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20年前紅遍大街小巷歌曲

20年前紅遍大街小巷歌曲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5-18 02:12:30

20年前紅遍大街小巷歌曲(它比流行歌曲的聽衆還多)1

“雄兵十萬離朝堂,錦旗遮日争晨陽,龍騰虎躍去校場,同心協力保家邦……” 2022年7月27日,在河南省安陽市安陽縣白璧鎮西裴村的戲劇小舞台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淮調老藝人王桂花正在向向青年演員傳授表演技巧。

20年前紅遍大街小巷歌曲(它比流行歌曲的聽衆還多)2

許多人隻知道流傳不足百年的流行歌曲、宮廷影視劇,卻不知道曾經紅遍大江南北、流傳上千年的中國傳統戲劇;許多人隻知道中國“戲曲之鄉”河南省的豫劇、曲劇和越調,卻不知道在中原大地曾經有65個地方戲曲劇種唱響黃河兩岸。

20年前紅遍大街小巷歌曲(它比流行歌曲的聽衆還多)3

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孫國際介紹,我國的民間戲曲發源于原始勞動歌舞,是世界戲劇三大源流之一。有“戲曲之鄉”稱号的河南省,從明代萬曆年間算起,河南境内曾有地方戲曲劇種約65個。幾經興衰與蛻變,目前僅剩30餘個劇種,除豫劇、曲劇和越調仍廣泛流傳外,其餘30多個劇種已瀕臨滅絕。

20年前紅遍大街小巷歌曲(它比流行歌曲的聽衆還多)4

淮調這一劇種始于隋唐,至清朝康熙、嘉慶年間達到鼎盛,距今已有1500多年曆史。其豐富的内容和獨特的風格,在我國戲曲藝術中均屬罕見,是中州梆子戲的“活化石”。2011年,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20年前紅遍大街小巷歌曲(它比流行歌曲的聽衆還多)5

“梆子一響,腳底就癢;聽了淮調,酒肉不香。”淮調曆史悠久,經過千餘年的文化浸透,清康熙年間,淮調有了飛躍式的發展。向南已發展到江淮地界,往北則到京津一帶,可謂是大江南北到處都有淮調的蹤迹,淮調也越來越受歡迎。

20年前紅遍大街小巷歌曲(它比流行歌曲的聽衆還多)6

淮調個性鮮明、遺産豐富,但近年來生存狀态每況愈下,市場萎縮、隊伍老化、後繼乏人。淮調在2021年被列入河南省瀕危劇種保護扶持項目。孫國際說,曾經比武打影視還吸引人的淮調,目前僅剩下安陽縣唯一一個專業表演團體,号稱“天下第一團”。何為“天下第一團”?“天下第一團”即一個劇種隻剩一個專業劇團“獨唱”。

20年前紅遍大街小巷歌曲(它比流行歌曲的聽衆還多)7

從紅遍大江南北到“天下第一團”,再到被列為河南省瀕危劇種保護扶持項目,傳統戲劇淮調仍在頑強地堅守。孫國際說,“天下第一團”不是榮譽稱号,而是悲壯!是無奈!

20年前紅遍大街小巷歌曲(它比流行歌曲的聽衆還多)8

為助力淮調在活态傳承中煥發新活力,河南省安陽縣通過設立傳承基地、開展戲曲進校園、惠民演出等形式,組織淮調劇團老藝人、傳承人對青年學員進行集中培訓。培訓班以傳承淮調優秀傳統劇目為主,加以理論課、基礎聲樂、身段基本功、戲曲化妝及專家講座等内容,使青年學員的整體素養不斷提升。

20年前紅遍大街小巷歌曲(它比流行歌曲的聽衆還多)9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孫國際說,在人們的文化生活有了多種選擇的當下,要想使瀕危地方劇種得到好的保護與發展,除了政府财政專項資金的大力支持,關鍵的還是讓淮調保留專業的表演隊伍,其次要培養喜愛傳統戲劇的聽衆,最後還需要相關部門牽頭對淮調老藝人的文化遺産進行及時搶救發掘。有人演、有人看、有人傳,既是推動瀕危劇種傳承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一項重要的文化惠民工程。(王建安 攝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