地進攻、快攻、二次快攻構成,其中陣地進攻對于大多數球隊而言是占比最高的(通常70%-80%)。而中國男籃在陣地進攻中所體現的理念與思維,還處于相對落後的水平。這也是我們無法跻身世界強隊的主要因素(技戰術層面)。
談到這一點,首先大家必須知道什麼是高級的陣地進攻理念。在我看來,就世界籃球發展的趨勢,動态進攻是最難以被防守,且進攻威脅最大的一種進攻方式。在NCAA以及歐冠的幾支球隊,就采用這樣的一種理念赢得比賽,取得冠軍。
簡言之,動态進攻是指場上五名球員不是按照某種固定的跑動路線(戰術),而是按照教練規定的一些進攻原則(比如合理空間原則、3秒跑動原則、空位出手原則、傳球後馬上空切原則等等),在這些原則的框架内,球員根據比賽場上的具體形式,相對随機的采取行動。
由于比較複雜,在這裡,我不展開講,總之,動态進攻相比戰術而言需要教練與隊員花費更多的時間去打磨,需要球員們有更多的球商及籃球悟性。但是,隻要球員們一旦形成了一個整體的框架,在思想上趨于統一,此時,球隊像一個人在打球,會形成最大合力,陣地進攻的問題迎刃而解。
很顯然,中國男籃的陣地進攻根本無法到達這樣的水平,也從來沒有體現過動态進攻,全部都是死闆的戰術。在這裡還有一個非常核心的東西:無球進攻。在動态進攻體系裡,其中一個核心理念就是無球跑動進攻,每個球員都不粘球,能不運球就不運球。很顯然,中國隊并不是這樣的風格。
好,最高級的東西講完了,那我們退一步讨論“戰術 個人單打”的打法在中國隊身上有哪些緻命的問題。最主要的有兩個,第一個是戰術的設計存在問題。李、杜教練所設計布置的戰術,很大比例不能為球員創造空位投籃的機會(大家不要天真的以為戰術可以創造直接輕松得分的機會,在高水平比賽裡幾乎沒有,所以最多隻是空位投籃的機會)。
說白了,就是你的戰術意圖太明顯,對方的教練和球員當你在剛落位時(戰術的開始階段)就知道你要幹嘛,因此,你會發現,當中國隊走完教練的戰術後,最後接到球的隊員,并沒有離籃筐更近,也沒有擺脫防守半個身位的空間。隻不過24秒的進攻時間浪費了10多秒。
在這裡講點更深層次的東西,一個好的戰術,特别是面對同等級别的對手時,進攻的最大機會往往不是戰術的第一接球點(第一個機會),通常是第三個甚至第四個機會才是真正的得分時機。前面隻是為了欺騙防守者,調動他們的空間、分散其注意力等。
可是,大家仔細看一下中國男籃的戰術,假設,某個戰術是想讓周琦在内線形成錯位單打。你會看到,杜指導設計的戰術,第一或第二個接球點就是周琦,此時防守者準備會很充分,注意力也非常集中,且已經形成預判。
因此,正确的思路是,把第一、第二個機會點先讓其他球員接到球,把第三、第四個機會點留給周琦。在這種狀态下周琦再接到球,防守一方已經進行了大量的移動與體能的消耗,周琦得分的概率會大大增加(前提是前面的機會也要努力去把握)。
在之前的比賽中,我們會看到大量夾擊周琦的畫面,而此時的周琦以及接到周琦傳球的隊友,似乎并沒有做好延續進攻的準備,要麼是倉促的出手,要麼是直接陷入停滞狀态。
動态進攻我們無法企及,可是,我們的戰術設計與執行,也并沒有做的多麼出色,50%以上的戰術都是無效進攻。下面,我們再來分析一下戰術結束後的個人自由發揮環節。
通常,一次戰術的布置,大多有三個得分機會,如果球員按照既定路線跑動、掩護等配合後,三個得分機會都沒有出來(實際情況可能發生在任意一個機會點位),此時,戰術已經失效。
這個時候,24秒進攻時間通常剩10秒左右,甚至更少。這個環節,我們國内球員大多采用利用擋拆進行突破又或者個人運球直接突破造殺傷的方式來獲取分數。說的再直白點,就是幾個人看着一名球員在“雜耍”。這正是防守方希望看到的場景,因為這是進攻效率最低的方式,也是防守者最容易防下來的方式(五防一就得了)。
大家應該不難理解,當一次戰術沒有湊效後,由于24秒的限制,刨去執行戰術所需的時間,留給隊友們自由發揮的時間并不多。而擋拆、突分、個人單打是在這種情景下最容易形成本能反應的行為。所以,我們在潛意識也會進行這種最簡單的行為選擇。
但是,剛才已經說過,對于進攻者而言簡單,那麼對于防守一方也會變得簡單。如果我們具備美國球員出色的單打能力,或許這種選擇是最明智的。可我們的球員單打能力并不出衆,所以,哪怕隻剩8秒,我們依然應該采取團隊進攻。
隻不過,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我們不能再重新組織進攻,重新跑戰術。而是應該學習“動态進攻”的理念,在一定原則下,隊員們自由發揮。最起碼,我們的無球隊員不應該是傻傻得站在原地被動等待接球,或者準備回防了。而是應該學會進行有效的無球跑動,給持球隊員更多的選擇機會。
說來說去,無球進攻是我們無法避開的一環。道理也極其簡單,防球很容易,而防無球隊員要難得多。也隻有當無球隊員真正具備威脅了,我們的持球隊員才能更好的突破、傳球與投籃,持球隊員才有更多的選擇與主動性。不知道大家能否明白其中的道理。
在我們體系下培養的籃球運動員,有球比無球更重要,運球比傳球更重要,個人得分比助攻更重要......而籃球運動本質上是團隊運動,如果想在同一級别取得更好的成績,就必須遵循其内在的規律。如果我們的隊員,眼睛裡隻有球,沒有無球配合的意識。那我們的陣地進攻就必然處于被動狀态。這個方面不展開講了,大家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
以上可以歸納為戰術理念、執教體系的讨論。接下來讨論一下技術。籃球技術有很多,今天隻說投籃與後場籃闆球。投籃可分為多種場景與形式,今天隻讨論罰球與外線的三分投射技術。
有人說罰球是最簡單的也是最難的。但是在高級别的比賽裡,罰球就是最容易掌控的,也是每一名球員最應該拿下的分數,沒有之一。為什麼?因為隻有罰球是一名球員在沒有防守的情況下(防守隊員隻能無奈的看着)進行的。其餘所有場景的投籃,隊員都要面對強幹擾。
面對哈薩克斯坦,男籃全隊罰球命中率為70%(40中28);在7月份對照黎巴嫩的比賽中,男籃全隊罰球命中率僅為61.29%(31中19)。球員罰球的命中率主要受到自身投籃技術、體能(主要是耐力)以及心理三個方面的影響。
但我認為,無論是哪個方面,都是可以後天努力訓練獲得極大提高的,它不像彈跳力,大部分人再怎麼努力,最多可以提高30%。而罰籃,如果我們從小系統的訓練、科學的訓練,無論是耐力還是心理,都可以得到質的提高。
更何況,如果我們的罰籃都可以找借口,那麼在比賽中其它場景的投籃,更需要體能、心理與技術做支撐,同時還要受到防守者的幹擾,難到這就更容易提高了嗎,很顯然不是。所以,對于目前的中國男籃,罰球反而是最容易下手、重點提高的技術環節(基層教練與球員更應該重視)。
我們再簡單讨論一下我國球員的外線投射技術,像郭艾倫、趙繼偉等等球員,基本都是采用傳統跳投的方式(有些球員偏1.5段式),但幾乎很少有球員能夠具備像庫裡、特雷·楊等頂級的一段式發力模式。
假設我們的身體素質、體能等跟歐美等國家的運動員有着不可逆的先天差異,那我們在投籃這項技術上,難道可以找相同的借口嗎?我認為絕對不可以。技術是完全可以後天習得的,通過自身努力與科學的訓練,打造最優的發力模式。
當然,随着大家對投籃發力模式不斷深入的認知,相信以後更多的年輕球員,投籃的發力模式會更加合理,弧度更高,旋轉更多,出手更穩定。先不說幹擾下投籃,如果我們能夠把空位三分出手的機會把握住,我們在進攻端也不至于如此之差(面對陣哈薩克斯坦這樣的隊伍,我們的三分命中率竟然是13.33%,15中2)。
後場籃闆球近幾年我們一直做得不好,而搶籃闆球這件事三分靠技巧,七分靠拼搶與積極的意識。在比賽中,很多球員的習慣是:當對方投籃時,第一反應不是卡人,而是眼睜睜的看着球飛向籃筐。等球碰到筐了再想着去卡人,此時進攻隊員早就沖搶籃闆了。
而養成這種良好的習慣并不難,關鍵看球員們是否真的重視後場籃闆球,是否願意幫助我們的中鋒分擔搶籃闆球的壓力。根據我的觀察,很多球員把保護後場籃闆球當作内線球員的事情。
其實不是,如果外線的小個隊員不卡位,那就非常容易讓對方的小個球員沖到限制區沖搶籃闆球。小個球員本身反應速度就比大個球員要快,這實際上就是在增加内線球員保護籃闆球的壓力與負擔。
大家可以回看在對陣哈薩克斯坦比賽的第三節中段部分,這節比賽之所以被哈薩克斯坦追上比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對方搶了太多的前場籃闆球,而我方在進攻端陷入啞火狀态。
你會看到我們的球員在搶後場籃闆球時的被動性,在對方球員投籃出手的一瞬間,我方球員(特别是外線球員)沒有卡人、卡位的意識與行為,而是眼睛直勾勾的盯着籃筐看。最起碼在我看來,這種不好的習慣完全可以後天改正,這與天賦、地域環境等有什麼關系呢。
以上幾點,是我們可以在幾年内用心努力就可以提高的,而像人才培養模式、國内聯賽機制、基層球員培養、基礎教練員水平提升等等,将會是一個無比漫長的過程。關于技戰術層面,大家可以把自己獨特的見解告訴我們,相互鼓勵、相互學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