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大學教育應如何方式影響人的一生

大學教育應如何方式影響人的一生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5-09 14:45:00

大學教育應如何方式影響人的一生?馬亮又是一年開學季,大學生期待的校園生活又開始了當下,關于大學教育如何創新求變的問題也引起關注從一名教師的角度而言,我認為大學教育隻有适應新時代的要求辦出特色,才能讓大學生的四年時光過得更充實、更有意義,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大學教育應如何方式影響人的一生?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教育應如何方式影響人的一生(大學教育如何避免)1

大學教育應如何方式影響人的一生

馬亮

又是一年開學季,大學生期待的校園生活又開始了。當下,關于大學教育如何創新求變的問題也引起關注。從一名教師的角度而言,我認為大學教育隻有适應新時代的要求辦出特色,才能讓大學生的四年時光過得更充實、更有意義。

當前,存在一些大學課程的教學内容“白開水化”,教學形式老套僵化,教師在和手機争奪學生注意力的“比拼”中敗下陣來等情況。課堂擡頭率每況愈下,教師的教學獲得感也越來越低。不少學生一方面在學校不出勤不聽講,另一方面則付費參加校外網上課程,這無異于是對大學教育的反諷。如果大學教育不創新求變和突出特色,那麼長此以往,大學培養質量将令人堪憂。

辦好大學教育,歸根結底是要創造自由開放的校園環境和求學氛圍,并提供多元化課程等教學服務。就像點菜吃飯會衆口難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點都有所不同,這就要求大學提供的教學“套餐”要營養豐富,并使學生有更多“點菜”的自由。大學要讓學生有更多自主選擇權,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搭配組合。就此而言,對學生的培養方案也要進行合理調整、“瘦身”,壓縮過于臃腫的必修課,增加跨院系的選修課,使大學課程更加豐富多彩。

大學課程的教學形式可以更為豐富多元,增強教學的互動性、參與性和研究性,避免填鴨式的“滿堂灌”。這就要求增設各類校外實踐類課程,使大學生走出校園并走進社會,避免理論和實踐“兩張皮”。

今年暑假,我所在的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組織本科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面向治理實踐和文化傳承的公共管理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方案”。在這個項目中,我帶領多位大學生前往江蘇省南通市各地各部門,深入調研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在綜合執法、食品安全監管、河湖水質監測等方面的創新應用,使同學們将課程所學同最新實踐相結合。這次調研活動的信息密度很大,同學們學習了很多新知識,認識到了理論學習和現實實踐的諸多差異,也收獲了很多課堂外的知識。

與此同時,還應避免課程作業和考核方式的單一化,使學生擺脫“為了績點而績點”的無謂掙紮。比如,一些課程考試以結課論文為主,學生之間相互攀比,導緻論文越寫越長,甚至是為了拼字數而寫作。加之期末作業密集布置,不少課程論文動辄數萬字,學生通宵達旦碼字,老師一目十行閱卷,這種情況使很多老師和學生都深受其擾。

在加強大學教育過程管理的同時,也要做好大學教育的入口和出口工作。比如,為大一新生開設新生研讨課,使他們順利完成從高中生到大學生的身份轉換和角色轉變,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适應大學生活。要使大學四年真正充實起來,就要避免将大學本科内卷化、功利化。比如,大學不能隻上三年課,第四年完全用于考研或找工作。面對激烈的考研競争,一些學生甚至在步入大學校園後的第一天就心無旁骛,不問其他,一頭紮進備考中,這樣度過的大學生活無疑是非常窄化的。打通從大學到研究生的升學通道,避免研究生入學考試的高考化,也有助于緩解當前大學生的焦慮感,讓他們有更多時間去探索自我,學習新知。

教學是一件良心活兒,但是不能完全依賴教師“憑良心”,否則隻能讓老實人吃虧,并最終讓學生吃虧。大學教育的轉變,有賴于大學治理的變革,特别是教師管理要有所改變。如果績效考核和職稱評定仍然以科研為主,而教學可有可無或聊勝于無,那麼就很難讓教師真心實意地投身于教學創新之中。鼓勵教師寓科研于教學,将最前沿的科研成果代入課堂,也有助于破解科研與教學之間的緊張關系。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