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線上追星、陪玩,線下劇本殺、密室逃脫……近年來,多種新興社交娛樂方式和産品在“Z世代”中悄然流行。年輕人如何投身其中,如何看待這些産品帶來的影響,正向引導青少年健康成長,成為新的命題。即日起,南都、N視頻推出“社交新寵”系列調查報道。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青春本來就是馬不停蹄的錯過和相遇”一群來自五湖四海陌生朋友,結伴深入體驗風光優美之地的民俗文化,順道參與公益保護生态,聽起來足夠誘人,尤其是出現“免單”機會的時候。
但細究下來,沒有什麼是全然免費的,旅行者本身也需要承擔以個人形象為機構宣傳,或是提供廉價勞動的義務。而後者的聯結之松散又異于事實勞動關系,在安全保障方面有所缺失,旅行者遇到突發事件主要還是依靠自發形成的組織互相幫助。
南都、N視頻記者深入調查發現,多個發布義工旅行信息的平台本身僅為“文化傳播公司”,通過工商資料可見,不少組織方本身并無旅行社資質,而是扮演包裝者的角色,将含有一點“義工”活動和旅遊行程打包,即為有深度的“義工旅行”。
不涉及旅行社業務的組織方
年關将近,長夏無冬的海南成為熱門目的地。
南都記者聯系上一個海南義工旅行的項目客服,工作人員發來一份某“國際教育”機構的項目資料,這個4天3夜的行程在三亞集合三亞解散,費用2499元。該工作人員表示,參與者多是大學生。
詳細行程表揭示了其中的“義工”和“旅行”比例:第一天上午,參與者跟随濕地保護工作人員坐船出海巡護,種植樹木,檢測海水水質;下午,探秘無人荒島采椰子,喝椰汁,随後在小衆海邊野奢營地曬太陽;晚上,在海邊露營。
第二天,參與者上午體驗水上運動,下午前往海洋動物救助保護中心探看被救助的動物,清潔海獅住處,制作海龜的飼料,晚上則體驗東南亞美食。第三天,徒步熱帶雨林花園,參觀熱帶科學院香料飲料研究所。第四天主要為鄉村騎行、帆船出海等娛樂活動。
“順利結束項目之後,你将獲得當地NGO組織國際志願者協會頒發的義工證書,以表揚你這四天來的堅持不懈,和在路上付出的汗水和努力。”
該平台稱,參與者可獲得4至8小時的志願彙打卡時長,義工證書由“國際志願者協會”、“海南世界聯合公益基金會”和“藍海動物救助保護中心”背書。
南都記者緻電“國際志願者協會”官網電話,工作人員卻表示,該協會海南代表處去年已注銷,不會再在中國國内開展任何業務,更加不會發放活動證書。
海南世界聯合公益基金會工作人員則對南都記者表示,上述平台的四天行程中有半天時間由該機構負責。對于臨時性、沒有相關經驗的人員,該機構确實需要收取培訓費,而對于相對專業、服務時長較長的人員,不會需要花錢幫忙。
南都記者查詢發現,這家廣州的“國際教育”的經營範圍包括向遊客提供旅遊、交通、住宿、餐飲等代理服務,但注明“不涉及旅行社業務”。對此,該平台表示是與一家旅行社公司工作合作以解決資質問題,并提供了相關的營業執照。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一家文化傳播公司推出了複刻一般的海南行程和承諾,報價3200元。一開始問起時,工作人員堅稱項目由該公司自營,且創始人曾實地考察過,價格不同是因為“項目的參與深度”不一樣。但同樣地,工商資料顯示,該公司的經營範圍完全不涉及旅行社業務,甚至不包括旅遊咨詢服務。問及資質問題,工作人員也才表示,該機構走的同樣是與旅行社合作的路徑。
“免費”的旅行與背後的生意
明碼标價的“義工旅行”并不是全部。
有一句常見的文案是“有時間的時候沒錢,有錢的時候沒時間”,最能擊中大學生群體——現在有一個不用花錢去旅遊的機會,不知如何消耗假期的你要不要報名?
有報名者表示,提交資料之後馬上收到學習當地語言的精準推銷,懷疑信息被洩露。也有人舉出截圖來質疑,大舉宣傳免費是為付費項目做鋪墊,因為在公布寥寥數人的入選名單之後,這些平台很快就又推送說,可以花錢體驗同樣的行程。
南都記者聯系到一位拿到“免費體驗”名額的“幸運兒”。在讀大四的小盧曾在2020年底報名過一個西藏項目的“體驗官”,經過三輪篩選,提交了大學期間取得的技能證書,還發了一段自述視頻。這一項目最初的宣傳推送閱讀量達到10萬 ,遠高于該公衆号其他文章,申請表中提供了多個時間段供選擇,但并未寫清楚免費體驗名額數量。小盧向南都記者表示,他也是入選後才知道,數千名申請者之中,最終入選人數是十五六人。
小盧表示,由于疫情等原因,最終在2021年8月成行時,西藏項目的“體驗官”人數是8人,加一名平台的帶隊人員,一個當地的向導,2名贊助方的攝影師全程跟拍,一行共12個人。
并沒有什麼是全然免費的,“體驗官”以協助平台增加曝光來交換。他們需要簽署一份有關肖像權的協議,按照約定,平台可以發布參與者在這一行程中的照片視頻。而另外一個義務,則是完成每天一篇的微博遊記,發在微博上與平台官方互動。
談及這趟“義工旅行”的“義工”部分,小盧向南都記者表示,這裡面包括從菜市場買來馬上要被宰殺的小魚帶到河裡放生,到雍布拉康的山上撿了兩三個大口袋的垃圾運走,到山南的一個村裡,用一個下午帶小朋友升國旗,講解衛生和安全知識。一行人在羊湖檢測水質,沒發現什麼問題,本來還要為轉經筒刷漆,但由于正在維修中就沒有進行。旅途中有一點意外,一名“體驗官”在淋了點雨爬了山後感到不适,下山休息緩了個把小時。
總體上,小盧認為,雖然行程緊湊,并非走馬觀花。“不是為了去拍個照打個卡,我們是正兒八經地去聽當地的介紹,學一些東西。”
南都記者聯系到這一活動的組織者上海蜉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該公司法定代表人楊易宇向南都記者回應上述的一些質疑。“我們文章裡是沒有寫(選)多少人。”他說,推出體驗官項目就是為了打響平台的牌子,但自費參與并不是一種有效益的營收途徑,後來報名自費前往西藏的人數隻有二三十人。
相似地,上海蜉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經營範圍寫着“旅遊咨詢(不得從事旅行社業務)”,楊易宇也表示,得通過小盧口中的“地接”,即當地旅行社來解決這個問題。
至于這類平台的商業模式,“我們公衆号有将近有600萬粉絲,主要是靠接一些廣告,比如考研四六級的培訓,小語種、會計類的培訓來盈利。我們本身是一個活動平台,不是公益機構,”他強調道。
新玩法與隐藏的摩擦
近幾年,“義工旅行”的概念也曆經一番變遷,從非營利組織的志願項目,到包含部分公益活動的付費旅行,再擴大至純粹以勞動換取免費食宿的“打工換宿”,其中的“義工”濃度逐漸稀釋,而常見的目的地則受疫情影響從海外收窄至國内旅遊景點。
當需要控制成本的青旅客棧和民宿,遇上有着旅遊交友願望、願意勞動換取食宿的年輕人,兩者之間構成一種短期、松散的關系,其中也會産生各種摩擦。
曾在雲南麗江的民宿打工“換宿”的阿布向南都記者表示,其并沒有與民宿方簽訂書面協議,後來遇上了工作内容與描述不符的情況。
原先商議好的工作内容是泡茶和接待客人,去到後,實際需要打掃客房、全部公共區域的衛生,洗碗、倒垃圾、泡茶。其表示,工作時間到晚上十一二點,“總之就是請的阿姨做的事情我都得做,并且還要挨罵。”其因此有了廉價且無保障勞動力的感覺。“别人一個月拿三四千的工資和你拿800做的同樣的事情,就有點得不償失。”
一名曾在涠洲島上的民宿打工“換宿”的女性向南都記者表示,她剛到不久就受邀參加民宿老闆組的酒局,被言語和肢體騷擾或決定馬上離開,但人生地不熟,隻能臨時聯系求助當地其他店家,最後成功順利離開。此外,由于民宿老闆持有總卡,而自由進入義工的房間的事情,亦有傳聞。
這些情況如何維護自身安全和權益?這些年輕人都給出相似的回答:“沒辦法,隻能找個借口一走了之。”
南都記者查詢看到,一些個人公衆号試圖建立地方義工群,對民宿進行篩選,許多旅行者也是靠着網上的分享推薦和“避雷”指南作出選擇。
大學畢業後曾在浙江舟山東極鎮換宿的小楓向南都記者表示,除了提供身份證給店家登記之外,當時他們簽了一份協議,寫明了店家包吃包住,不須支付金錢報酬,如遇突發情況,“義工”自己負責。
在裁判文書中則更加明确——在一些人員意外受傷事故中,當事人希望尋求《勞動法》保障,而要獲得勞動關系成立的判決,需要工作内容明确、工資确定,被法院認定身份“與義工有别”。
出品:南都即時
統籌:南都記者 向雪妮
采寫:南都記者 林子沛 實習生 劉柏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