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碰到“動漫”與“動畫”之争的問題,是在很多年前,我請宅圈的一位前輩給我推薦一部好看的動漫。
可當我打出“動漫”二字時,前輩立馬發出一個“生氣”的表情,并表示不要和他提“動漫”,而是應該說“動畫”。
當時的我直接驚呆了,匪夷所思的同時,決定向這位前輩問個明白。
前輩發出一個“歎氣”的表情,說我這一代人,根本不明白他們曾經的痛。
前輩說,在他上初高中的時候,那個年代的人們對“動畫片”的理解還停留在:這是專門為小孩子拍的東西。
所以,如果一個上了高中或是大學的孩子,還在看動畫片,那麼一定會遭受周圍人的白眼。
甚至有一次,前輩因為放學後抱着家裡的電視機追番,被他父母狠狠打了一頓:“看,我叫你看這些沒用的東西,不好好學習,你看哪家娃看這破爛玩意?”
那個時候動畫片沒有普及,國漫少,而從外面引進的動漫也沒有現在這麼豐富,想找到意氣相投的人,可謂難上加難。
而為了不遭受周圍人的白眼,也為了圈外人能夠理解自己,所以很多人便稱自己看的是“動漫”而不是“動畫片”。動畫片是給小孩子看的,而動漫則是成年人看的。
但也有像前輩那樣的立場堅定者,認為看動畫片沒有錯,錯的是世人看待這件事的眼光。身為圈内人,沒有必要委曲求全,堅持自己的愛好就好。
所以,前輩才會非常讨厭“動漫”一詞,認為這是圈内人妥協的恥辱。
但大家都知道,輿論的壓力是巨大的,大多數的老一輩動畫愛好者,還是選擇了用“動漫”來稱呼自己的愛好。以此向世人宣告,我不是看動畫片的小朋友,而是看動漫的成年人。
時至今日,動漫與動畫片的界定更加明顯了,我認識的不少圈内人,和我一樣,都認為像《喜羊羊》和《熊出沒》這種比較适合兒童的片子是動畫片,而《海賊王》、《火影忍者》這樣的則是動漫。
但在聽了前輩的一番感慨之後,我才真正明白,原來我們現在的認知,是建立在無數老輩圈内人士的酸甜苦辣之上。
就好像當下興起的漢服潮流一樣,要知道,如果你在十多年前穿着漢服上街,那你肯定會被視作十足的“神經病”。
但現在,一襲青衫長裙,飄飄欲仙,漫步街頭,則成了潮流的象征,不僅不會受到白眼,還會惹來無數路人豔羨的目光。
說實話,動漫和動畫其實都是一個意思,動漫是動起來的漫畫,動畫是動起來的畫面。隻不過,曆經了時代的變遷,這兩個詞被賦予了不同的含義。
而最近幾年,随着互聯網的發展,以及衆多動漫衍生産品的推出,諸位手辦、遊戲、cosplay等,又興起了一個詞彙叫做“二次元”,用以代指動漫以及動漫産品構建出的世界。
不管怎麼說,現今的二次元世界已經發展壯大,輕小說、漫畫
番劇……深受當下全年齡段的粉絲喜愛。
而現在如果你告訴别人,你是二次元愛好者,相信不會有人翻翻白眼,來一句:“這麼大了,還看動漫啊?”相反,當你在社交平台發出二次元交友宣言時,會有很多小夥伴希望與你交流。
歡迎各位就“動漫與動畫的差别”發表自己的看法,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别忘了點贊、關注哦文:小禾二次元/圖: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